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智慧型交流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智慧型交流道
Remove ads

智慧型交流道(日語:スマートインターチェンジ Sumāto intāchenji),是日本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道。本類交流道通常設於高速公路的端點、停車區、服務區或者巴士站,是僅供搭載ETC車輛使用的交流道。然而這也是有例外的,例如西名阪自動車道上的大和真秀場智慧型交流道,部分出入口允許未搭載ETC的車輛出入。

Thumb
關越自動車道駒寄停車區(下行)的智慧型交流道

智慧型交流道在日文中是和製英語,英文原為Smart Interchange,而在標示上通常會以日語寫為「スマートIC」或者「SIC」。

智慧型交流道自2004年(平成16年)10月起進行前導實驗,從2006年(平成18年)10月1日起,部分智慧型交流道正式改為永久性設施。2009年(平成21年)2月制度修正,前導實驗停止進行,智慧型交流道由此全面轉為永久性設施。

Remove ads

概要

日本國土交通省為了有效利用交通設施而於現有的高速公路網絡推出的交流道平均間隔約為10公里,長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5公里。2004年10月15日起,國土交通省在東名高速公路豐田上鄉SA日語豊田上郷サービスエリア進行了前導實驗,並根據結果於2006年10月1日開始正式運營智慧型交流道[1]

智慧型交流道的平均建設成本約為20億日元,低於傳統交流道約為35億日元的建設成本,包括用於建設跨越主線的橋梁和通路、土地徵用成本等[2]。此外,智慧型交流道由於不需要收費員值守,因此其管理成本低於傳統的交流道。

早期開通的一些智慧型交流道存在諸如只能在6:00至22:00之間使用且無法處理大型車輛等限制,但隨着ETC普及率的上升及設施的更新迭代,這些問題開始逐步改善[2]。另一方面,與通常建設在郊區的立交橋有所不同,智慧型交流道往往建在居民區等人口稠密的地區。一些智慧型交流道引起了周邊居民的反對,他們擔心因此而導致居住環境惡化以及交通擁堵增加,還可能會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上升[3][4]

從2021年開始,人工收費站或支持使用現金和信用卡支付的機器逐步開始改為僅可使用ETC支付,這樣的收費站具有不同的結構,有區別於智慧型交流道。智慧型交流道通常在出入口前配備如掉頭道等相關設施以分流車輛。

Remove ads

前導實驗進程

從2004年秋到2009年春為止,這段期間進行前導實驗。有相當多的智慧型交流道實驗期間一再延長,最後永久化。以下道路以距起點之距離由近而遠列舉。

第一次選定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第二次選定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Remove ads

第三次選定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追加選擇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其他選擇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Remove ads

社會實驗廢止後經過

從2009年春之後,未實施社會實驗即啟用。以下道路以距起點之距離由近而遠列舉。

使用中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準備中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Remove ads

準備階段調查地點

更多信息 道路, 地點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