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暗網

無法從公共互聯網直接訪問的萬維網的一部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暗網(英語:Dark web)是存在於黑暗網絡覆蓋網絡上的萬維網內容,只能用特殊軟體、特殊授權、或對電腦做特殊設定才能訪問[1][2]

暗網是由深網的一小部分所構成的。深網的網絡不能夠被正常網絡搜索引擎(如谷歌雅虎等)索引,有時「深網」這一術語經常被錯誤地用於指代暗網[3][4][5][6][7]

構成暗網的隱藏服務網絡包括F2F的小型點對點網絡以及由公共組織和個人運營的大型流行網絡,如Tor自由網I2PRiffle英語Riffle (anonymity network)。暗網用戶基於常規網絡未加密的性質將其稱為明網[8]。Tor暗網可以稱為洋蔥區域(onionland)[9],其使用網絡頂級域後綴.onion洋蔥路由的流量匿名化技術。

術語

暗網經常與深網相混淆,後者指的是搜索引擎未索引(不能搜索到)的部分網絡。舉一個例子,如同YouTube的私人連結、某論壇的登入資訊等,這些情況下,即使是有搜尋系統也無法搜尋以上的資料,故此這是深網。這種混淆至少可以追溯到2009年[10]。從那時起,特別是在報道絲綢之路網站時,這兩個名詞經常被混淆[11][12],因此有不少人建議應該區分二者[5][13][14][15]

定義

黑暗網絡網站只能通過Tor(「洋蔥路由」項目)和I2P(「隱形網計劃」)等網絡訪問[16]。黑暗網絡用戶廣泛使用Tor瀏覽器和Tor可訪問的站點,站點可以通過「.onion」域名識別[17]。Tor專注於提供對互聯網的匿名訪問,而I2P則專注於匿名網站託管[18]。分層加密系統使得黑暗網絡用戶的身份和位置保持匿名,無法被追蹤。黑暗網絡加密技術通過大量中間服務器發送用戶數據,保護了用戶身份並保障匿名。傳輸的信息只能由路徑中的後續節點解密,而這些節點通向出口節點。因為系統過於複雜,所以幾乎不可能再生節點路徑並逐層解密信息[19]。由於高層次的加密,網站無法跟蹤其用戶的地理位置和IP,用戶也無法獲取網站主機的有關信息。因此,黑暗網絡用戶之間的通信是高度加密的,允許用戶以保密方式交流、發博客以及共享文件。[20]

黑暗網絡還被用於非法活動,如非法交易、非法論壇以及戀童癖者和恐怖分子的媒介交流[21]。與此同時,傳統網站為Tor瀏覽器提供了訪問方式,以便與用戶建立聯繫。例如,ProPublica推出了一個Tor用戶專用的新版網站[22]

Remove ads

內容

更多信息 分類, 比例 ...
更多信息 分類, % 總計 ...

2014年12月,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加雷斯·歐文英語Gareth Owen研究發現Tor上最常見的託管內容是兒童色情,其次是黑市,而流量最高的網站專門用於殭屍網絡運營[26]。許多吹哨人網站都有在線論壇[27]和政治討論論壇[28]。與比特幣詐騙郵購相關服務的網站最豐富[26]

2017年7月,Tor項目的三位創始人之一羅傑·丁格爾定表示,Facebook是Tor用戶訪問最多的網站,只有3%的Tor用戶會訪問暗網[29]

2016年2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通過替代類集給出了以下內容細分,突出顯示非法使用的.onion服務[30][31]

殭屍網絡

殭屍網絡通常使用基於反審查的隱藏服務的命令和控制服務器構建,隱藏服務創建了大量殭屍流量[26][32]

比特幣服務

諸如不倒翁比特幣服務通常可以在Tor上使用,而某些服務(如Grams)則提供暗網市場整合[33][34]。法國高等經濟商業學院研究員讓-盧普·里歇(Jean-Loup Richet)與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比特幣滾筒進行洗錢成為新趨勢。一種常見的方法是使用數字貨幣兌換服務,將比特幣轉換為在線遊戲貨幣(如魔獸世界中的金幣),然後再轉換回金錢[35][36]

暗網市場

作為非法藥物交易[37]和其他商品交易的中間人,商業性的暗網市場吸引了大量媒體報道,從絲綢之路和魔鬼市場(Diabolus Market)[38]的流行以及隨後被法律機關的查封[39]。其他市場出售軟件漏洞[40]和武器[41]。學術界嘗試檢查暗網市場與現實生活中或全球網際網路上商品的價格差異以及對暗網收到的商品開展質量研究。其中一項研究於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最活躍的加密市場之一的Evolution進行[42]。雖然研究發現隱匿方法和發貨國家等數字信息「似乎準確」,但Evolution出售的非法藥物存在質量問題,寫道「……非法藥物的純度與其清單上顯示的信息不同」[42]。對訪問這些市場的消費者的動機以及他們的使用原因則知之甚少[43]

黑客組織和服務

許多黑客在暗網出售服務,他們或獨自行動或團體行動[44]。這些黑客團體包括xDedic、hackforum、Trojanforge、Mazafaka、dark0de和TheRealDeal暗網市場[45]。有些人以追蹤勒索戀童癖者而知名[46]。針對金融機構和銀行的網絡犯罪和黑客服務也通過暗網提供[47]。各國政府和私營組織已經開始嘗試監測這項活動[48]。互聯網規模的DNS分布式反射拒絕服務(DRDoS)攻擊也通過利用暗網實現[49]。暗網還存在許多詐騙類.onion站點,用戶下載網站提供的工具後,電腦會感染特洛伊木馬或被植入後門

欺詐服務

暗網存在許多信用卡論壇PayPal比特幣交易網站以及欺詐和假冒服務[50]。許多此類網站本身就是騙局[51]

騙局和未證實

有報道稱暗網存在眾籌暗殺、僱傭殺手[41][52]、暗殺市集[53],及暗殺服務[54]。然而,這些業務被認為是詐騙[55][56]絲綢之路的創始人羅斯·烏布利希(Ross Ulbricht)因他的違法網站遭國土安全調查部門(HSI)逮捕,據稱他雇用一名殺手殺死了六個人,但這些指控後來被撤銷[57][58]

有一個都市傳說稱人們可以在暗網上找到謀殺直播。「紅屋子」[a](Red Room)這個名詞根據日本動畫和同名的都市傳說創造而來。然而,證據表明所有相關的報告都只是惡作劇[59][60]

2015年6月25日,YouTube頻道「Obscure Horror Corner」評測了獨立遊戲悲傷的撒旦》,作者聲稱通過暗網找到了遊戲。頻道說法的各種不一致之處也讓人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61]。一些網站負責分析和監控深網和暗網的威脅情報,如Sixgill[62]

網絡釣魚和詐騙

網絡釣魚為目的的克隆網站和其他詐騙網站有很多[63][64],而暗網市場經常用欺詐性網址做廣告[65][66]

解謎

諸如蟬3301之類的謎題有時會使用隱藏服務,以便匿名提供線索,這通常會增加對創作者身份的猜測[67]

非法色情

執法部門定期對兒童色情網站採取行動[68][69],通常通過向用戶分發惡意軟件來破壞網站[70][71]。這些網站使用複雜的指導、論壇和社區監管系統[72]。其他內容有性虐待和殺害動物[73]以及復仇式色情[74]

在暗網中,No Limits Fun的事件最為知名,因彼得·斯卡里拍了數部兒童色情影片,並於暗網販售,其中又以Daisy Destruction最為轟動,讓美國聯邦調查局,不得不跨海聯手菲律賓警方逮捕他及整個集團。[75]

恐怖主義

有一些真實和欺詐網站聲稱由伊斯蘭國使用,包括在去匿名化行動(Operation Onymous)中查獲的假網站[76]。在2015年11月巴黎襲擊事件後,一個此類型的真實網站遭匿名者的附屬黑客組織GhostSec攻擊,網站被替換成了氟西汀的廣告[77]。Rawti Shax伊斯蘭組織一度被發現在暗網上運作[78]

社交媒體

暗網存在類似萬維網上的新興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和其他傳統社交媒體平台已開始製作其網站的暗網版本,以解決與傳統平台相關的問題,並繼續在萬維網的所有區域提供服務。[22]

評論

雖然大部分暗網內容都是無害的,但一些檢察官和政府機構擔心暗網成為犯罪活動的避風港[79]。DeepDotWeb[80][81]和All Things Vice[82]等專業暗網新聞網站建議提供有關暗網站點和服務的新聞報道和實用信息。The Hidden Wiki及其鏡像復刻在任何時間都擁有最大的內容目錄。

暗網.onion鏈接的熱門來源包括PastebinYouTubeTwitterReddit和其他網絡論壇[83]。Darksum和Recorded Future等專業技術公司可以追蹤暗網犯罪活動,用於執法目的[84]。2015年,國際刑警組織宣布提供專門的暗網培訓計劃,其中包括有關Tor、網絡安全和模擬暗網市場的技術信息[85]

2013年10月,英國國家打擊犯罪局(National Crime Agency)和政府通信總部宣布成立聯合行動小組(Joint Operations Cell),專注於網絡犯罪[86]。2015年11月,據報道團隊的任務是處理暗網上的兒童剝削以及其他網絡犯罪[87]

2017年3月,國會研究處發布了關於暗網的廣泛報告,關注信息訪問和信息呈現的動態變化。因其「未知」的特徵,研究人員、執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對此越來越感興趣[88]

2017年8月,據報道,一些專門監控和研究暗網的網絡安全公司,他們代表銀行和零售商,經常「在可能和必要時」與聯邦調查局和其他執法機構分享他們有關非法內容的調查結果[89]

新聞界

許多新聞工作者、另類新聞機構、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在寫作和談論暗網方面具有影響力,使得暗網得以讓公眾一探究竟。

傑米·巴特利特

傑米·巴特利特(Jamie Bartlett)是《每日電訊報》的記者和技術博主,與薩塞克斯大學合作的Demos社區媒體分析中心主任。在他的書籍《黑暗網路》(The Dark Net)中[90],巴特利特描繪了暗網的世界及其在不同背景下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例如,本書開頭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的故事,她通過在網路上發裸照來尋求正面反饋,以建立自尊。她最終被社交媒體網站所追蹤,她的朋友和家人被她的裸照所淹沒。這個故事突出了暗網所允許的人際關係的多樣性,但也提醒讀者如何參與像暗網這樣罕見地與大型網絡完全分離的覆蓋網絡。巴特利特的主要目標是探索暗網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他探索了不同的亞文化,其中一些對社會有積極意義,有些則對社會有負面影響。[91]

2015年6月,巴特利特在TED大會上發表題為「神秘的黑暗網絡如何變成主流」的演講,向觀眾介紹了暗網背後的想法[92]

其他媒體

ABC新聞這樣的傳統媒體和新聞頻道也刊登了調查暗網的文章[93]。《名利場》雜誌於2016年10月發表了題為《其他互聯網》(The Other Internet)的文章。文章討論了暗網的興起,並提到在不法的數字荒野中賭注變得越來越高。作者還提到漏洞是網絡防禦的弱點。其他討論的主題包括傳統黑市的電子商務版本、TheRealDeal的網絡武器以及運營安全的作用[94]

參考資料

注釋

延伸閱讀

參閲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