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曼氏裂頭絛蟲
裂头科迭宫绦虫属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曼氏裂頭絛蟲(學名:Spirometra mansoni),又稱曼氏迭宮絛蟲[1]或孟氏裂頭絛蟲,是一種寄生蟲,屬於裂頭絛蟲科螺旋絛蟲屬。 螺旋絛蟲屬的裂頭幼蟲(spargana),其引起的症狀稱為裂頭絛蟲症(sparganosis)[2],假葉目絛蟲之裂頭幼蟲(裂頭蚴,plerocercoid或Sparganum)[2]會寄生於人的腦部,導致曼氏裂頭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
Remove ads
形態
長60—100公分(24—39英寸),寬0.5—0.6公分(0.20—0.24英寸),頭節細小,呈指狀。其背腹面各有一條縱衡的吸槽。頸部細長,鏈體有節片約1000個,節片一般寬度均大於長度。但遠端的節片長寬幾近相等。成節可孕節,均具有發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一套,結構基本相似。肉眼即可見到節片中部凸起的子宮,在孕節中更為明顯。
睾丸呈小泡狀,有數百個,散佈在節片中部,由睾丸發出的輸出管在節片中央匯合成輸精管,然後彎曲向前並膨大成貯精囊和陰莖。再通入節片前部中央腹面的圓形雄生殖孔。卵巢分兩葉位於節片後部,自卵巢中央伸出短的輸卵管,其末端膨大為卵模後連接子宮、卵模外有梅氏腺包繞。陰道為縱行的小管。其月牙形的外口位於雄性生殖孔之後。卵黃腺散布在實質的表層,子宮位於節片中部,螺旋狀盤曲,緊密重結,基部曠達而頂端窄小。略呈髮髻狀,子宮孔開於陰道口之後。
橢圓形,兩端稍尖,長56—76μm,寬31—44μm,呈前灰褐色,卵殼較薄一端有蓋內有一個卵細胞和若干個卵黃細胞。
長帶形,白色,約300mm×0.7mm,頭部膨大,末端鈍圓,體前段無吸槽,中央有一明確凹陷,是與成蟲相似的頭節。體不分節但具橫皺褶。
生活史
為成蟲在貓等終宿主小腸產出蟲卵—鈎球蚴---橈腳類(劍水蚤);曼氏迭宮絛蟲成蟲寄生在貓科動物的小腸內,此蟲排出的蟲卵隨糞便到了體外,在水中孵出幼蟲,幼蟲被水中的劍水蚤吞食後發育為原尾蚴,若劍水蚤被蝌蚪吞食後,隨蝌蚪發育成蛙,原尾蚴也發育成裂頭蚴。裂頭蚴具有很強的收縮和移動能力,常遷移到蛙的肌肉,特別喜寄居在蛙的腿部肌肉中。終宿主除貓與狗之外,還有虎、豹、狐狸、獅與豹等貓科動物。[2]
流行病學
主要分布於溫帶,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與越南等地,美洲、澳洲、歐洲與非洲也有紀錄,臺灣有十幾病例的報告[2]。
症狀體徵
曼氏迭宮絛蟲成蟲偶然寄生人體,對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無明顯症狀,可因蟲體機械和化學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適、微疼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經驅蟲後即消失。
裂頭蚴寄生人體可引起曼氏裂頭蚴病,較為多見,危害遠較成蟲大,其嚴重性因裂頭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異。常見寄生於人體的部位依次是:眼瞼部、四肢、軀體、皮下、口腔頜面部和內臟,另外也有裂頭蚴遊移至乳房的報告[1]。被侵襲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腫包,致使局部腫脹,甚至發生膿腫。囊包直徑約1—6cm。具囊腔,腔內盤曲的裂頭蚴可從1條至10餘條不等。[3]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