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最壞情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最壞情景(英語:worst-case scenario)是一個在風險管理中使用的概念:在為潛在災害做規劃時,規劃者會考慮在特定情境下合理可預測的最嚴重可能結果。構想最壞情景是常見的戰略計劃形式,尤其是情景計劃,用於為可能導致意外事故、品質保證問題或其他問題的突發情況做準備並儘量將其影響減到最小。

發展與使用
最壞情景是「最常使用的替代情景之一」。[1]風險管理者可能會要求「代表最壞情景的保守風險估計」,以便確定在制定降低風險的計劃步驟時可施加的餘地。[2]通常,通過達成「某一被認定的最壞情況已經足夠糟糕」的一致來確定一個最壞情景。然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沒有哪個最壞情景是完全不會帶來意外的。[3]換言之,「『最壞情景』永遠不是最糟的情況」,[4]一方面因為可能出現任何規劃者無法合理預見的情形,[1]另一方面因為某一特定的最壞情景通常只考慮與某一特定災難相關、預計會出現的突發情況。地震學家設計的最壞情景可能是一場特別嚴重的地震,氣象學家設計的最壞情景可能是一場特別嚴重的颶風,但他們很可能不會同時設想在同一時間既發生特別嚴重的風暴又發生特別嚴重的地震。
最壞情景的定義因應用領域不同而異。例如,在環境工程中,「最壞情景被定義為由單一容器或工藝管線故障釋放的受管制物質的最大量,且導致到達影響終點(endpoint)距離最遠」。[5]在該領域,「與其他領域一樣,當低概率事件可能導致必須以高代價避免的災難時,最壞情景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但在大多數健康風險評估中,最壞情景本質上是一種界定估計(bounding estimate)」。[2]在計算機科學中,給定算法的最優、最壞與平均情況分別表示其資源使用的下限、上限與平均值。對許多人來說,最壞情景則是會導致他們本人死亡的那種情況。[6]
Remove ads
批評
對使用最壞情景的方法存在若干批評。[1]在某些情況下,某一領域內可想象出的最壞情景可能遠超參與者處理能力,以至於開發或探討這樣的情景不值得付出努力;在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時,「評估開發最壞情景是否合理與可取就顯得重要」。[7]依賴此類情景進行規劃的實體可能會因此變得過於保守,從而無法利用通常情況下這些極端情景並不發生的事實,且可能在為極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做準備上浪費資源。在極端情況下,有人認為在災害準備和訓練中使用最壞情景,會使人們習慣性地把倫理顧慮放到一邊,並對較小的災害反應過度。[6]
Ben-Haim[8]、Elishakoff 等人[9]以及Hlavacek等人[10]基於凸約束髮展了用於應用力學中的不確定性表示的最壞情景分析方法。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