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最終用戶許可協議
軟體授權合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最終用戶許可協議(英語:end-user license agreements,英文縮寫:EULA)是指軟件的開發者或發行者授權用戶使用特定軟件產品時的規定,以銷售軟件許可而非軟件拷貝的模式最早可追溯至美國1970年代正式承認軟件版權之前。早期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常以拆封合同形式呈現,用戶撕開塑封包裝即視為接受條款。而通過網絡分發的軟件則普遍採用點擊式合同(用戶點擊同意許可條款)或繼續瀏覽進行授權。
多數企業傾向於銷售軟件許可而非拷貝,因為這能使其在多個領域對終端用戶實施更嚴格的限制,特別是禁止在多台計算機上轉移所有權或使用並聲明對衍生作品(如電子遊戲中用戶生成內容)的版權所有權。
最終用戶許可協議的法律效力存在爭議且因司法管轄區而異。在美國,即使協議在用戶購買後才展示仍具可執行性,但德國則不然,歐盟法律僅允許最終用戶許可協議在不違背消費者合理預期的前提下具備強制執行力。
正常情況下,一台預裝Microsoft Windows的電腦開始使用前必須接受EULA才能啟用系統。根據Windows EULA的規定,用戶可以選擇聯繫供應商商討退貨,使用其他操作系統替代。
Remove ads
軟件著作權
計算機程序的源代碼(或以目標代碼形式存在的編譯後二進制文件)[1]受版權法保護,該法賦予所有者複製代碼的專有權。其中蘊含的基礎思想與算法無法受到版權法保護,但通常被視為商業秘密,並通過保密協議等方式予以保護[2]。自1970年代中期以來,軟件版權獲得法律認可,其所有權歸屬於開發軟件的公司,而非編寫代碼的員工或承包商(獨立合同人)[3][4]。
專有軟件採用授權許可模式(即出售軟件使用權[5]而非軟件拷貝)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至軟件版權保護尚未明確{{link-en|確立|Legal_certainty]]的時期。在法院正式承認軟件版權後,此類許可模式得以延續,並被認為能為企業提供比版權法更全面的保護[6]。幾乎所有專有軟件都不是以拷貝形式出售,而是通過附有最終用戶許可協議的授權形式進行交易[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