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服部剛丈
被枪杀的日本留学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服部剛丈(1975年11月22日—1992年10月17日),生於名古屋市,日本留學生,在美國的巴吞魯日被槍殺。該起槍殺事件引起了亞洲各國對美國槍枝管制問題和可能的種族歧視問題展開了關注。
早年
服部剛丈生於日本名古屋市,是工程師服部政一與服部美惠子三個孩子中的的第二個孩子。[1][2]1992年8月,服部剛丈透過美國AFS專案獲得交換學生的機會,並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巴頓魯至。[3]迎接︁服部剛丈的寄居家庭是有接待交換學生經驗的海梅克(Haymaker)一家:父親蒂克·海梅克(Dick Haymaker,或Richard Haymaker)是大學教授,霍麗·海梅克(Holley Haymaker)則是醫師。他們有個名為韋伯·海梅克(Webb Haymaker)的兒子。據海梅克一家的描述,服部剛丈在很受同學歡迎。[3][4]
射殺事件
1992年10月17日,時年16歲的服部剛丈,與朋友韋伯·海梅克前往萬聖夜派對。當時服部身著晚禮服,模仿《週末夜狂熱》中約翰·屈伏塔的裝扮;而海梅克則因為受傷而戴著頸托,並以該頸托為基礎纏上繃帶,以作為萬聖節服裝。[5]兩人由於地址錯誤,走到一間地址與外裝相近,實為當地超市肉舖工作人員羅德尼·派爾斯(Rodney Peairs,時年30歲)與妻子邦妮·派爾斯(Bonnie Peairs)的住宅。[6][7][3]
兩人前往大門按鈴,但無人應門的同時,邦妮出現在側邊的車庫,在見到兩人後立刻關門。當時約為晚上8:30。後來邦妮作證表示她被接近中的兩人嚇到,以為對方有犯罪意圖,在鎖門後告訴丈夫把槍拿出來準備。[5]正當兩人意識到地址不對準備返回時,羅德尼帶著.44麥格農左輪手槍出來應門;服部剛丈此時微笑,對羅德尼表示:「我們來參加派對」(We're here for the party)。此時羅德尼對兩人喊道:「站住!」(Freeze!)。見到槍枝的海梅克發現到狀況不對,立刻出聲警告服部;但服部仍繼續向前,結果羅德尼在距離服部5英尺(1.5公尺)處槍擊對方胸部。羅德尼以為他射中了入侵者的肩膀後,迅速把門關上鎖住並叫妻子打911,並在廚房內禱告。[3][8]海梅克立刻尋求鄰居救助受了重傷的服部。在鄰居呼救時,邦妮大聲叫住鄰居並要他們走開。直到警察在槍擊事件發生約40分鐘後趕到後,派爾斯夫婦才從房子裡走出來。此時在救護車上的服部由於左肺被貫穿而導致失血過多死亡。[5][7]
事後多人指出服部英語能力有限、當時也沒有戴上隱形眼鏡。所以他可能不清楚「Freeze」一詞的含意[9]、也可能沒看到羅德尼的槍枝、[5]甚至可能會誤以為羅德尼的舉動是萬聖節的一部分。[10]法庭也表示服部「出於文化差異、也不熟悉美國俚語」的情況可能這麼做。[8]當時的羅德尼也把服部帶來的照相機誤認為武器。[9]
Remove ads
刑事審判
1992年11月4日,Peairs被以殺人罪的罪名起訴,他的律師辯護Peairs是為了保護他的家庭才開槍。1993年5月23日,在經過7日的審訊,東巴吞魯日郡地方法院全體12名陪審員對Peairs作出了無罪的裁決,理由是正當防衛。根據路易斯安那州當地的法律 (堡壘原則),為了保護身家財產的安全,可以對屋內侵入者使用致命武力[11][7]。
民事審判
7月,服部的親屬向Peairs發起了民事訴訟。在稍後的民事審判結果,法院認為Peairs (一個188公分高的成年人) 對一個約60公斤的青少年反應過度、未採取安全的最佳途徑 (如留在屋內等警察來),有過失的責任,並判決Peairs需賠償服部的親屬650,000美元[12]。但Peairs隨即申請破產,最後只從火災保險中交出10萬美元。服部的父母在扣除律師費後,將剩下的5.5萬美元成立「Yoshi's Gift」,援助美國管制槍枝的團體[13];同時利用兒子的壽險這筆錢成立了「YOSHI基金」,資助美國高中生訪日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
後續
日本社會不只對手無寸鐵的高中生遭到殺害感到震驚,更對殺人者無罪釋放感到難以置信。[14]
服部事件發生後兩個禮拜,另一起類似的萬聖節槍擊事件發生,在密西根州的格蘭德港,屋主Todd Vriesenga向一個17歲青年Adam Provencal開槍並導致該青年死亡;Vriesenga只是想嚇走青年,而且他以為短槍內沒子彈,該槍突然走火,並打中青年的臉部;結果屋主被判16到24個月刑期。如此類似的案件卻有不同的結果,使得美國的日裔和亞裔社團懷疑服部事件有種族歧視或外國人歧視的嫌疑[7]。1993年8月,在服部事件的民事訴訟期間,又傳出日本留學生Masakazu Kuriyama在加利福尼亞州康科德的捷運站被人朝頭後開槍而死亡的事件,更加深了日本社會對美國街頭槍枝氾濫、暴力和沒有法治的印象。
在審判後,羅德尼·派爾斯表示自己以後再也不會拿槍。[15]2013年,有消息指出羅德尼在槍擊案後失去了住家、也失去了超市的工作,並住在拖車居留場。[16]
2022年3月,韋伯·海梅克自殺,享年46歲。據親友指出,韋伯生前一直為倖存者內疚所困、並「深深受其影響」。[17][18]
Remove ads
註解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