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朔州市

中國山西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朔州市map
Remove ads

朔州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市境東界大同市,南連忻州市,西北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部,大同盆地西南部,北、西、南三面皆環山,西北為洪濤山,西南為管涔山,東南為恆山,中部和東部為桑乾河平原。桑乾河及其支流恢河自西向東流經境內,屬海河水系,西北有屬黃河水系蒼頭河,市人民政府駐朔城區市府西街1號。朔州是以煤電為主導的能源城市,也是北方重要的奶牛基地和陶瓷生產基地。

事实速览 朔州市 朔,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史前時期

峙峪邊耀鵝毛口等古遺址表明,距今約28000年前朔州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

先秦至秦漢

春秋以前,這裡為少數民族北狄所居,戰國時歸入趙國版圖。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邊帥蒙恬在此築城名馬邑,置馬邑縣,歸雁門郡管轄。西漢時置馬邑縣(今朔城區)、中陵縣(今平魯區)、劇陽縣(今應縣)、陰館縣(今朔城區東南)、汪陶縣(今山陰縣)、埒縣(今朔城區南)、樓煩縣(今朔城區西南)、善無縣(今右玉縣),歸雁門郡管轄。東漢末年縣廢。

兩晉至隋唐

西晉時將雁門關以北各縣民撤往關南,地歸代王拓跋猗盧北魏時屬畿內地,置桑乾郡繁峙郡馬邑郡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將治從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遷到馬邑西南;天保八年改馬邑縣為招遠縣,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為總管府時改為馬邑郡,轄鄯陽縣(又稱開陽,今朔城區南部)、神武(今山陰、應縣境)。武德四年(621年)改馬邑為朔州;天寶八年(742年)又改朔州為馬邑郡。

五代到元朝

五代十國皆稱鄯陽縣,後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將朔州、寰州應州割讓給契丹,朔州入為朔寧府治,皆為朔州治。

明清時期

Thumb
始建於唐朝的崇福寺

洪武二年,鄯陽縣併入朔州,屬大同府嘉靖中為冀北道駐地。仍為朔州,雍正三年(1725年)改屬朔平府

現代

1912年(民國元年)改朔州為朔縣,隸雁門道。後雁門撤道,直隸山西省

1946年朔縣被中國共產黨攻取,歸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省撤消,重歸山西省。1989年1月5日正式設市。下轄朔城區(原朔縣)、平魯區(原平魯縣)和山陰縣。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消,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1]

地理

朔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占到總面積的60%以上。境內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40多座。最高海拔位於山陰縣東南部的翠薇山,主峰饅頭山海拔2426米;河流分布較廣,主要河流共29條,基本分屬海河流域和黃河流域。

Thumb
朔州市用「像北歐一樣美麗的地方」作城市宣傳。圖為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上朔州出口附近的標牌

資源

礦產以為主,兼石灰石、粘土、鋁礬土、高嶺土、石墨、雲母、明礬、石英、等等。

氣候

朔州市屬典型的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冬季低溫乾燥,冬長夏短,多風少雨,日照長,降水集中,年平均氣溫6.4攝氏度,平均降水量428毫米,無霜期120天左右。

更多信息 1981–2010年間朔州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朔州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朔州市現轄2個市轄區、3個,代管1個縣級市

更多信息 朔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朔州市常住人口159.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9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0.97萬人,人口出生率6.11‰;死亡人口1.15萬人,死亡率7.2‰。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593,444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714,85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21,413人,下降7.08%,年平均增長率為-0.73%[10]。其中,男性人口為826,012人,占總人口的51.84%;女性人口為767,432人,占總人口的48.1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63。0-14歲的人口為273,994人,占總人口的17.2%;15-59歲的人口為1,029,198人,占總人口的64.5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90,252人,占總人口的18.2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99,294人,占總人口的12.5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85,435人,占總人口的61.8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08,009人,占總人口的38.16%。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90,707人,占99.8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37人,占0.1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22,623人,下降7.1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10人,增長79.2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8個百分點。

經濟

朔州是新興的工業基地,兼有電力、機械、化工、建材、陶瓷、食品等行業。農業有糧食種植、果樹栽培、油料種植、牧業、漁業。 朔州市內重要的工業企業有平朔煤業神頭髮電廠等。

交通

市內公共交通

市內環城公交車有南環和北環,公交公司汽車有1、2、3、5、6、7、8、9、11路。車費為1元。

公路鐵路

Thumb
朔州火車站

同蒲鐵路電氣化複線、大運二級公路、神朔鐵路朔黃鐵路 241國道 336國道、平萬公路、朔蔚公路和連接G5512 京大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境內,鐵路專用線和公路幹線縱橫交錯,縣鄉公路四通八達,是山西省第一個實現鄉鄉通油路的地級市。

航空

舊的平朔機場已於2003年撤消。現在改為汽車駕駛培訓學校。 新的[朔州滋潤機場]]已於2023年投入使用,現存上海、天津和長沙三條航線。

文化

Thumb
位於朔州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製佛塔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跡

民俗與藝術

教育

高等教育

朔州境內共四所高校(一所本科,三所專科類大專高職院校)

  • 山西工學院(原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 朔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朔州職業技術學院
  • 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教育

代表性學校:

  • 朔州市一中
  • 朔州市二中
  • 朔州市實驗學校
  • 朔城區一中
  • 敬德實驗中學
  • 懷仁一中
  • 應縣一中
  • 元博中學
  • 李林中學
  • 開發區實驗中學
  • 民福中學昱仁中學

名人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