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鮮人民軍航空與反航空軍
朝鮮的軍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朝鮮人民軍空軍(朝鮮語:조선인민군 공군/朝鮮人民軍 空軍)是朝鮮人民軍的空中作戰軍種,擁有11萬兵力和40萬的預備役,包括機組人員、維修後勤人員以及管理指揮人員,為朝鮮人民軍第二大的兵種。 它擁有1,600到1,700架各式飛機,這些過去主要由蘇聯提供。 空軍司令部位於平壤市中和郡,是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旗下的一個兵種司令部,正式名稱是空軍與防空司令部,統管國土防空部隊。 由於朝鮮是以陸軍為主的綜合軍種體制,其空軍總司令的級別只與陸軍的軍團長相當,但從歷代空軍總司令出身而被提拔到人民軍最高指揮部的人物並不少(前人民武力部部長崔光與總政治局前局長趙明錄等人均是)。


儘管空軍具有比海軍和陸軍更高的優先選擇權,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說是倍受關照,但實際狀況是朝鮮空軍仍缺乏足夠的現代化裝備,大多數飛機和空對空導彈已過時。 但是空軍架設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防空雷達網以及許多高射炮及導彈基地。 這些裝備配屬在25個正式機場和26個疏散機場,另有18個高速公路戰備跑道。
朝鮮空軍部隊的飛行員飛行訓練時間極少,有些飛行員只有7個小時的飛行時間,21世紀後經濟狀況改善逐步增加到45小時-50小時,但相比之下北約成員國受訓生至少需要進行15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成為新手飛行員,中國大陸飛行員進行18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單飛,美國、俄羅斯飛行員則是超過200小時的飛行訓練。 模擬訓練也缺乏專業大型模擬機當作材料。
Remove ads
裝備

朝鮮空軍擁有超過1500架作戰飛機,不僅超過了韓國和駐韓美軍的數量,也超過了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空軍擁有的1029架飛機。 朝鮮空軍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軍之一,但這些飛機大多是由前蘇聯或中國在二戰結束至20世紀70年代之間製造的。 其中超過一半是沒有雷達或加力燃燒室、航程有限的第一代戰鬥機,或者是過時的往復式發動機運輸機和教練機。 朝鮮建國後不久就部署了國產教練機,儘管並非用於作戰用途。然而,確切的教練機產量不詳,相關文件來源也不得而知。 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足夠數量的教練機滿足這一數量要求,以及它們的作戰狀態。 近年來,自金正恩上台以來,朝鮮空軍演習已向公眾開放,但這些演習使用的都是冷戰前裝備,僅占演習總數的極小部分。 金正恩還經常訪問地區空軍基地,在那裡他曾被拍到駕駛一些在其他國家軍事博物館裡才能找到的老式飛機。 其中一些飛機存放在地下掩體中,但這些飛機相對較新,而老款飛機則被簡單地停放在露天機場。這些飛機是否具備飛行能力仍是一個疑問。 在裝備的飛機中,相對較新的是米格-29、米格-23、米格-21bis和蘇-25,它們都採用了白色與傳統綠色混合的迷彩。 然而,自從韓國部署了F-35A戰機以來,據說它們僅用於首都的防空,因為很難擊敗它們。 據說從中國引進的F-7、F-6和F-5除了自殺式襲擊外沒有其他用途,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飛機是否內置了自主飛行系統,還是由飛行員親自駕駛攻擊敵人。 與此同時,朝鮮尚未完全實施其進口戰鬥機的計劃。20世紀80年代,朝鮮接收了40架殲-7I,但當時計劃繼續從中國採購殲-7B和殲-7E,這兩款戰機的機動性和發動機耐用性均有所提升。然而,此時配備標準化雷達以實現全天候作戰的戰鬥機已成為主流,而其母機米格-21也已開始推出PFM和MF版本。因此,採購不帶雷達的額外飛機被認為毫無意義,殲-7I及後續機型的採購計劃被擱置。此時,朝鮮也已開始採購米格-23ML,這使得殲-7I不太可能投入生產。 一些飛機被用於脫北,用於脫北的實際飛機以原形保存在韓國一家博物館中。
關於朝鮮,還有一個難以置信的故事。朝鮮聲稱擁有日軍在朝鮮戰爭前留下的軍用飛機和朝鮮戰爭期間繳獲的美軍飛機。前者是A6M零式52型和G7隼二型,後者是F-51D野馬和F4U-4海盜。如果屬實,朝鮮將成為最後一個擁有活塞式戰鬥機的國家。雖然在谷歌地球上和朝鮮音樂視頻中出現過類似飛機的故事,但隨着朝鮮人民軍空軍全貌的逐漸清晰,更有可能的是,這些飛機過去曾服役,但最終由於缺少零件而報廢。不過,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展出了真品、被擊落和受損的飛機,包括一架AD-1天襲者攻擊機和一架F9F黑豹戰鬥機。
朝鮮一直在尋求新一代飛機來取代其現有的殲-7I和A-5機隊。這兩種飛機都已近40年老齡,需要立即升級。候選機型是FBC-1飛豹和殲-10A,從生產日期和機動性來看,它們與新型飛機不相上下,值得替換。然而,這兩種計劃都尚未實現。據稱,朝鮮已部署蘇-27和米格-29,以換取從2025年起向烏克蘭前線部署軍隊,此外還有驅逐艦和反坦克導彈。然而,俄羅斯否認了這一說法。無論如何,這些飛機都不是新飛機,而是已經製造並作為備件存放在機庫中的二手飛機,被認為不如駐韓美軍和韓國空軍目前使用的新飛機。此外,蘇-27的飛行和維護方式與米格-29不同,需要引進專門的設備和訓練飛機,使其難以像烏克蘭空軍那樣靈活運作。最重要的是,還有許多其他飛機需要通過型號改型來替換,例如伊爾-28(轟-5)、蘇-7、米格-21PFM和米格-23ML,這些飛機在俄羅斯早已停產。由於零件供應中斷,拆解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已經發生了不少事故,因此迫切需要替換。
- 戰鬥機:484架
- 攻擊機:194架
- 教練機:357架
- 運輸機:約500架
- 其它:82架
- 總計:1,500架以上
Remove ads
空軍基地
朝鮮人民軍空軍設有4個航空師及2個運輸旅,其中第1、第2及第3師為戰鬥/轟炸機部隊,第8師為教練機部隊,第5和第6旅為運輸機部隊。
第1師防區為平壤、南浦兩直轄市與平南、平北兩道。第2師防區為非軍事區東段及江原道,第3師則為非軍事區西段和黃南、黃北兩道。第8師雖然是訓練部隊,但同時負責慈江、兩江、咸南與咸北四道空防,江原道部份二線機場也由該師負責營運守備。第6旅負責江原、慈江、兩江、咸南和咸北等道的運輸聯絡,其餘的黃南、黃北,兩直轄市及平南、平北的運輸聯絡,以及最高領導人或政府行政專機則由第5旅負責。
Remove ads
歷史
1945年9月,日本航空學校出身20名、中共飛行學校約10名、満州國軍出身的地勤約20餘,合計約50人組織了新義州航空隊。這是朝鮮空軍的前身。使用九五式一型練習機。1945年10月25日,從各地積極分子中選拔學力優秀者組建了第1期生,包括操縦教育隊(30名)、整備教育隊(30名)、通信教育隊(20名)的入隊本科教育開始。翌年1月教育結業。1946年2月23日、第2期生160名入隊。與此同時,來自日本、中共、満州、蘇聯等帰國的航空關係者約400名抵達,其中包括來自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的王璉。1946年5月第2期生編入平壤學院,1946年6月卒業。王璉擔任平壤學院航空課長[11]。航空隊第3期生被平壤學院招生入學,因此第3期生即平壤學院航空第1期生,1946年10月卒業。在第1期生至第3期生中選拔成績優秀者300名留學蘇聯。
艦隊成立後,立即繳獲了日軍遺棄的軍用飛機,並一直使用到朝鮮戰爭爆發。具體包括:
- 50架百零式運輸機二型
- 50架九八式直屬協同偵察機
- 3架九五式一型教練機
- 18架A6M零式五二式艦載戰鬥機
- 33架四式重型轟炸機A型
- 24架一式戰鬥機二型
- 18架二式單座戰鬥機二型C型
- 8架四式戰鬥機一型B型
- 12架Ki-24軍用滑翔機
- 20架一式雙發高級教練機B型
1947年8月20日創辦朝鮮航空隊,1948年9月18日改成朝鮮人民軍第25飛行聯隊,1949年8月16日被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11飛行師團,王璉任師團長,副師團長李驊,這是朝鮮唯一的航空兵部隊,下轄襲撃機聯隊、第18追撃機聯隊、教導聯隊、工兵大隊。裝備了1948年底蘇軍撤出朝鮮後留下的雅克-9、拉-7、伊爾-10等二戰老舊飛機。各聯隊長為日本陸軍少年飛行兵15期出身者。
然而,由於零部件長期短缺,當時服役的日本製造飛機逐漸失去效能。為此,蘇聯開始進口對德戰爭中剩餘的飛機。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蘇聯已接收以下飛機:50架伊爾-10「野獸」對地攻擊機、175架雅克-9P「弗蘭克」戰鬥機、24架雅克-9「弗蘭克」戰鬥機、175架拉-9「弗里茨」戰鬥機、10架雅克-11「駝鹿」教練機、39架波-2「騾子」教練機和。當時,朝鮮只擁有少量教練機,這使得蘇聯在戰爭初期占據了壓倒性優勢。
Remove ads
1951年1月,設立朝鮮人民軍空軍司令部,王璉為首任司令官。1951年3月15日在遼寧省安東四道溝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和朝鮮人民軍空軍聯合作戰司令部」(簡稱「空聯司」),司令員劉震,第一副司令員王璉,副司令員常乾坤,參謀長沈啟賢,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司令員助理張慶和。[12]。1951年末,朝鮮空軍有4個航空師團(第1師團、第2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1952年進一步擴充成6個師團(第1師團、第2師團、第3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21師團)。
同年,朝鮮獲得了35架圖-2「蝙蝠」戰術轟炸機和100架米格-15比斯「柴堆」戰鬥機。這些是朝鮮首批噴氣式飛機,雖然是國產,但主要駐紮在中國的機場,由中國或蘇聯人員駕駛,用於對抗渡過鴨綠江的聯合國部隊。米格-15比斯的性能和機動性遠遠超過了F-80C、「流星」和F9F「豹」等聯合國噴氣式戰鬥機。然而,改進型米格-15的部署被推遲,早期的米格-15有時會從蘇聯領土起飛進行攔截。由於兩種早期型號都存在性能問題,米格-15比斯的量產得到了推動。這些戰鬥機的採購促成了F-86F「佩刀」戰鬥機早期加入聯合國部隊。
1952年,蘇聯飛機再次進口:17架UT-2M教練機、48架La-7戰鬥機、52架C-47-DL軍用運輸機、81架Yak-6M輕型運輸機以及73架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Il-2M強擊機。同年末夜間空襲金浦作戦失敗,以謊報戰果的理由解除了王璉的朝鮮人民軍空軍司令官職務。
1953年,朝鮮進一步加強軍事建設。在兩次衝突中,中國軍隊都進行了全面介入,迫使聯合國軍發動攻勢,幾乎引發核戰爭。朝鮮人民軍飛行員最終獲得了米格-15比斯戰鬥機。這標誌着朝鮮戰爭停戰前大規模攻勢的開始,參戰人員包括五架米格-1「野兔」多用途直升機、100架米格-15比斯戰鬥機、七架伊爾-28「獵犬」戰術轟炸機、70架拉-11「獠牙」戰鬥機、八架李-2T「幼獸」軍用運輸機和50架雅克-18 Max教練機。雖然這仍然是一個有利的結果,但斯大林和杜魯門的去世使得繼續戰爭變得毫無意義,同年停戰協議簽署。此時,朝鮮已擁有200架米格-15比斯戰鬥機服役。
Remove ads
到1954年,朝鮮空軍已完全放棄了其日本和蘇聯製造的飛機機隊,主要原因是維護不善和長期缺乏備件。波蘭和羅馬尼亞等東歐集團國家也面臨類似情況。朝鮮的飛機機隊僅包括200架米格-15比斯「鏟子」戰鬥機、7架伊爾-28「獵犬」戰術轟炸機、8架李-2T「幼崽」軍用運輸機、50架雅克-18 Max教練機和5架米-1「野兔」多用途直升機。
1956年,40架伊爾-28「獵犬」戰術轟炸機交付。這使得朝鮮僅剩下200架米格-15比斯「柴火」戰鬥機、47架伊爾-28「獵犬」戰術轟炸機、8架李-2T「幼崽」軍用運輸機、50架雅克-18 Max教練機和5架米-1「野兔」多用途直升機。後來,批評赫魯曉夫政府時期斯大林的蘇聯與反對斯大林的中國之間發生了衝突,主體思想得以確立。此時,爆發朝鮮戰爭的可能性已經消失。儘管兩國因衝突而疏遠,但技術人員和訓練教官的動員仍在加速進行。
1957年,50架米格-15UTI小型教練機和10架伊爾-12P教練型客運飛機交付。
1958年,100架米格-17F「壁畫」C戰鬥機交付。中國恢復了對俄供應,交付了80架F-2「柴火」戰鬥機。
1959年,中國交付了40架轟-5「小獵犬」轟炸機和50架初教-5 Max教練機。
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末,朝鮮空軍的兵力已擴大到 100 架米格-17F「壁畫」戰鬥機、200 架米格-15bis「柴火」戰鬥機、80 架 F-2「柴火」戰鬥機、47 架伊爾-28「小獵犬」戰術轟炸機、30 架轟-5「小獵犬」戰術轟炸機、10 架伊爾-12P 教練型客運飛機、8 架李-2T「幼崽」軍用運輸機、50 架米格-15UTI「侏儒」教練機、50 架雅克-18 Max 教練機、50 架 CJ-5 Max 雙座教練機和 5 架米-1「野兔」多用途直升機。
Remove ads
1960年,中國向蘇聯提供了200架F-5「壁畫」前線戰鬥機。
1962年,蘇聯提供了100架安-2「柯爾特」輕型運輸機。
1965年,蘇聯提供了15架伊爾-14P「金環」客運飛機。
1966年,提供了25架米-4A「獵犬」A運輸直升機。
1967年,蘇聯提供了20架米格-19S「農夫」C前線戰鬥機、80架米格-21F-13「魚窩」C前線戰鬥機、5架米格-21US「蒙古」B雙座教練機。
截至 1969 年,朝鮮空軍擁有 80 架米格-21F-13 魚窩 C 前線戰鬥機、20 架米格-19S 農夫 C 前線戰鬥機、100 架米格-17F 壁畫前線戰鬥機、200 架 F-5 壁畫前線戰鬥機、200 架米格-15bis 柴火前線戰鬥機、80 架 F-2 柴火前線戰鬥機、47 架伊爾-28 小獵犬戰術轟炸機、30 架 H-5 小獵犬戰術轟炸機、15 架 Il-14P Criit 特種運輸機、10 架伊爾-12P 教練客運運輸機、8 架 Li-2T 幼崽軍用運輸機、100 架安-2 柯爾特輕型運輸機、5 架米格-21US 蒙古-B 雙座教練機、50 架米格-15UTI、50 架雅克-18 Max雙座教練機、50架CJ-5 Max雙座教練機、25架米-4A「獵犬-A」運輸直升機和5架米-1「野兔」多用途直升機。此時,韓國空軍的飛機數量遠遠超出了其作戰能力,但這些戰鬥機均未配備雷達,限制了其作戰範圍。
進口數量清楚的設備
- 89架米格-21PFM「魚窩」F截擊機
- 150架米格-21MF「魚窩」J截擊機
- 38架米格-21bis (75A)「魚窩」L截擊機
- 50架米格-21UM「蒙古」B雙座教練機
- 40架殲-7I「魚罐」前線戰鬥機
- 135架FT-5「弗雷斯科」前線戰鬥機
- 130架F-6C「農夫」前線戰鬥機(其中97座已投入運營。)
- 40架直-5A「獵犬」運輸直升機
- 15架Mi-8T Hip-C運輸直升機(20世紀70年代初從蘇聯進口)
- 8架Mi-14PL Hayes-A反潛直升機
進口確切數量不詳的飛機
- 48架FT-6「農夫」雙座戰鬥機教練機
- 42架Mi-2A「重裝步兵」輕型直升機
- 48架Mi-17-1V Hip-H運輸直升機
Remove ads
歷任領導
- 司令官
- 王璉 空軍中將(1951年1月-1952年末),1951年3月15日兼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和朝鮮人民軍空軍聯合作戰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
- 李炳哲 空軍大將(2008年?—2014年)
- 崔英浩 空軍上將(2014年— 2016年)
- 金光赫 空軍上將(2016年— 現任)
- 政治委員
- 孫哲柱 空軍中將
- 副司令官
- 李驊(1951年1月-1955年7月)
- 參謀長
- 崔學成 航空軍少將
- 副參謀長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