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札密養多爾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札密養多爾濟(蒙古語:Чойсүрэнжавын Жамьяндорж[1],?—?)又譯札木養多爾濟、札密彥多爾濟,蒙古族,清朝喀爾喀蒙古賽音諾顏部右翼右後旗人,末代賽音諾顏部右翼右後旗扎薩克多羅郡王。
生平
总结
视角
札密養多爾濟是喀爾喀中路賽音諾顏部右翼右後旗扎薩克多羅郡王吹蘇倫札布之子。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清廷「以蒙員防邊出力」,賞札密養多爾濟「頭等台吉銜花翎」。[2]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擔任賽音諾顏部盟長的吹蘇倫扎布卒,那木囊蘇倫繼任盟長。[3]次年(1907年),札密養多爾濟襲扎薩克多羅郡王。
1916年1月10日,自治外蒙古官府通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駐庫倫辦事大員、都護使陳籙,稱博克多汗(八世哲布尊丹巴)及其福晉特派外蒙古司法長車臣汗那旺納林、兵務副長郡王札密養多爾濟等人,進京奉呈中華民國大總統貢品。哲布尊丹巴夫婦進獻的貢品有: 大黃哈達兩方、貂皮8張、駱駝4匹、白馬黑馬各4匹。車臣汗那旺納林等人沿途由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軍護送,「在京極蒙優待」,後於1916年4月中旬回到外蒙古庫倫。此次哲布尊丹巴入貢未按照清朝「九白之貢」的慣例進行,但也顯示了中國中央政府同外蒙古的關係有一定改善。外蒙古官府決定車臣汗那旺納林等人入貢,事先未和俄國商量,導致俄國政府十分不滿。俄國外交大臣沙查諾夫致信俄國駐庫倫總領事密勒爾稱,「在他們同中國人之相互關係問題上(在該問題上蒙人應感謝我們)事先不同您商量便做出決定很不禮貌。」車臣汗那旺納林等人抵達北京後,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密切監視該使團。在北京會見車臣汗時,庫朋斯齊稱北京政府想迷惑外蒙古官府,實際上則在使「在俄國影響下獲得的外蒙古自治失去意義。」[4]
1919年(民國八年)初,俄國白軍領袖謝米諾夫在赤塔召開泛蒙古大會,宣稱要建立一個包括布里亞特、外蒙古和內蒙古的「大蒙古國」,以應對巴黎和會的民族自決宣言。但會議只有內蒙古和布里雅特代表參加,外蒙古沒有出席大會,內蒙古代表富升阿(原為巴布扎布部下)與謝米諾夫發生衝突後被殺。同年秋,外蒙古當局為了商量應對謝米諾夫脅迫之辦法,由博克多汗召開全體盟旗王公和高級僧侶會議。會議原定7月中旬開會,因人員未齊,乃延至1919年8月4日開會。會議「全體表決,拒絕謝(米諾夫)布(里雅特),不贊成獨立。」但會議在涉及內政問題時,發生了王公派(黑派)與喇嘛派(黃派)的衝突。「對外問題,黑黃均一致贊助中央,惟黃派則兼留自治,以握政權。黑派則感受痛苦,有寧犧牲官府以脫離黃派把持之意。」結果,王公派經過秘密協商,推舉車林多爾濟向陳毅提出了在外蒙古恢復清朝舊制的主張。陳毅於1919年8月14日致中華民國外交部代總長陳籙的第二封電報稱[5]:
日昨車林來署,據稱:車盟舉司法長車臣汗為代表,圖盟舉內務次長達爾汗王為代表,即前清幫辦(大)臣。三(賽)盟舉陸軍長札密養王為代表,札盟舉嘉亨尊活佛為代表,公推車林向都護陳明意見。對外問題但求中央迅速以實力援助,自當遵辦。惟各王公堅求都護,趁此機會,前面擔任內部問題,一併解決,庶內部既安,對外更為鞏固。……
由此雙方開始了外蒙古撤治的交涉。[5]直至1919年末徐樹錚率軍占領外蒙古。
1920年9月25日,札密養多爾濟出任中華民國駐烏里雅蘇台參贊。[6]
1921年蒙古革命成功後,札密養多爾濟在喀爾喀中路賽音諾顏部右翼右後旗的扎薩克職務亦於1922年被廢除(或是他死於該年,具體情況不詳[7],一說是1923年隨外蒙古其他王公一樣被蒙古人民黨政府廢除[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