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朴棲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朴棲甫(韓語:박서보;1931年11月15日2023年10月14日),原名朴在弘(박재홍),韓國畫家、藝術教育家,韓國單色畫運動(Dansaekhwa)的核心奠基者之一。[1]

事实速览 朴棲甫, 出生 ...

早年生活與教育  

朴棲甫出生於日治朝鮮慶尚北道醴泉郡。1950年考入首爾弘益大學繪畫系,師從抽象畫家金煥基(Kim Whanki)。同年朝鮮戰爭爆發,學業中斷並被征入伍。戰後重返大學,1954年畢業於西方繪畫專業。為避免再次被徵召,他將本名「朴在弘」改為「朴棲甫」。戰爭期間物資匱乏,他曾以飯盒為畫布創作自畫像,該作品後被盜遺失。[2]

藝術生涯  

早期運動與歐洲經歷  

1957年,朴棲甫參與創立「現代藝術家協會」(Contemporary Artists Association),推動韓國無具形藝術運動(Art Informel)。該運動強調觸覺與冥想,成為單色畫運動的前奏。  [3]

1961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學金赴巴黎,參加「世界青年畫家」駐留計劃。旅居期間受安東尼·塔皮埃斯等歐洲藝術家影響,並利用廢棄材料創作,如用舊絲襪烘烤製成類似燒焦皮膚的作品。  [2]

Écriture系列與單色畫運動  

1967年受幼子在方格紙上塗鴉的啟發,開始創作「Écriture」(描法)系列。他使用鉛筆在未乾的單色油彩表面重複刻畫線條,通過機械性動作達到冥想與自我淨化,該系列持續創作至2000年代。  [3]

作為1970年代單色畫運動的核心人物,他主張藝術應脫離西方二分法,強調「修行式創作」。其作品融合東方哲學,以重複筆觸探索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3][4]

1980年代起,採用韓國傳統韓紙(hanji)替代畫布。他將桑樹皮製成的韓紙浸染後層層貼合,再用手指或工具壓出幾何線條,形成浮雕質感,解決了油畫龜裂問題。  [5][4]

2000年後轉向「色彩描法」(Colour Ecriture),引入紅、藍等鮮艷色調,靈感源自自然景觀與城市環境。  [3][4]

藝術風格與主題  

朴棲甫的藝術始終圍繞「自我空無化」的理念:  

早期(19501960年代):受戰爭創傷影響,作品充滿撕裂感與物質性,如「原形質」系列用粗糲材質表達社會動盪。  

Écriture時期(1967起):以單色油彩為底,鉛筆線條的重複形成韻律性溝壑,呼應書法筆觸與朝鮮白瓷鑲嵌工藝。  

韓紙時期(1980年代後):紙質的滲透性與手工痕跡強化了「時間累積」概念,垂直紋路象徵呼吸節律。  [5][4]

教職與教育理念  

1962年至1997年任教於弘益大學,19861990年任美術學院院長。他提出革新教學方法:  

1. 禁止模仿教師或歷史  

2. 鼓勵學生用現成物創作  

3. 強調藝術需結合技巧與精神  [2][6]

因理念爭議,他於1966年一度辭職,後復職直至退休。  [2]

榮譽與獎項  

1984年獲韓國國家藝術獎章。  

2021年被授予韓國最高文化榮譽「金冠文化勳章」。  

2005年設立「光州雙年展朴棲甫藝術獎」,後因爭議於2021年終止。  

作品被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等機構收藏。  [4]

藝術市場  [3]

朴棲甫是韓國市場最成功的藝術家之一,由貝浩登(2014年起)、白立方(2018年起)等國際畫廊代理。  

拍賣紀錄:1975年作《描法 No.377576》於2023年香港蘇富比以2041萬港元成交,為其最高價作品。  

市場特點:一級市場根基穩固,二級市場在20172018年達峰值,近年趨於平穩。   

去世與紀念  

2023年10月14日因肝癌逝世於首爾,享年91歲。濟州島「朴棲甫美術館」計劃於2025年夏季開館。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