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化龍 (萬曆甲戌進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化龍 (萬曆甲戌進士)
Remove ads

李化龍(1554年—1611年),字于田,號霖寰直隸大名府長垣縣河南省長垣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三十五年夏,起用為兵部尚書,掌京營操練之事[2]。曾上奏減免課稅及增兵萬人至遼東。卒於任上,享年五十八,諡襄毅,贈少師,加贈太師。

事实速览 李化龍, 籍貫 ...

生平

早年生涯

萬曆元年(1573年)癸酉科順天鄉試第二名舉人,為《易經》經魁;萬曆二年(1574年)聯捷甲戌科進士。最初擔任嵩縣知縣。因年方二十,為胥吏輕視。李化龍暗中訪察到這些胥吏在縣內違法犯紀的情事,並將他們一一法辦,縣中大治。升南京工部主事、吏部主事[3]、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4]

萬曆十四年(1586年),任河南僉事,提調學校[4],升河南參議[5]。萬曆十八年,任山東提學副使[5]。萬曆二十年,任河南分守左參政[6]。同年改任太僕寺少卿[7]

萬曆二十年,任右通政使,同年改任右僉都御史[8][9]

治理遼東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夏,朝廷提拔李化龍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起初,總兵官李成梁泰寧速把亥,其子把兔兒的弟弟炒花占據舊遼陽以北,住於兩河之中,勾結土蠻常常作亂。同年四月,把兔兒圍攻遼陽朵顏小歹青福余伯言兒分路進犯錦州、義州,掠奪清細河,巡撫韓取善因失防被罷免。李化龍上任剛兩個月,把兔兒與伯言兒等繼續進犯鎮武,又約定土蠻之子卜言台周進攻右屯,把兔兒先至吳家墳。李化龍與總兵董一元定計伏擊把兔兒、伯言兒,伯言兒中流箭死去,把兔兒被擊傷。卜言台周抵達後,進攻右屯未能成功,只能撤兵。於是把兔兒、小歹青、卜言台周愈加勾結,陰謀雪恥。李化龍與董一元嚴加防備。董一元再次又出塞並立功,把兔兒負重傷後死去,邊塞於是再次恢復安寧。李化龍也升為兵部右侍郎[10]

次年,小歹青後悔,請求在義州開通木市,並且向明廷告發朵顏長昂將進犯邊塞。不久,長昂果然進犯錦、義,副總兵李如梅將他擊退。歹青之言既然可信,李化龍於是准許他的請求,並上奏稱[11]

河西沒有木材,木材皆產自邊外,叛亂以來,靠河東供給,因為邊患,時時不能運到,至此河西的木材比玉還貴,市場開通後,木材就可供過於求,便利之一。唯一令人擔憂的是小歹青毫無信用,他重視互市,將它看作是一條生路,當開互市時必定不會搶掠,即使今年互市、明年搶掠,我方已收到今年沒有搶掠之利了,便利之二。遼東的馬市,是成祖所開,沒有其他賞賜,任商人與百姓交易。木市與馬市等同,有利於百姓,不費官府的錢財,有利者之三。大舉進攻之害慘酷而稀少,零星的竊取為害很輕,而且次數有限。小歹青不搶掠錦、義,零星的偷竊就少了。況且向西不幫助長昂,東邊不助炒花,則敵寇勢利逐漸分化。即寧前、廣寧的禍患也少了。而且大舉進攻若有報告,又可預備,有利之四。零散的劫掠既然少了,邊塞之人更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修治戰備上,有利之五[14]

奏疏傳至朝廷後得到批准。李化龍不久因病歸鄉,木市也就停止了。其後總兵官馬林再一次請求開市,與巡撫李植的意見不一致,爭論很久未能結果[15],小歹青於是又為邊寇了[16]

平定西南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李化龍被起用為原官,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征討播州叛臣楊應龍。楊應龍的祖先為楊鏗。明初歸附,授職宣慰使。楊應龍性格猜忌、兇狠、嗜殺。數次跟從徵調,恃功倨傲。知道明廷四川兵力不足,暗自占據蜀地,四出剽掠州縣。寵幸小老婆田雌鳳,讒言殺死妻子張氏,屠掠她的全家。使用慘酷的處罰樹立他的威信,被他管轄的五個土司七姓不堪他的殘暴統治,便逃至貴州報告。巡撫葉夢熊上疏請求征討。皇上下詔命令將楊應龍逮捕至重慶。楊應龍詭稱將帶兵征討倭寇,得以脫身。再次去逮捕時,他就不出。四川巡撫王繼光發兵征討,在白石覆沒,楊應龍將罪過推到苗人身上。朝廷命邢玠總督四川軍務,正值東西兩方用兵,力量不足以全部消滅他,因而朝廷招撫了他。楊應龍變本加厲勾結苗人,奪占五土司七姓的土地,而吞併湖廣四十八屯,之後每年出來侵擾。同年二月在飛練堡擊敗官軍,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延棟等都戰死。不久,又攻破綦江,殺死參將房嘉寵、游擊張良賢,投屍順江而下、遮蔽江面。偽軍師孫時泰請求直取重慶、搗毀成都,劫持蜀王為人質,而楊應龍拖延,聲稱只是為了爭奪地界,希望得到如先前一樣的赦免。李化龍到成都,徵兵未到,也假意與他好言好語以牽制[17]

萬曆帝聽聞綦江被攻破的消息後大怒,撤去前四川、貴州巡撫譚希思江東之的職務,賜給李化龍尚方寶劍,為他征討叛賊提供方便。叛賊焚毀東坡、爛橋,阻塞湖廣、貴州道路,又焚燒龍泉,趕走都司楊惟忠。李化龍彈劾不聽從命令的諸大將,沈尚被逮捕,童元鎮劉綎等都被革職充為事官。各軍大集,李化龍先令水西兵三萬守住貴州,截斷楊應龍徵招苗人的道路,之後他移兵重慶,大會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明軍分兵八路進攻。川兵分四路:總兵官劉綎由綦江出兵,總兵官馬孔英出南川,總兵官吳廣出合江,副將曹希彬受吳廣節制,出永寧。貴州兵分三路:總兵官童元鎮由烏江出發,參將朱鶴齡受董元鎮節制,統領宣慰使安疆臣由沙溪出發,總兵官李應祥由興隆出發。湖廣兵一路分為兩翼:總兵官陳璘由偏橋出師,副總兵陳良玭受陳璘節制,由龍泉出師。每路各有三萬兵,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十分之七。貴州巡撫郭子章駐守貴陽,湖廣巡撫支可大移駐沅州,李化龍親自領中軍策應。皇上認為楚地遼闊,又提拔江鐸為僉都御史,巡撫偏、沅。此後湖廣設偏、沅巡撫,從江鐸開始[18]

推官高折枝先從南川進兵,占據桑木鎮,劉綎又從綦江入。楊應龍以精兵二萬交給他的兒子楊朝棟:「你破綦江,奔馳南川,全部焚毀積聚,他們就沒有辦法。」等到抗擊諸路官軍的部隊都大敗,楊應龍頓腳嘆息說:「我不用孫時泰的計策,今天死定了!」有的人說水西幫助叛賊,李化龍責問安疆臣,斬殺叛賊的使者,二個部落於是斷絕往來。烏江兵敗報告傳來,逮捕童元鎮,諸位將領更加奮勇。劉綎率先進入婁山關,直達海龍屯,陳璘、安疆臣部也到達了。叛賊見形勢危急,上囤死守並派遣使者假裝投降。李化龍令諸將殺死使者,燒掉來函。因劉綎與楊應龍舊有交情,曉諭他不要與叛賊私通,劉綎將使者拘禁以表明態度。八路部隊都匯集囤下,修築長圍圍困叛軍並輪番進攻。六日,劉綎攻破土、月二城,楊應龍走投無路,與二妾自殺身亡。此日清晨,官軍攻入城內,他的七個兒子都被抓到。萬曆帝下詔將楊應龍屍體和楊朝棟在後市分屍。從出兵到成功平叛,共一百十四天。播州從唐乾符中由楊氏統治,凡二十九世,八百餘年,到楊應龍時為止。皇上將播州地設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川、貴兩行省[19]

李化龍起初父喪,準備赴喪但因軍務需要而奪情起用[20],到這時乞求回家居喪。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起用為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與淮、揚巡撫李三才奏請開通淤塞的黃河,由直河入泇口抵達夏鎮二百六十里,避開黃河呂梁險峻地帶。再次因母喪丁憂離去[3],因此前軍功,晉升為兵部尚書,加少保,蔭一子世襲錦衣指揮使之職[21]

Remove ads

協理京營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夏,協理京營戎政[2]。李化龍認為京營乃根本之所在,上奏陳述有十一濫、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又奏上屯政十二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從二十七年後,左、右侍郎都是虛設。沒有多久,尚書蕭大亨也退休,由李化龍掌管兵部事務[22]。萬曆三十七年正月,京師訛傳盜匪將到,百姓爭相逃避。邊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數萬人,九個城門全部關閉。輔臣說兵部尚書只有一個人,何以能應付突然的變化,萬曆帝也不聲張。遼東戰士二萬都是老弱貧殘之人,而稅監高淮殘暴,遼東人恨得咬牙切齒。李化龍請求停止收稅課、增加兵士數萬人,又呈上兵士糧食、和議、戰鬥之策,皇上皆不批示。一品任期滿後,加柱國、少傅兼太子太保。萬曆三十九年十二月,李化龍死於任上,終年五十八歲。諡號襄毅,贈少師,加贈太師[23]

李化龍具有文武之才。播州戰役中,因劉綎驕縱,故先壓制他,再推崇其才,所以劉綎盡心盡力。開通黃河之功,對漕運渠道永遠有利,另見《明史·河渠志》[24]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李誡,縣丞。祖父李繼古。父親李棟(1532年-)[25],字良材,號湖西,誥贈少保兵部尚書。母吳氏(1631年-),誥贈一品夫人。兄李雲龍[26]

參考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