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天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李天馥自幼聰穎,七歲能詩。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河南鄉試舉人,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丁父憂歸里。服闋,起復原職,康熙十一年(1672年)升國子監司業,十四年(1675年)升侍講學士,十五年(1676年)升詹事府少詹事,充日講起居注官,十六年(1677年)升內閣學士,充經筵講官,二十年(1681年)升戶部左侍郞,二十三年(1684年)改吏部左侍郎,二十七年(1688年)升工部尚書,同年改兵部尚書,三十年(1691年)改吏部尚書,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學士。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瞿太夫人逝世,丁憂歸里。服闋,三十四年(1695年)召還入閣。三十八年(1699年)卒,諡文定。《清史稿》有傳[1]。
家族
先世來自湖廣黃岡,先祖李英為遷廬州始祖,明朝洪武初年以軍功授世襲廬州衛指揮僉事。曾祖李應元;祖父李長庚;父李萬化。嫡母張氏;生母瞿氏。李萬化有三子,李天馥為長子,二弟李天䭲,三弟李天馟[2]。子李孚青,翰林院編修,丁父憂歸里,不再出仕。
遺跡
李天馥為母守喪處「孝子墩古墓」(在今長豐縣)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作
李天馥擅詩文,著有《容齋千首詩》[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