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敬嬪 (嘉靖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敬嬪河南開封府延津縣[1]錦衣衛正千戶李拱臣之長女,明朝嘉靖帝朱厚熜之

事实速览 敬嬪李氏, 位號 ...

生平

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月,因嘉靖帝膝下尚無皇子夏言奏請「慎選賢淑補嬪御,以廣儲嗣」,嘉靖帝便命夫人、女官前往諸王館挑選女子。李敬嬪的父親李拱臣自己跑到通政司,說他的女兒端莊美麗,夠資格成為嬪妃禮部報知嘉靖帝後,嘉靖帝曰:「此非大臣獻諛也。既系親陳,當從所願」,遂令李拱臣直接送女兒到京。李氏父女到京時,嘉靖帝恰好在郊外進行祭祀,夏言就請淑女先住到諸王館,改日參選。嘉靖帝曰:「淑女至京,適逢郊享,此高梅之兆也」,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下詔李氏不必參選,直接進宮[1]。《明世宗肅皇帝實錄》的記載稍有不同,稱嘉靖帝因冬至即將到來,而此女恰好在此時進獻,十分高興,說:「此女來及亨時,殆有天意」於是定在十九日慶宴禮成後,立即讓李氏從東華門入宮,無需另選吉日,並且賞賜李拱臣白銀和彩色絲帛,命光祿寺提供飲饌[2]。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二十六日,李氏被正式冊封為敬嬪[a][3]。李敬嬪在《宛署雜記》(成於1593年)成書時尚存,享壽當有八十歲以上。

Remove ads

家族

李敬嬪為李拱臣(亦作李拱宸)之女。根據《明世宗肅皇帝實錄》的記載,嘉靖十九年五月初一日,錦衣衛千戶李拱辰上奏說:「聖母南祔顯陵,災異屢作,乞迎二聖梓宮,俱葬天壽山」,嘉靖帝認為李拱辰狂悖庸愚,言辭不當,下旨將他交由鎮撫司審問,「尋贖罪還職」[4]。李拱辰試圖迎合嘉靖帝欲將父母明睿宗朱祐杬慈孝獻皇后蔣氏的陵寢遷至天壽山的意願,但因言辭不當而遭指責,並被交由鎮撫司審問。雖然李拱辰的投機之舉並不成功,卻也未受重罰,不久之後就贖罪復職,可見嘉靖帝對父母未能葬於歷代皇陵所在的天壽山心有不甘。隆慶二年七月初七日,「復故錦衣衛正千戶李拱宸、沈欽、盧永昌原職,三人俱世宗朝以議禮謫戍者也」[5]。李拱宸、沈欽、盧永昌分別是李敬嬪、沈安妃盧和嬪的父親,《實錄》未有明確記載他們到底因議甚麽禮而在嘉靖年間被謫戍。有學者指出他們三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女兒的薨逝與葬儀均未載於《實錄》。此現象是否與他們被謫戍有關,以及李敬嬪、沈安妃與盧和嬪會否因其父親被謫戍而遭「退閒」,目前仍存疑,尚待進一步考證[6]

此外,李敬嬪至少有兩位兄弟(李應時、李應龍)與一位妹妹(夫人李氏[7])。嘉靖二十四年九月,李拱辰的兒子李應時上奏進獻李敬嬪之二妹。禮部覆議是否准許選進,嘉靖帝下旨曰:「着查照前例進入」。隨後,禮部上奏請求選定進獻的吉日,但未獲得嘉靖帝的旨意。李應時等人多次上奏請求進獻李敬嬪之二妹,禮部根據先前的旨意,指示他們繼續等待。嘉靖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拱辰因未得到嘉靖帝明確的旨意,於是「自造黃旗二面、大紅段一幅」,上面寫着「屢奉聖旨九次」等字樣,與他的兒子李應時、李應龍親自帶到禮部,當堂聲稱要在當月二十日冬至節日按照前例進獻女兒。禮部查閱以往選取女子的慣例,發現必須經過內外多次挑選,從眾多候選者中選出年貌合適的女子,然後才會將她們引進宮中。禮部考慮到李拱辰曾多次上奏請求,甚至堅持要在冬至日進獻女兒,擔心到時無法阻止他,於是上奏請示嘉靖帝的旨意,並建議令欽天監另選吉日讓李氏的父母將她送至東華門,由內夫人引入宮中,讓內夫人及女官在宮內進行挑選,確認合適之後,再演習禮數,等待嘉靖帝的引見。就此事,嘉靖帝下旨曰:「准於冬至慶宴日,着自東華門入,供饌、賞賜俱照前例行」[8]。明代人徐學謨在《世廟識餘錄》中表示宮女按慣例由諸王館選拔,過程極為詳盡嚴密,如今不經公開選拔,而以私人進獻,是投機取巧之門,並非盛世之事,況且被進獻女子的真偽也難以辨別。當時的言官未曾勸諫阻止,而禮部竟然還為此請選吉日,未免有損皇帝的聖德[9]

Remove ads

備註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