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氏三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氏三龍,是指於漢末三國時期,益州廣漢四位李氏兄弟裏,其中三位之合稱。因為他們三人各有才能、名望,故時人稱他們三人謂「李氏三龍」。[1][2]

據出仕年份之推論,四位李氏兄弟的長幼排序或為:兄長李邈(字漢南)、二弟李朝(字偉南)、三弟李邵(字永南)及另一早亡庶弟。其中,並稱「李氏三龍」的則是二弟李朝、三弟李邵及早亡的庶弟。[1][2]

出處

裴松之三國志注》:「臣松之案耆舊所記,以朝、邵及早亡者為三龍。」[3]

《益部耆舊雜記》:「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時人號之李氏三龍。」[3]

簡紹

兄長李邈(漢南)

李邈(?年-234年),字漢南,益州廣漢郪縣(今四川三台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吏,官至犍為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4]因其性格疏狂率直,故不在「李氏三龍」的行列中。[5]

東漢末年,李邈已隸屬益州牧劉璋,擔任牛鞞長。[6]

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奪取益州,領益州牧後,被任命為益州從事[7][8]任間曾面責劉備本受劉璋之邀來防衛益州,而劉備卻奪去劉璋的地盤。官吏將欲處死,得諸葛亮求情才免死。[9]

很久過後,任犍為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10]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李邈亦有隨從。後馬謖街亭之戰大敗,導致北伐功虧一簣,諸葛亮將依軍令斬之,李邈上諫勸阻。但因諫言不合諸葛亮的意願,故被遣返蜀地。[11]

在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後主劉禪祭祀三日,李邈上諫慶祝並稱諸葛亮「狼顧」等等,劉禪大怒,把他下獄處死。[12]

  • 著作:《丞相亮卒上疏》[13][12]
  • 子孫無載,或無子孫。

二弟李朝(偉南)

李朝(?年-222年),字偉南,益州廣漢郪縣(今四川省三台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使,官至別駕從事[14]與其三弟李邵、庶弟被稱謂「李氏三龍」。

初仕郡功曹,後舉孝廉,任臨邛令,後為別駕從事[15]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曾為群臣作上表之文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後隨劉備伐吳。[16]

章武二年(222年),李朝在永安去世。[17]

  • 子:李旦,字欽宗,官至蜀漢光祿郎中主事。[18]

三弟李邵(永南)

李邵(?年-225年),字永南,益州廣漢郪縣(今四川省三台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使,官至治中從事[20]與其二哥李朝、庶弟被稱謂「李氏三龍」。

劉備定蜀後,被任命為州書佐部從事[21]

建興元年(223年),被諸葛亮闢為西曹掾。任內,廖立曾向其和蔣琬抱怨劉備用兵失當,又指關羽無軍紀,故失荊州;稱向朗文恭郭攸之皆平凡,不能擔重任;並批評王連聚歛錢財,禍害百姓。聽後,李邵和蔣琬以原話告訴諸葛亮,諸葛亮於是上表,廢廖立為庶民,流放汶山郡[22]

諸葛亮南征時,留其為治中從事,後於任內去世。[23]

  • 子孫無載,或無子孫。

庶弟

李姓,早亡。[1]

與其二哥李朝、三哥李邵被稱謂「李氏三龍」。

此外無別載。

備註

除有載李邈、李朝為李邵兄,李朝又有一弟外,長幼排序實不為知。

後續

評價

李邈(漢南)

  • 常璩《華陽國志.卷十中》:「漢南哽哽,天奪其守詵詵彥造,或哲或友。昭德音芳,垂名厥後。」
  • 裴松之三國志注》:「以朝、邵及早亡者為三龍。邈之狂直,不得在此數。」
  •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常志》於罪誅者例不贊,《目錄》亦不收。惟於彭羕李邈讚之,意以為冤故也。」
  • 王士騏:「邈之免死,亮之力也;而一言失意,直以狼虎目之,邈真險人哉!」[24]

李朝(偉南)

  • 楊戲季漢輔臣贊》中贊王甫(國山),李邵(永南),馬勳(盛衡),馬齊(承伯),李福(孫德),李朝(偉南),龔祿(德緒),王士(義強):「國山休風,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時;孫德果銳,偉南篤常。 德緒,義強,志壯氣剛。 濟濟修志,蜀之芬香。」

李邵(永南)

  • 楊戲季漢輔臣贊》中贊王甫(國山),李邵(永南),馬勳(盛衡),馬齊(承伯),李福(孫德),李朝(偉南),龔祿(德緒),王士(義強):「國山休風,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時;孫德果銳,偉南篤常。 德緒,義強,志壯氣剛。 濟濟修志,蜀之芬香。」
  • 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25]

總評(李氏三龍)

  • 《益部耆舊雜記》:「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時人號之李氏三龍。」

注釋

延伸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