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特爾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特尔陨石坑
Remove ads

李特爾隕石坑(Ritter)是月球正面位於靜海西南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早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德國地理學家卡爾·李特爾(1779年-1859年)及德國土木工程師格奧爾格·奧古斯特·迪特里希·李特爾(1826年-1908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事实速览 李特爾隕石坑, 坐標 ...

描述

Thumb
李特爾隕石坑周邊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Thumb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薩賓隕石坑(中右)、李特爾隕石坑(中左)和 施密特隕石坑(左下)。
Thumb
阿波羅10號拍攝的李特爾隕石坑照片

該隕坑西北偏西毗鄰狄奧尼修斯隕石坑、東北偏北靠近曼納斯隕石坑阿拉戈隕石坑薩賓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南(兩者間僅相隔一道數公里寬的峽谷)、西南南則是施密特隕石坑。李特爾隕石坑西北分布着一組稱為李特爾月溪(Rimae Ritter)的平行溝系,而它的東南則橫亙着筆直的希帕提婭月溪。[2]。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1.96°N 19.17°E / 1.96; 19.17,分別位於直徑29.5公里[3],深度約1.3公里[4]

李特爾隕石坑外觀大致圓狀,外側壁高低錯落,內側壁則向內坍塌,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910米[1],內部容積約592.31公里³[1]。坑內底表崎嶇不平,分布有數道低矮的山脊。

徘徊者8號在撞擊靜海月表前曾飛越過李特爾隕石坑。

李特爾隕坑深度較淺,形態特徵類似於薩賓隕石坑,這二座隕坑原初被認為是火山臼,而非撞擊坑。在《月球岩石:一位地質學家的月球探索史》一書中,前美國地質調查局月球地質學家唐納德·威廉斯(Don Edward Wilhelms)描述:它們是一對形態和大小(29-30公里)完全相同的孿生坑,儘管明顯年輕,但均沒有放射狀濺射邊緣和次生坑,二者可能位於活躍的月海邊沿。甚至是沿地塹-希帕提婭月溪分布的,最重要的是,它們較淺的坑底提供了判別撞擊坑形成時間的依據。然而,在阿波羅登月完成後,人們才意識到所有盆地內的隕坑都曾產生了均衡抬升,因為靜海盆地較薄的月殼和內部更高的熔岩溫度,降低了岩床的黏度,使它們能較其它地區的隕石坑更快地與周邊地層進入地殼均衡狀態[5]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李特爾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Thumb
衛星坑圖
更多信息 李特爾, 緯度 ...

圖集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