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蔉[註 1](1531年3月10日—1608年7月20日),字于田,號少莊,晚年自號黃谷山人河南南陽府內鄉縣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祖籍鄧州長樂林(今鄧州市孟樓鎮長樂嶺)[註 2]明朝政治人物。

事实速览 李蔉, 籍貫 ...

生平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河南鄉試第四十六名舉人,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三甲第十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養病,三十七年七月病癒授檢討。由於李蔉為人清高,不諂媚,遭宰相嚴嵩陷害,被貶為山西陽城縣縣丞。歷任大名府推官池州府同知、南京刑部員外郎、禮部儀制司郎中。李蔉因厭惡時政,無心當官,41歲時辭官回鄉,隱居內鄉縣城東關自己開闢的「足園」(今內鄉縣菊潭公園),專心著述。後起為貴州副使,以病辭任,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再起為山東副使[1],以病辭任。三十六年(1608年)病故[2]

家族

曾祖李貴,府同知;祖父李睺,知縣;父李宗木,號杏山[3],嘉靖十九年舉人,貢士,母王氏[4]。弟李蔭(字于美,號岞客,生員,嘉靖四十三年舉人)、李蒓、李藇。

寫作風格

李蔉的寫作風格多沿襲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未能自成一家[5]。有《李子田詩集》四卷、《一悅園稿》一卷。

著作

  • 文集:《李翰林集》、《黃谷文集》、《儀唐集》、《李子田集》
  • 詩集:《太史集》(收入《六李集》)
  • 選註:《杜詩》、《宋藝圃集》、《元藝圃集》、《明藝圃集》

軼事

身為翰林院檢討的李蔉,其弟李蔭長期為增廣生員,卻未能考取一官半職。李蔉在給李蔭的信中說:「你今年增廣,明年增廣,不知增得多少?廣得多少?」李蔭回信說:「你今日檢討,明日檢討,不知檢得什麼?討得什麼?」[6]

注釋

  1. 蔉,音滾,gǔn
  2. 據淅川縣九重鄉武店村范營四組村民李輔斌收藏的《李氏家譜》記載自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李氏始祖李斌從鄧州長樂林遷至淅川順陽川後的繁衍、遷徙、發展情況。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