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之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杜之偉(508年—559年),字子大,吳郡錢塘人[1][2],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杜之偉家族是儒學世家,專長三禮,父親杜規是南梁奉朝請,和光祿大夫濟陽江革及都官尚書會稽孔休源友好。杜之偉自小聰明敏捷,才能出眾。七歲時閱讀《尚書》,又學習詩歌禮樂,明白內容;十五歲就看過很多文學、歷史與儀禮的故事,同輩都稱他早熟。僕射徐勉曾看過他的文章,看重他的行文力量[1][2]。中大通元年(529年),梁武帝到同泰寺捨身出家,下令徐勉編寫儀註,徐勉發現臺閣無這種禮儀,召來杜之偉草擬,並補任他為東宮學士,和學士劉陟等人按題目參考書本撰寫,《富教》、《政道》二篇都由他寫序。湘陰侯蕭昂出任江州刺史,徵召他擔任掌記室。蕭昂去世,廬陵王蕭續代任刺史後又親自招引,惟杜之偉推辭,送蕭昂的靈柩回京。之後他成為臨城公蕭大連的侍讀,很快除授揚州議曹從事、南康嗣王蕭會理的墨曹參軍,兼任太學限內博士[3][4]。
大同七年(541年),梁朝皇太子蕭綱在國學舉行釋奠禮,當時樂府並無孔子、顏子的歌,尚書參議下令杜之偉起制文章,讓伶人學習,成為制度。他遷轉補任安前將軍邵陵王蕭綸的田曹參軍,又改任刑獄參軍;杜之偉年資和地位都不高,因為記憶力強而聞名,吏部尚書張纘深感知遇,認為他能擔負重任[5][6]。
侯景叛亂,杜之偉逃入山林中,之後陳霸先擔任丞相,早聽聞他的名氣,徵召他補任記室參軍,遷任中書侍郎,領大著作。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除授鴻臚卿,其餘依舊。他上表請求辭任著作,但朝廷下詔讚許卻不許辭官,不久轉職大匠卿,換任太中大夫,奉詔撰寫梁史。永定三年(559年)他去世,虛歲五十二,陳霸先深感惋惜,詔贈通直散騎常侍,喪事用錢五萬、五十匹布,棺材一副,日內舉喪。他的文章不追求奢華,內容豐富,但大多遺失,有文集十七卷[7][8]。
Remove ads
引用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