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其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其珊(1871年—1933年9月26日),又名楊其鑫,男,廣東省陸豐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海陸豐農民運動領袖。[1]
生平
楊其珊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幼年隨父母遷往海豐種地。後來,他隨叔父在福建少林寺學習武術。他還學會了中醫[2]。1922年夏,他隨彭湃創辦農會[3]。1923年1月1日,海豐縣農會成立,彭湃當選會長、楊其珊當選副會長[4]。同年5月,海豐縣總農會改組成惠州農民聯合會,楊其珊任惠州農民聯合會副會長。同年7月,惠州農民聯合會擴充為廣東省農會,他當選廣東省農會執行委員,並且擔任財政部長兼交際部成員。7月26日和8月5日,海陸豐連遭兩次颱風襲擊,洪澇潮災,農村損失嚴重,楊其珊與農會執委深入農村救災,開會決定至多三成交租。同年8月16日,農會會址遭到海豐縣縣長率人襲擊,楊其珊與陳夢等二十五名骨幹被捕[5]。後來,他經彭湃等人和進步團體救援而獲釋放[1][6],農民運動轉入低潮後,他曾組織「十人團」,繼續領導農民鬥爭。
1925年,東征軍攻入海豐,彭湃在周恩來協助下建立中共黨支部;楊其珊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恢復農會,改稱縣農民協會。1926年8月12日至19日,他在海豐縣第二次農民代表會上當選為海豐縣農會執行委員。1927年4月至5月,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他當選中央委員。中國國民黨清黨後,1927年9月開始,他任中共海陸縣委農運委員。11月開始,他任海豐縣蘇維埃政府委員,陸豐縣蘇維埃政府委員、主席團成員,主要精力抓土地革命工作。1928年2月,全縣土改分田面積達原有耕地面積的80%。同年3月,國民政府重兵攻陷海豐縣城後,楊其珊被迫率部在山區堅持領導農民鬥爭。1929年冬,他率地方武裝配合紅四十九團,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海陸豐蘇區的軍事進剿,擴大了蘇區[7]。1930年12月,中共海陸紫特委召開三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海陸紫蘇維埃政府,繼續當選為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團委員,參與領導當地農民堅持武裝割據[8]。
1931年後,東江革命根據地遭到嚴重挫折,仍繼續堅持鬥爭,他的兩個兒子相繼犧牲。1933年5月,率游擊隊撤人深山堅持鬥爭,7月間身染重病。1933年9月26日,在陸豐縣激石溪高崗村石壁寮活動時,因叛徒告密,被當局逮捕殺害。享年62歲[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其珊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0]。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