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遇春 (1909年)

中国近代军事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遇春(1909年3月1日—1991年),別號柳青江西瑞金人。中國近代軍事將領。

生平

父碧秋公,在鄉創設螺石小學,螺峰書院。楊遇春入雩水舊制中學,卒業後考入江西省立農專,肄業一年。慕軍旅生涯,投入陸軍第四軍隨營學校。黃埔軍校三期畢業。

1927年參加南昌八一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十二軍獨立第7師第1團代理團長。1931年9月,紅一方面軍紅十二軍會合,整編原紅十二軍。楊遇春擔任紅三十四師101團團長(政委張開荊[1]。1932年4月,紅十二軍以軍部獨立團擴編成立紅三十五師,楊遇春擔任師長(政委何醒南[2][3][4],兼閩西軍區汀連清寧指揮部分部指揮。

1933年2月,中共建寧中心縣委成立了由游擊隊員和少先隊員組成的建黎泰模範少先師。楊遇春擔任師長,政治委員為高傳遴[5]。4月21日,部隊集體宣誓加入紅軍,並在泰邵地區活動。1933年,中央蘇區掀起「消滅地主」運動,楊遇春父母叔伯均被逮捕殺害,家產全被沒收。5月14日夜在福建泰寧,楊遇春與國軍第56師劉和鼎部合作叛投國民黨,槍殺政委高傳遴[6][7]。任56師師部參議、閩粵贛三省總中將薪顧問,1934年調南昌行營中將薪參議。1935年兼任軍事委員會招撫特派員公署參謀長。1935年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結業後1936年任重慶行營參議,1937年任軍委會中將薪參議。

1937年抗戰爆發後,出任湘鄂贛挺進第2縱隊總指揮,下轄三個保安團,隸屬湘鄂中央軍系游擊部隊[8]。後任第十九集團軍游擊副總指揮,旋改為江南挺進軍總指揮部代總指揮,在蘇浙皖邊區游擊。1938年秋部隊改編,奉調為江西全省游擊副總指揮兼第九戰區廬山地區指揮,僅以贛保第3、第11兩個團,從1938年10月開始固守廬山、血戰日軍達十一月之久。旋兼任贛九區行政專員及區保安司令。1941年赴重慶加入軍統,相助戴笠,兼任財政部緝私署江西省緝私處處長,1944年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軍第二縱隊指揮官。[9]

抗日戰爭結束後,所部改編為交警第二總隊,仍任總隊長。1947年春,出任濟南王耀武第二綏靖區二處處長,主持防諜會議,嚴防中國共產黨的滲透[10]。1948年華北戰局危急,奉調交警第三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北寧路塘沽一帶。平津戰役後率部轉進,調防浙贛路,兼任護路司令。1949年夏轉戰福建泉州,兼任該地區戒嚴司令。1949年10月奉令率部至金門改編,編後來台。任國防部少將參議。

1951年8月,奉調總政戰部第六組少將組長。1955年調任台灣省保安警察第一總隊總隊長。1964年升任警務處副處長,襄助署長四任之久。1977年升任警政署副署長。1977年6月1日屆齡退休。退休金每月約貳萬伍仟元台幣。1991年在台北病逝[11]

Remove ads

家人

  • 原配夫人余夢鳴:南昌貴族千金,遷台思兒憂鬱而終。
  • 續夫人謝曼平:抗日時戰地結合。子六人,女三人
  • 兒子:楊震海,楊興生,楊瑞生,楊江平,楊贛生(在大陸) 楊湘平 楊海平
  • 女兒:楊震亞,楊力行,楊保民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