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杯子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杯子歌》(英語:Cups)是流行於2013年的一首由安娜·坎卓克翻唱的擊杯(cup beat)式歌曲。這首歌本是A.P.卡特在20世紀30年代所創作的一首老歌,後由多人先後反覆修改,加入了擊杯元素並修改了填詞,最後由美國演員安娜·坎卓克在電影《歌喉讚》中唱紅。安娜版的《杯子歌》曾位躋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第6名,其MV在Youtube上的觀看量也突破了6.4億。
Remove ads
起源
歌曲最初的版本由卡特家族的A.P.卡特所寫,錄製於1931年,名叫《若我離開了》("When I'm Gone")。[2]歌曲本帶有藍調風。後來陸續有不少人翻唱過這首歌,其中包括Mainer's Mountineers和查理·門羅(Charlie Monroe)。這首歌也曾出現在美國電影《親親老爸》("Dan in Real Life")中。2009年,Landshapes組合(該組合在2012年5月的時候改了名字)為這首歌注入了新的活力。路易薩·戈斯坦(Luisa Gerstein)寫了一段新的副歌,加入到歌曲之中,並將擊杯遊戲與歌曲的演唱結合起來。他們在演唱歌曲時,還需要同時靈活地玩轉手中的杯子,並用手拍打出愉快的節奏。[3]歌曲視頻曾被人貼到網絡論壇Reddit上,成為病毒視訊走紅網絡,並被人們稱作「杯子歌」("The Cup Song")。不少新新藝人都開始學習一邊有節奏地擊打杯子,一邊翻唱這首歌曲。[4]
Remove ads
概括
與電影原聲帶中收錄的版本相比,單曲版經過了重新製作,增加了1分鐘的時長,還加入了新的演奏樂器(班卓琴)。全美音樂獎得主阿里·迪·西奧多(Ali Dee Theodore)、喬丹·雅閣(Jordan Yaeger)及哈維·梅森(Harvey Mason, Jr.)3位作曲人一同參與了單曲版的重新製作。[1]
在單曲版發售之前,這首歌曲的各種翻唱視頻和擊杯動作演示教程就已經成為病毒視訊,在網絡上大面積流傳開來。
上榜情況
歌曲的單曲版發售於2013年3月。而在更早的2013年2月12日周末,歌曲就已經以93名的成績登上過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之後,歌曲的排名開始了緩慢而穩步的提升。在告示板同年第32周周榜上,歌曲名次上升到了第6位,也是迄今為止這首歌曲最高的排名。截止到2013年10月,這首歌各版本的總收費下載量已達到2.5百萬次。[5]
這首歌曾於2013年1月以第48名的排名躋入過澳洲唱片業協會榜前50強。後來因電影《歌喉讚》DVD的熱銷(發售於2013年4月13日),這首歌曲在2013年5月4日又再次進入了澳洲音樂榜前50強。
MV
歌曲的MV拍攝於2013年3月的第4周,仍由電影《歌喉讚》的導演傑森·摩爾(Jason Moore)執導。[6]2013年4月13日,MV在安娜·坎卓克雷的Vevo頻道上亮相。截至2014年9月26日,播放量已達1億5475萬次。[7]
網絡流行
在安娜的版本出現以前,曾有Anna Burden等Youtube用戶在網絡上參與修改並翻唱這首歌曲,但多僅限於在一些擊杯遊戲愛好者中流傳。安娜的版本走紅後,Youtube上才開始湧現出海量的翻唱和演示影片。
中國南方醫科大學曾有400多名畢業生集體演繹這首杯子歌,中國江蘇公共頻道和中國遼寧衛視對此事均有報道。[8][9][10]
上榜情況和銷量認證
Remove ads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