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傑米揚·別德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杰米扬·别德内
Remove ads

傑米揚·別德內(俄語:Демья́н Бе́дный ),原名葉菲姆·阿列克塞耶維奇·普里德沃洛夫(俄語:Ефи́м Алексе́евич Придво́ров  1883年4月13日—1945年5月25日)蘇聯烏克蘭詩人、布爾什維克

Thumb
傑米揚·別德內,蘇聯詩人。

生於俄羅斯帝國赫爾松省古波夫卡村的農民家庭。1904年進彼得堡大學歷史語文系學習。十月革命前即發表詩作。1911年起用俄文中的「貧窮者」一詞作筆名(別德內依)。1912年參加布爾什維克。革命前已與斯大林結識,1917年十月革命後在聖彼得堡,1918年3月,因聖彼得堡局勢危急,隨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斯大林同乘一輛火車前往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有豪華住所,與領導人伏羅希洛夫為鄰居,還獲得了福特汽車五年計劃期間曾前往眾多施工地點為個人吟誦詩歌。十月革命後唐德創作題材涉及戰爭和建設,國內和國際等各個方面。有的詩,如《大街》(1922年)和《牽引力》(1924年),分別引起列寧和斯大林的注意與稱讚。列寧認為他的作品還「有些粗糙」。斯大林在1930年12月12日寫給他的信中指出他「醉心於批評蘇聯生活的缺點」。還寫過一些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1]。1932年9月1日,蘇共中央政治局聽取報告,該報告稱別德內生活墮落,斯大林於是決定將其驅逐出克里姆林宮,別德內為此道歉。別德內失勢後,高爾基開始受到斯大林的青睞。1938年被開除出蘇聯共產黨。1956年平反。俄羅斯北地群島傑米揚別德內群島以其名字命名。

Remove ads

影響

布爾加科夫創作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的目的即為回擊當時蘇聯興起的無神論潮流,尤其是作家傑米揚·別德內的反宗教詩歌。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