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石福靈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一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大坵田先民將輪流在家供拜的觀音佛祖於大坵田北堡建一小廟奉祀,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再修建成佛祖廟,到同治十年(1871年)廟遷建於中堡並改名「福靈宮」[1][3]。另一說據相良吉哉所編撰的《臺南州祠廟名鑑》,神像是由當地人蔡勅的祖父從赤山巖觀音廟分香而來,先供奉於自宅,直到同治十年,蔡勅、蔡派、蔡仁等庄民協議建廟[2]。
據傳同治三年(1864年),古名三塊厝庄的三家村與東鄰的村庄經常為擴張村落土地而發生械鬥,鰲鼓庄人就送一支火砲給三塊厝庄作支援[1][3][4][5]。另一說糾紛起因是當今雲林縣四湖鄉蔡厝庄民,因庄民被海埔庄人擄走,遂求鰲鼓庄蔡姓宗親協助,鰲鼓庄又轉向請託三塊厝庄蔡姓宗親,終於強力將被擄之人救出,因而三塊厝庄與海埔庄結怨,相鬥達數年之久[6]。
當三塊厝庄人正要砲擊海埔庄時,廟方乩童告知為了不要讓對方有人傷亡,砲身需離土七吋才發射,砲彈便打到敵庄的榕樹旁,無人傷亡。震驚的敵庄庄民決定派人講和,結束這場械鬥,三塊厝庄人感此炮功鉅。到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因應戰事需要,強行徵收民間物資,村民怕火砲會被充公,便埋在田裡。[1][3][4][5][6]
1907年,蔡思高、呂城、高使、蕭溜等庄民以日幣約七百圓重修被颱風損毀的此廟[2]。1984年,村長高江滿與該村出身的蕭天讚等地方人士商議在新地點建廟,舊地點造蓮花池,1988年新廟落成安座[1][3]。
1984年重建時民眾再將砲挖出運到福靈宮,封為觀音佛祖右將,以「鐵嘴將軍」稱呼[1][3][4][5][6]。

2013年,七旬的福靈宮總幹事高江滿告知《聯合報》記者說,1984年重建時神明指示要迎回砲身,年過八旬的藏砲人員卻因曾發毒誓,堅持不對他透露,後來找到時村民以鑼鼓舞獅迎回宮內。[5]
Remove ads
祭祀
當地村民表示現今職場就像戰場,不少人都會來向此火砲祈求協助職場問題,還有新竹包商多次送大金牌[5]。該砲的故事也成為當地題材,如當地木雕師高基培創作一尊一手執刀、一手高舉火砲的老將軍木雕[7],以及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以此為題材之一繪在三家村的牆壁[8]。
此外,在新北市蘆洲區九芎街九芎公廟供奉一門也被稱為「鐵嘴將軍」的火砲,與一棵被喚作「九芎公」的九芎樹共同接受民眾膜拜,傳說是與鄭成功有關[9]。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