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副主席第一個號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副主席第一個號令[1],又稱《林副主席第一號號令[2][3][4]、《林副主席第一號令[3][5][6],是1969年10月18日黃永勝等人正式下達的林彪的「緊急指示」,命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引起了各方面的極大震動[1][4][5]。《第一號令》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林彪針對蘇聯可能對中國大陸進行核打擊等軍事行動,所發布的戰備命令[1][2][4][5][6]

歷史

歷史背景

Thumb
文革時期,毛澤東和林彪出席1967年五一勞動節慶祝

1960年代中蘇交惡時期,邊界領土爭端不斷,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爆發後,中蘇面臨核戰爭,蘇聯準備對中國實行核打擊[2][7][8][9][10][11]。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開,會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正式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同蘇聯備戰也是重要議題[12]

196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通知緊急疏散在京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為了防範蘇聯利用談判之機進行軍事襲擊,立即開始加強戰備,要求10月20日以前在京的老同志全部戰備疏散(直至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才返回北京)[1][2]毛澤東本人前往武漢(直至1970年4月)、林彪前往蘇州周恩來留京主持全面工作,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核心機構遷往北京西山地下防核地堡,維持日常運轉[2][8][13]

命令發布

10月17日,根據毛澤東關於國際形勢有可能突然惡化的估計,林彪作出《關於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的緊急指示》,要求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抓緊武器的生產,指揮班子進入戰時指揮位置等[1][5]。林彪向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黃永勝下達了幾條緊急指示,即「林副主席指示」 (原指示為4條),但軍委辦事處的閻仲川等人在進一步下達指示時,加上了「第一號號令」的標題 、長度變為6條[4][14][15]

第一號號令 1969年10月18日21時半 林副主席指示:一、近兩天來,美帝蘇修等有許多異常情況,蘇修所謂談判代表團預定明(19)日來京,我們必須百倍警惕,防止蘇修搞欺騙,尤其19、20日應特別注意。二、各軍區特別是「三北」各軍區對重武器,如坦克、飛機、大炮要立即疏散隱蔽。三、沿海各軍區也應加強戒備,防止美帝、蘇修可能突然襲擊,不要麻痹大意。四、迅速抓緊布置反坦克兵器的生產,如四○火箭筒、反坦克炮等(包括無後座力炮和八五反坦克炮)。五、立即組織精幹的指揮班子,進入戰時指揮位置。六、各級要加強首長值班,及時掌握情況。執行情況,迅速報告。

在傳抄過程中,還有一些單位把「第一號」寫成「第一個」[4][14]。據史料記載,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中,閻仲川等人還專給核導彈部隊「第二炮兵」下達了「第二號號令」,給總參二部總參三部等單位下達了「第三號號令」,又向各總部、各兵種、國防工辦國防科委下達了「第四號號令」[4][14]

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隨即進入緊急戰備狀態[1][5][15]。中國核導彈部隊「二炮」進入了全面核戰備狀態,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2]。執行緊急疏散的部隊約有陸軍90餘個師、520餘個團,海軍430餘艘艦艇,空軍4100餘架飛機[16](另有統計,部隊94萬餘人、4000餘架飛機、600餘艘艦艇從基地疏散[8][13])。全國從中央到地方都處於臨戰狀態,中蘇邊境地區的中國軍民更是劍拔弩張[2][6][13]

後續

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正式舉行,極度緊張的關係有所緩和[1][17][18]。1970年2月中旬,周恩來得以返回他在中南海的住宅,不久後總參前線指揮部的負責人也得以回到他們在總參的辦公室[2]。1970年4月24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部隊疏散的指示》,允許三北地區(指東北、華北、西北)野外露營的數十萬部隊回到軍營,而據研究人員估計,在這個日期的前後,軍委批准「二炮」等各導彈部隊恢復經常戰備狀態[2][16]

1971年9月林彪九一三事件」發生之後,《第一號令》被人賦予了另外的解釋,有林彪藉機篡奪毛澤東領導的陰謀論[2][3][4][19][20]。有關《第一號令》,當事人和研究者都還有不同說法和看法,爭論最大的仍在事實方面,其焦點在於,《第一號令》事先是否報告了毛澤東[2][3][4][20][21]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