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昭庚
臺灣中醫師、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院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昭庚(1947年—),台灣中醫針灸學者與教育家,具有中、西醫師資格,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羅馬尼亞科學院榮譽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專家學者及諮詢顧問[3]。
其研究主題聚焦於針灸實證醫學、針灸鎮痛及針刺安全深度,被譽為「針刺安全深度之父」[4]。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林昭庚於1947年12月11日出生於台灣彰化縣秀水鄉金陵村[5]。出身鄉間務農家庭,父親林江泗為碾米廠經營者,後任彰化年田水利會總務長,母親林陳怨為家庭主婦。林昭庚就讀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後,於1966年進入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就讀中、西醫雙主修,197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取得中、西醫師資格。早年從事外科醫療工作,後轉入針灸領域,奠定其臨床與研究基礎。[6]
職業生涯
1978年赴沙烏地阿拉伯新吉達醫院任針灸科主任,憑臨床表現獲頒「金袍獎」;其後曾於美國獲「最佳針灸醫師」榮譽並受美國國會表揚[7]。 1991年以博士論文《電腦斷層掃描照相術探討人體胸背部各穴位安全深度之研究》取得博士學位,成為台灣首位中醫針灸博士[8]。
歷任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兼任長庚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並受聘為羅馬尼亞Oradea大學、Vasile Goldis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澳洲維多利亞大學、亞洲大學及慈濟大學客座或講座教授[9]。 他亦多次代表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會議,推動針灸納入全球醫療體系。
學術貢獻
林昭庚長期致力於針灸安全深度及中西醫整合研究,提出以影像學與臨床統計量化針刺安全深度的概念,建立了現代化針灸安全評估模式。 他主編《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成為全球首部中西醫病名對照工具書,為世界衛生組織ICD-11 傳統醫學分類的重要參考資料[10]。 截至2024年,其專書逾45部,SCI期刊論文達216篇[11]。
榮譽
-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金袍獎
- 美國「最佳針灸醫師」與國會表揚
- 薩爾瓦多共和國學術貢獻獎
- 李登輝總統文化獎
- 陳水扁總統題頒「功著杏林」匾額
- 羅馬尼亞科學院榮譽院士
- 中央研究院第33屆院士
- 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入選
- 世界針灸聯合會「傑出貢獻獎」
個人生活
1978年7月16日,與陳孟秋女士結婚。2024年出版自傳《做人做事做學問》,分享其從鄉下孩童到國際學者的學術歷程[12]。
著作
- 《新針灸大成》
- 《針灸學新論》
- 《針刺穴位深度研究》
- 《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
- 《日治時期的臺灣中醫》
- 《做人做事做學問》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