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柳僧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柳僧習的高祖柳恭在後趙擔任河東郡太守,因為前秦、後趙戰亂紛爭,於是帶領百姓南遷,居住於汝水、潁水之間,所以家族世代在江南做官。柳僧習年少時前往建鄴遊學,後在南齊以西中郎府記室參軍為起家官[1],後歷任奉朝請、兗州安東將軍府司馬,與南齊豫州刺史裴叔業占據豫州歸附北魏[2][3],封方輿子[4],仍為兗州安東將軍府司馬。柳僧習擅於隸書,在當時很突出。景明初年,柳僧習出任裴植征虜府司馬,後升任北地郡太守,為政寬容平和,深受氐族和羌族的熱愛。魏孝明帝元詡時期,柳僧習官至太中大夫,加號前將軍,外任潁川郡太守,揚州大中正,永熙三年(534年),柳僧習在任內去世[1][5][6][7],葬於洛陽城南[8],後遷葬少陵原[9]。
柳僧習的兒子柳慶虛歲十三時有次在曬書,柳僧習對他說:「你雖然聰明,我還沒有專門對你測試。」於是讓柳慶從雜賦集中取出一篇賦,有一千多字,柳慶立刻讀了三遍,當即可以背誦,沒有一字遺漏。當時柳僧習擔任潁川郡太守,當地與京城洛陽接壤,居住的大多是豪門大族。到了將要選拔鄉官的時候,他們都依仗權貴勢力,爭先托人來走門路,鄉官的選用還沒有確定。柳僧習對兒子們說:「權貴來走門路的,我都不用。但他們派來的人將要返回,都需要有答覆。你們按照自己的看法為我寫封信。」柳慶於是草擬了一封信說:「下官受到朝廷委託,有能力的進薦,沒有才幹的黜退。這是朝廷一貫的制度。」柳僧習讀了信,感嘆的說:「這兒子有志氣,男子漢應該是這樣。」隨即按照柳慶所草擬的信分報出去[10][11]。
柳僧習第五子柳慶過繼給柳僧習的四弟,柳僧習去世後,議論的人不同意柳慶服親生兒子的重喪。柳慶哭着說:「禮應該順應人情,如果在過繼的人家還有服斬衰的情況,那麼可以不為親父服斬衰而改替出繼之家服斬衰。如今四叔去世已久,實際情況不能為他追服,哪能改變禮制,違背天性呢!」當時人們都不能說服他,柳慶就用草墊做席,土塊做枕,替生父服喪。柳僧習下葬後,柳慶和幾個哥哥一起背土壘成墳墓[12][13]。
Remove ads
其他
柳僧習以孝順長輩的品德而知名[14],柳宗元的叔叔殿中侍御史柳某是柳僧習的後裔,被河東柳氏的族人認為孝順長輩就像柳僧習孝順長輩一樣[15]。
家族
- 柳師義,北魏撫軍將軍、司空諮議參軍、濮陽郡太守[17]
通婚關係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