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拉提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格拉提安努斯(拉丁語:Gratianus;359年4月18日—383年8月25日)是一位羅馬帝國皇帝,於367年–383年在位。367年,8歲的格拉提安被父皇瓦倫提尼安大帝冊封為共治奧古斯都(皇帝),並於375年其父去世後繼承了帝國西部的皇位。名義上,他與年幼的同父異母弟弟瓦倫提尼安二世共同執政。帝國東部則由他的叔父瓦倫斯統治,瓦倫斯之後由狄奧多西一世繼位。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根據《傑羅姆編年史》和《復活節編年史》的記載,格拉提安於359年4月18日出生於色米姆(今塞爾維亞斯雷姆斯卡米特羅維察),即潘諾尼亞第二行省的首府。格拉提安是帝國西部皇帝瓦倫提尼安大帝與其第一任妻子瑪麗娜·塞維拉皇后之子[2][3],也是父母唯一的兒子。[2][3]格拉提安出生時,他的父親正在流亡狀態。[4]格拉提安的名字取自他的祖父格拉提亞努斯·富納里烏斯。格拉提亞努斯曾在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間擔任護民官和不列顛行省總督。[5]
364年2月26日,皇帝約維安睡覺時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去世後,瓦倫提尼安被擁立為奧古斯都(皇帝)。[6]不到一個月,在高級軍官的慫恿下,他擁立其他的弟弟瓦倫斯(格拉提安的叔叔)為帝國東部的奧古斯都。[6]格拉提安於366年被任命為執政官,並被其父授予「最尊貴的少年」(nobilissimus puer)的稱號。[7]格拉提安7歲時被授予這稱號,這表明他將被宣佈為奧古斯都。[7]他的老師是修辭學家馬格努斯·奧索尼烏斯,奧索尼烏斯在他的警句和一首詩中提到了這種關係。[8]
Remove ads
皇帝

367年夏天,瓦倫提尼安在安比亞城(Civitas Ambianensium,今法國亞眠)生病,引發了人們對他繼承權的質疑。康復後,他於8月24日將當時8歲的兒子介紹給他的軍隊,作為他的共治皇帝,跳過了通常的凱撒(副皇帝)的任命步驟。[9][7][10]

瓦倫提尼安擔心格拉提安年幼且缺乏經驗,便宣布他的兒子將協助軍隊指揮官們進行即將到來的戰役。[12]瓦倫提尼安派遣了軍事統帥梅羅鮑德斯將軍和軍隊總管塞巴斯蒂安努斯將軍,共同對抗誇迪人。[13]
364年末,一群阿勒曼尼人前往瓦倫提尼安的總部接受慣例的禮物,但當時的行政總理官烏爾薩提烏斯獻上的禮物卻被他們視為不如其前任。阿勒曼尼人對烏爾薩提烏斯的態度感到憤怒,於365年1月渡過萊茵河,入侵羅馬的日耳曼尼亞和高盧管區,並擊潰了羅馬軍隊的防線。[14]儘管最初並不成功,但高盧的騎兵統帥約維努斯最終在斯卡爾波納(迪約盧阿爾)和卡塔勞尼(香檳沙隆)給阿勒曼尼人造成了重大損失,迫使他們撤退。[14]368年夏天,阿勒曼尼人國王維提卡比烏斯在政變中被謀殺,瓦倫提尼安和他的兒子格拉提安渡過莫努斯河(美因河),蹂躪了阿勒曼尼人的領土,這為進一步削弱阿勒曼尼人提供了機會。[15][16]369年,格拉提安被授予偉大的日耳曼征服者(Germanicus Maximus)、偉大的阿拉曼尼征服者(Alamannicus Maximus)、偉大的法蘭克征服者(Francicus Maximus)和偉大的哥德征服者(Gothicus Maximus)等勝利稱號。[15]
瓦倫提尼安加固了從東部的雷蒂亞到比利時海峽的邊境,但阿勒曼尼人在皮魯斯山(斯匹次貝格山,內卡河畔羅滕堡)襲擊了該防禦工事。369年(或370年),瓦倫提尼安試圖尋求勃艮第人的幫助,當時勃艮第人正與阿勒曼尼人交戰,但由於溝通不暢,勃艮第人未能與羅馬人結盟便返回了故土。[16]隨後,羅馬騎兵統帥老狄奧多西將軍及其子狄奧多西(狄奧多西王朝)經由雷蒂亞進攻,俘虜了許多阿勒曼尼人,並將他們安置在意大利的波河河谷。[16]瓦倫提尼安曾於372年試圖俘虜阿勒曼尼人國王馬克里安,但最終於374年與其議和。[17]
議和的必要性源自於來自誇迪人和薩爾馬提亞人日益增長的威脅。瓦倫提尼安決定在多瑙河兩岸設立駐軍,這激怒了他們。374年,誇迪人國王加比努斯在與羅馬人的談判中被殺,局勢進一步升級。因此同年秋天,誇迪人渡過多瑙河,劫掠了潘諾尼亞及其南部行省。[17] 隨後薩爾馬提亞人也參戰,給潘諾尼亞和默西亞軍團造成了重大損失,局勢進一步惡化。[17] 然而,當他們在東巴爾幹半島的默西亞行省邊境遭遇狄奧多西的軍隊時(狄奧多西的軍隊曾在373年擊敗過他們的一支軍隊),他們便請求停戰。[17]375年8月,瓦倫提尼安再次對誇迪人發動攻勢,這次他採用了鉗形攻勢,一支部隊從西北方向進攻,而瓦倫提尼安本人則前往阿昆庫姆(今匈牙利布達佩斯)渡過多瑙河,從東南方向發起進攻。[17]這場戰役對誇迪人造成了重大傷亡。之後他返回阿昆庫姆,然後從那裡前往布里蓋提奧(今匈牙利索尼),並於11月在那裡辱罵誇迪人時使團突發中風身亡。[18]

375年11月17日,格拉提安繼承了帝國西部的皇位。[19]幾天后,格拉提安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瓦倫提尼安二世在潘諾尼亞被軍隊擁立為奧古斯都。[20]格拉提安被迫接受了這項任命,但他確實監督了弟弟的成長。[21]儘管瓦倫提尼安名義上擁有意大利大區、伊利里亞大區的一部分和北非阿非利加管區,但帝國西部的實際統治者是格拉提安本人。[22]他的老師奧索尼烏斯成為了他的財務官,與軍事統帥梅羅鮑德斯一起掌握著幕後權力。[19]格拉提安和瓦倫提尼安都很少出行,可能是為了避免公開露面,以免讓民眾意識到他們年紀尚輕。據說格拉提安於376年訪問羅馬,可能是為了慶祝他8月24日的登基十週年紀念日[15],但這次訪問是否真的尚存爭議。[19]
格拉提安的叔父帝國東部皇帝瓦倫斯從對抗薩珊波斯帝國的戰役中歸來,向格拉提安請求增援以對抗哥德人。[23]根據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記載,瓦倫斯還請求將塞巴斯蒂安送往他那裡參戰,但據佐西姆斯記載,塞巴斯蒂安是出於帝國西部宮廷宦官的陰謀而自願前往東部君士坦丁堡首都的。[13]378年初,格拉提安在阿根托瓦里亞戰役擊敗了阿勒曼尼人的入侵後,他通知瓦倫斯他將返回色雷斯協助他對抗哥德人。7月下旬,瓦倫斯得知哥德人正向阿德里安堡(埃迪爾內)和尼斯推進,於是開始調兵遣將。然而,格拉提安的到來因在西巴爾幹達契亞的卡斯特拉·馬爾蒂斯與阿蘭人遭遇而延誤。
格拉提安派出的軍隊因指揮官裝病而未能抵達增援瓦倫斯。[24]數週後,格拉提安率領數千人抵達卡斯特拉·馬爾蒂斯,此時瓦倫斯已在阿德里安堡。[25]瓦倫斯在顧問的慫恿下,為了不與格拉提安分享榮耀而獨攬勝利,加上對敵軍人數的估計有誤[26],瓦倫斯向哥德人軍隊發起進攻,結果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數千名羅馬士兵陣亡,其中包括塞巴斯蒂安和皇帝本人。[24][27][13]

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之後,格拉提安立即在色米姆頒布了寬容敕令,恢復了被瓦倫斯流放的主教的職位,並確保宗教自由。[28]戰役之後,哥德人於378年從色雷斯管區入侵,並在隔年入侵伊利里亞。[29][30]格拉提安深信僅憑一位皇帝無法抵禦多條戰線上的敵人,因此在瓦倫斯去世後[31]格拉提安於379年1月19日任命老狄奧多西將軍之子狄奧多西一世為東部皇帝。[32][33]同年8月3日,格拉提安頒布了反異端敕令。[15]
380年2月27日,格拉提安、瓦倫提尼安二世和狄奧多西共同頒布了薩洛尼卡敕令。[34]這項敕令使尼西亞基督教成為國教和唯一合法的基督教形式,取締了所有其他分支[34],結束了自尤利安去世以來普遍存在的宗教寬容時期。[35]佐西姆斯記載格拉提安拒絕穿戴最高祭司(pontifex maximus)的袍服,但現代學者對此表示懷疑,因為沒有其他文獻提及這種與祭司相關的服飾。[36]從格拉提安到馬爾西安,歷代東部和西部皇帝都自稱為「尊貴的祭司」(pontifex inclytus)。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羅馬主教(教宗)才開始採用「最高祭司」這個頭銜。[37][38]
380年9月格拉提安和狄奧多西會面,將(希臘文)歸還給格拉提安,而馬其頓管區歸還給瓦倫提尼安二世。[15][39]同年格拉提安取得了一場軍事勝利,可能是戰勝了阿勒曼尼人,這場勝利在君士坦丁堡方面得到了官方宣布和確認。[15]
到380年,哥德人的格魯森尼人入侵潘諾尼亞,但被格拉提安擊敗。[29]因此隨著格拉提安離開該地區,汪達爾人和阿勒曼尼人就威脅要渡過萊茵河。[40]隨著匈人和哥德人的入侵導致多瑙河邊境崩潰,格拉提安於381年將都城從奧古斯塔·特雷維羅魯姆(特里爾)遷至梅蒂奧拉努(米蘭)。[41]他與米蘭主教安波羅修和羅馬元老院的關係日益密切,改變了帝國西部各派系之間的權力平衡。[42][43]
382年格拉提安頒布敕令,將勝利女神的雕像從元老院移除[44]和取消了維斯塔貞女的特權[45],並沒收了用於祭祀和儀式的錢財。[46]他也宣布所有古羅馬多神教和異教神廟、聖地都將被政府沒收,其收入國庫。[47]這引發了以敍馬庫斯為首的元老院議員的抗議,而基督教元老院議員則以教宗達瑪穌一世為首,提出了反抗議。[48]
383年1月16日,狄奧多西一世立其子阿卡狄烏斯為共治皇帝,顯然並未得到格拉提安的同意,因為他從未在自己的錢幣上承認這一晉升。[49][50]同年格拉提安的妻子君士坦提婭去世,他與萊塔再婚[51],而且兩次婚姻均無子女。[52]
格拉提安因偏袒阿蘭人叛逃者而疏遠了軍隊。他讓這些叛逃者擔任自己的衛隊,並向他們下達軍事命令,甚至允許他們向戰神阿瑞斯獻祭活人。對他的其他批評也包括他結交損友[41][53]、疏於政務[54]、沉迷享樂。[55][56]
383年夏,格拉提安再次與阿勒曼尼人在雷蒂亞交戰。[55][50]不久之後,曾效力於老狄奧多西將軍的馬格努斯·馬格西穆斯將軍在不列顛管區發動叛亂,於382年戰勝了蘇格蘭的皮克特人,並率領大軍入侵高盧管區。[57]在那裡,他的軍隊與格拉提安交戰,但格拉提安的大部分軍隊倒戈投向了篡位者,迫使格拉提安逃亡。[58][57][59]
Remove ads
駕崩與安葬
格拉提安被馬克西姆斯的騎兵統帥安德拉加提烏斯追殺,最終格拉提安於383年8月25日在盧格杜努姆(里昂)被殺[58][57][59],據稱是違抗命令。[60]之後,馬格西穆斯將宮廷遷至特里爾的前皇宮。[54]格拉提安死後,年僅12歲的瓦倫提尼安二世成為西部的唯一合法的奧古斯都。[61]
馬格西穆斯最初因政治原因扣留了格拉提安的遺體,米蘭主教安波羅修於385年或386年第二次出使他取回遺體,但未能成功。[62][63]直到387年,甚至可能在馬格西穆斯被狄奧多西一世擊殺之後,格拉提安的遺骸才被安葬在梅蒂奧拉努(米蘭)的皇宮陵墓中。[64]格拉提安在拉丁語中被神化為「Divus Gratianus」,字面意思是「神聖的格拉提安」。[15][65]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