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桂應祥
研究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桂應祥(朝鮮語:계응상/桂應祥,1893年12月—1967年4月25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遺傳學及蠶學專家。早年在日治朝鮮及日本內地學習,後在中國、朝鮮半島等地進行蠶學科研,1946年後定居朝鮮,擔任金日成綜合大學教授等職,1967年因車禍去世。
生平
桂應祥出生於朝鮮平安道定州郡石山裡的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911年4月畢業於日治朝鮮京城府(今首爾特別市)的中學校,1915年4月起開始在中學任教,後在京城和日本內地做家教,並在朋友的幫助下學習大學知識。1923年4月在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完成大學學業後[1],他發表了5篇關於家蠶的解剖學、生理學及遺傳學的論文。[2]
1930年,桂應祥應邀到中國廣州,在仲愷農工學校擔任研究員,同時在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擔任蠶桑系教授,與當時的同事楊邦傑等人共同研究、發表了數篇關於蠶的研究論文[3]。其後,他輾轉河內、海防、神戶等地進行科學研究,1939年回到朝鮮半島,在京畿道的研究所繼續科研工作。[2]
1945年日本不再統治朝鮮半島後,桂應祥短暫地在美軍占領區生活了一段時間,翌年10月北上面見金日成,此後在金日成綜合大學和元山農業大學擔任教授並繼續科研。1948年,桂應祥獲得朝鮮首屆博士證書和教授職稱[4]。1949年秋,桂應祥因反對蘇聯及朝鮮當時的主流科學觀點——特羅菲姆·李森科的獲得性遺傳理論而被朝鮮的黨政機關免職,金日成聽說此事後,親自下令恢復桂應祥的職務[5]。1952年4月,桂應祥當選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學院首屆院士。在朝鮮的幾年間,桂應祥撰寫了許多學術論文和科學技術書籍,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生產實踐經驗進行了系統化總結,先後出版《蠶學》、《桂應祥選集》(第1至3卷)等著作,培育出了世界上首例能在溫帶過冬的柞蠶[2][4]。
桂應祥曾擔任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1954年3月作為朝鮮人民訪華代表團的一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會議[6]。1963年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英雄勳章和人民獎獎項[4]。1967年,桂應祥在交通事故中喪生。[1][5]
Remove ads
身後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