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德韋傑夫·施蓬霍伊爾·卡爾尼克地震烈度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德韋傑夫·施蓬霍伊爾·卡爾尼克地震烈度表(英語:Medvedev–Sponheuer–Karnik scale,縮寫MSK或MSK-64),是一種用於評估地震烈度的度量,以量化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
該烈度表最初由蘇聯科學家謝爾蓋·梅德韋傑夫、東德科學家施蓬霍伊爾和捷克斯洛伐克科學家卡爾尼克於1964年提出。 它基於20世紀60年代初從麥加利地震烈度表和1953版的梅德韋傑夫烈度度量的應用所獲得的經驗,因此也稱為GEOFIAN烈度度量[1]。
發展歷史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進行了小幅修改後,MSK烈度表在歐洲和蘇聯得到廣泛應用。 在20世紀90年代初,歐洲地震委員會(ESC)採用了MSK的許多原則開發歐洲宏觀地震烈度表,該標準現已成為歐洲國家地震烈度評估的事實標準。直到現在,MSK-64烈度表仍被印度、以色列、俄羅斯以及獨聯體國家所使用。
烈度劃分
梅德韋傑夫·施蓬霍伊爾·卡爾尼克地震烈度表與美國使用的麥加利地震烈度(MM)量表有些相似。MSK有12個強度等級,用羅馬數字表示: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