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花 (電影)

1976年臺灣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花》(英語:Victory)為1976年台灣出品的一部中華民國國語發音有聲彩色電影,由中央電影公司發行。導演劉家昌,編劇鄧育昆,攝影林贊廷、林鴻鐘,錄音忻江盛,演員有柯俊雄張艾嘉谷名倫恬妞岳陽胡茵夢[1]。曾榮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音樂五項大獎[2],並獲得哥倫比亞16屆國際影展加達利那獎。

事实速览 梅花Victory, 基本資料 ...

該片為1970年代中期大型抗日電影經典名作之一,此乃因197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後數年間抗日題材蔚為風潮之所致。故事背景為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身為日本屬地臺灣,但劇情純屬虛構。

同名主題曲梅花》由劉家昌作詞作曲,傳頌一時,至今臺灣仍有不少人能朗朗上口。有議者認為梅花遲至二戰結束後的1964年始成為中華民國國花,因而批評曲中「它是我的國花」一詞有時空倒置之疑。但亦有一說認為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即曾將梅花定為國花[3],當時的臺灣當然有機會得知,因此並無不妥。

Remove ads

劇情簡介

註:本片內容純屬虛構。

日治時期的臺灣,林聚光與妻子文英育有一個兒子林繼先。林聚光的弟弟林聚勇不務正業,家人都沒有對他賦予太大的希望。聚勇一直都喜歡林家世交張家的小惠,可是小惠喜歡的是聚光。

林聚光與妻子文英的一位日本軍官朋友池田,在中學已經認識了。林繼先滿月時,池田告知聚光,日本要求他們一家和另外三家人都要動祖墳,以配合日本某發電廠的發展。但由於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人們不會輕易動祖墳。聚光的父親林世德及其他三家的父親都心生不滿,憤而去跟日軍理論,但被日軍殘殺。

此時中日戰爭已全面爆發,聚光懷着國恨家仇潛回中國參軍抗日,所以妻子文英要代替丈夫去教書。在戰場上,聚光認識到一位醫護─江明珠。另一方面,日軍要徵召文英任教的學校的學生,文英為救學生而與池田交涉,卻被眾人認為她是漢奸,婆婆也蒙羞上吊。她不甘受辱,投河自盡。最終,眾人都明白一切,可惜一切已經太遲了。而繼先則由小惠代為照顧。

聚光與同鄉計劃炸毀日本人的發電廠,可惜失敗。而曾邀聚勇參加,聚勇拒絕,被眾人認為他貪生怕死。他也因為與廠長的女兒結成朋友,眾人更認為他是貪慕虛榮。在廠長的壽宴上,他因為這關係才可參加這次宴會,並攜炸彈進場引發爆炸。聚勇因此下獄並在小惠探監時死去,此時小惠才明白到聚勇的苦心。

大戰結束,中華民國取得勝利。聚光可以回家了,但他也帶了明珠回來。因二人情根深種,已結為夫妻。但因為繼先是由小惠養大的,因此對明珠沒有好感,所以他沒有叫一聲媽媽。聚光夫婦既歸,小惠功成身退,可以去別的地方教書了。而繼先捨不得小惠,喊出了「媽……」

Remove ads

人物角色

更多信息 演員, 角色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