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小丘
紐約市皇后區一個住宅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森林小丘(Forest Hills)是紐約市皇后區一個以居住為主的社區(Community)。最初,該地區被稱為「白罐」(Whitepot)。[2]其北邊、東邊和南邊的邊界分別為長島高速公路、大中央快速路和聯盟收費公路。Google地圖顯示其西邊的邊界大致沿102街(102nd Street)、67道(67th Avenue)及長島鐵路以前的洛克威海灘支線;[3]而《紐約市百科全書》定義的西邊邊界則為連接大道和以前的洛克威海灘支線。[4]:469
森林小丘有着偉大的網球傳統,其森林小丘體育場在1978年之前曾主辦過美國網球公開賽,而西邊網球俱樂部也為其會員提供優質草地網球場。繁華的奧斯丁街(Austin Street)橫貫森林小丘,遍布餐館和連鎖店。森林小丘還與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和森林公園接壤。
歷史



1895年,森林小丘南邊相鄰的公園——森林公園開始開發。1896年開始,綠化公司奧姆斯特德-奧姆斯特德-艾略特(Olmsted, Olmsted & Eliot)簽約為該公園提出一項計劃。[4]:469
1906年,由布魯克林檢察官科德·邁耶領導的科德·邁耶開發公司(Cord Meyer Development Company),買下了包含六個農場的成片土地。這六個農場分別為阿斯甘·巴克斯(Ascan Bakus)、卡斯帕·約斯特-斯普林斯廷(Casper Joost-Springsteen)、霍雷肖·N·斯夸爾(Horatio N. Squire)、艾布拉姆·V·S·洛特(Abram V. S. Lott)、薩拉·V·波爾莫(Sarah V. Bolmer)和詹姆斯·范·斯克倫(James Van Siclen)。該公司隨後參照「森林公園」,將這塊總計600英畝(240公頃)的地區改名為「森林小丘」。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了一批獨棟住宅,這些住宅由建築師羅伯特·塔潘(Robert Tappan)和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terson)等人設計。[4]:469森林小丘的道路也在1910年之前建成。[4]:470森林小丘現今的阿斯甘道(Ascan Avenue),其命名即源自阿斯甘·巴克斯。
1908年,拉塞爾·塞奇基金會的創始人瑪格麗特·奧利維亞·斯洛克姆·塞奇,從科德·邁耶開發公司手中買下了142英畝(57公頃)土地。這片土地被用來開發「森林小丘花園」,位於森林小丘的南面。[4]:470著名建築師格羅夫納·阿特伯里接受了設計森林小丘花園的任務。該社區計劃採用英格蘭花園社區的模式,擁有自己的旅館、停車場和郵局。並且還設計了狹窄、蜿蜒的道路,以限制過境交通。因此,森林小丘有許多都鐸式住宅。更多的住宅也蔓延到了森林小丘花園,但大多數則較為集中,該區域大致北至68道(68th Avenue)、南至72路(72nd Road)、西至108街(108th Street)、東至大中央快速路。[4]:470[5][6][7]該地區的建造使用了裝配式建築技術,每所房子由大約170塊標準化的預製板建造而成,這些預製板並非在現場製造,並且通過起重機來進行安裝。[8]這些房屋大部分是在1910到1917年之間建成的。[4]:470
1911年,長島鐵路的森林小丘站投入使用,[9]兩年後,皇后大道電車線路也投入運營。[10]長島鐵路的車站有一個紅磚庭院、一座鐘塔,以及拱形的下穿通道,很好地融入了周圍的森林小丘花園社區。[4]:470由於鐵路和電車都能通到曼哈頓,這兩種交通選擇的出現刺激了森林小丘的發展。[4]:469
1914年,西邊網球俱樂部從曼哈頓搬至森林小丘花園。[4]:469他們在1923年建造了森林小丘網球場,該體育場大約有13,000個座位。[4]:469[11]在1978年以前,美國網球公開賽及其前身全國錦標賽都在那裡舉行,這使得森林小丘在這幾代人中成為了網球的代名詞。[12]森林小丘還短暫存在過一個高爾夫球場。1922年,皇后谷高爾夫俱樂部(Queens Valley Golf Club)開始在該社區建設高爾夫球場,[13]並於1924年建成開放。[4]:469然而,該俱樂部於1938年被關閉,以便開發商可以利用球場這塊地來建造住房。[14]
皇后大道在1920年代被拓寬。[4]:469同一時期,皇后大道地鐵線也開始規劃,並建議在森林小丘設置兩座車站:在71道設置一個快車站供所有列車停靠,並在75道設置一個慢車站。[15][16]在1920年代後期,因為有通地鐵的預期,開發商將土地買走並着手興建。[17]分區法也被修改,以允許建造十五層的公寓樓。[18]森林小丘社區也成為一個更理想的居住地,尤其是因為它是一個快車站。皇后區區長喬治·U·哈維預言,引入地鐵到森林小丘,將把皇后大道變為「皇后區的公園大道」。[17]:731931年,地鐵開挖。[4]:4691936年,森林小丘的兩座地鐵站與皇后大道線的其它六座車站一起開通。[19][20][21][22]
森林小丘的人口在1920年代末幾乎翻番,從1927年的9,500人,增加到三年後的18,207人。在地鐵開通後的1940年,人口已經增加到32,500。[4]:469此時,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停止了。戰後,森林小丘花園大約有25塊空地被開發。同時,森林小丘的獨棟房屋被夷為平地,以建造新的公寓樓。到1960年代,森林小丘花園的土地全部被開發,但直到1990年代中期,森林小丘本身仍然有一些空地。[4]:469-470
1972年,森林小丘議會擬議了一個公營住宅項目,打算在62馬路(62nd Drive)和108街(108th Street)建造三棟24層高樓,但遭到了居民的抗議。中產階級的居民們認為,窮人會住進這些公營住宅,這將降低社區的生活質量。而該項目的支持者則指責居民們種族歧視,因為開發所擬遷入的居民將主要是少數族群。[23]由於圍繞森林小丘房屋的爭議,市長約翰·林賽遭到了強烈反對。馬里奧·庫默,一名律師即後來的紐約州州長,奉命調解這場爭端,並成功將項目規模縮小了一半。紐約市住房局最終執行了一項嚴格的篩選過程,來篩選未來森林小丘房屋的居民,其中包含給老年人和較貧困戶的配額。[23][4]:469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該社區的種族變得更加多樣化。對森林小丘未來居民的歧視性條款被取消,來自伊朗、印度、以色列和蘇聯的移民開始居住在森林小丘。[4]:470
人口

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森林小丘的人口是86,364,較2000年的85,046人增長了1,318(1.5%)。該社區覆蓋面積為1,328.22英畝(537.51公頃),因此人口密度為63.0名居民每英畝(40,300名居民每平方英里;15,600名居民每平方公里)。[1]
森林小丘是皇后區在家工作的居民百分比最高的社區之一,達到受僱人群的4.4%。[24]
該社區的種族比例為,白人58.3%(48,822人),非洲裔2.5%(2,086人),美國土著0.1%(63人),亞裔24.2%(20,233人),太平洋島民0.0%(22人),其他種族0.4%(373人),有2.1%(1,719人)來自兩個或多個種族。西語裔或拉丁裔各種族占了總人口的12.4%(10,410人)。[25]
從歷史上看,森林小丘已經有許多猶太人居民。雷哥公園和森林小丘之間的區域居住着許多布哈拉猶太人,是世界上以色列以外地區中最大的聚居區之一。
土地使用


森林小丘的南部有一片獨特的高檔住房,多種多樣的房屋混合在一起,從獨棟別墅、聯排別墅,到低層和高層公寓樓。長島鐵路南邊的森林小丘花園區域是一個私人社區,有一些住宅地產是皇后縣最貴的。在1970年代之前,這一直受到排他性契約的約束,其中並未載有明確的經濟、社會或種族限制。[26]埃里克·P·納什(Eric P. Nash)在2002年的《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是他對《一處現代世外桃源》一書的評論,其中說到,即使「工薪階層」也被排除在外。[27]2007年,森林小丘花園被《別墅生活》雜誌評為「最佳社區」。[28]鄰近的范考特(Van Court)社區也有一些獨棟別墅。在西邊網球中心附近有一些聯排別墅,在大都會道附近有一些獨棟木屋。最後,還有許多公寓樓分散在整個社區。最顯眼的高層公寓樓是108街(108th St)上的大陸(The Continental)、肯尼迪住宅樓(Kennedy House)、頂峰(Pinnacle),帕克塔樓(Parker Towers)、溫莎(Windsor)和2014年竣工的17層豪華公寓樓阿斯頓(Aston)。
在森林的最北邊,62馬路(62nd Drive)和108街,緊鄰長島高速公路處,有一個紐約市住房局的低收入住宅項目森林小丘合作住宅。當1970年代初開始建造時,在森林小丘更高檔區域的居民中引起了爭議。[29]
森林小丘的北邊是科德·邁耶家的社區,那裡也有獨棟別墅。有些獨棟別墅在翻蓋後,新的別墅比原先的要大,這給該區域的建築整體性帶來了巨大影響。[30]然而,布哈拉猶太人社區卻擁護這種變化,這些居民是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在該區域大量定居的,他們說他們的家庭人口大大增加了,因此需要更大的房子。[31]
知名地點
森林小丘曾經是美國網球公開賽的舉辦地,當時比賽在西邊網球俱樂部舉行。後來該比賽搬到了大約4英里(6.4公里)外的、位於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的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當美國公開賽在森林小丘體育場比賽時,該比賽通常僅僅被稱為「森林小丘」,就如同全英草地網球聯合會錦標賽被簡稱為「溫布爾登」一樣。在2001年的電影《天才一族》中,盧克·威爾遜飾演的角色參加的網球比賽,就是在森林小丘的西邊網球俱樂部。在希區柯克1951年的電影《火車怪客》中,主角(法利·格蘭傑扮演)是一名職業網球運動員。在一個關鍵場景中,有一場漫長的比賽就是在該俱樂部進行的,其中有對該社區周圍的獨特鏡頭。[來源請求]在美國公開賽搬到法拉盛草原之後,該體育場舉辦過很多音樂會,其中包括甲殼蟲樂隊。2013年夏天,該體育場繼續舉辦音樂會,當時演出的是英國搖滾樂隊蒙福之子,觀眾爆滿。體育場官員說,他們現在每個季度都會舉辦多達六場音樂或文化活動。
奧斯汀街(Austin Street)是一條繁忙而現代的街,街上遍布商店、咖啡館、餐館和其它店鋪。它已經成為森林小丘的中心,甚至因其魅力吸引了來自其它社區的人。
有兩座紀念碑矗立在森林小丘花園:一座是為了悼念一戰的受害者,名為「偉大的戰爭」;另一座是哥倫比亞號帆船的桅杆,該船曾於1899年和1901年兩度奪得帆船美洲杯。[來源請求]
園中教堂、聖盧克主教教堂和森林小丘郵局都被列在國家史跡名錄中。[32]

教育



森林小丘由紐約市教育局提供服務。
小學生會進入幾個不同的公立小學,包括:
- 101園中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44傑羅姆斯·雷姆森上校小學
- 174威廉·希尼山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75林恩·格羅斯發現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6大中央快速路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20愛德華·曼德爾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森林小丘的初中生可以進入雷哥公園的157斯蒂芬·A·哈爾西初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通常稱為「哈爾西」)或者森林小丘的190拉塞爾·塞奇初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通常稱為「塞奇」),以及一所最新的完中167中學(也稱為大都會探險學習學校,Metropolitan 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簡稱MELS),「一所可持續城市的學校」。該校與紐約市外展有合作關係。紐約市中學生從進入21世紀開始,自主選擇申請高中,因為森林小丘高中和皇后區大都會高中都不再受到分區政策的約束。紐約市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申請紐約市範圍內其它地區的高中。除森林小丘高中以外,來自157初中和190初中的學生,有很大比例會被紐約市的其它高中錄取。許多157初中的學生還會進入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和布魯克林技術高中。[33]
從傳統上來說,190初中的很多學生,除了布朗克斯科學高中之外,還會選擇進入史岱文森高中和湯森德·哈里斯高中學習。[34]森林山小丘的很多學生還會選擇到全球教育文憑學校去上初中和高中,這是一所位於阿斯托里亞的公立完全中學,教授國際文憑課程。從其它地區考入森林小丘高中的學生,有許多是申請了該校的法律和人文科學(Law & Humanities)計劃,或者卡爾·薩根計劃的數學和科學提高班。森林小丘高中從2006年開始,通過試音來為他們的教學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Academy of Instructional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招收學生。[35]森林小丘高中出過一些著名的畢業生,包括前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第一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托、NBA球員厄尼·格倫費爾德,以及許多娛樂界明星,包括音樂家伯特·巴卡拉克、西蒙和加芬克爾、雷蒙斯合唱團。
森林山小丘的私立學校包括兩所天主教學校——我們仁慈的夫人(Our Lady of Mercy)和我們的殉道者女王(Our Lady Queen of Martyrs),以及一所獨立學校邱林學校。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早年就曾在邱林學校就讀。[36]
歌多拉·盧巴維奇猶太中學(Yeshiva Gedolah Lubavitch)是一個超正統的哈巴德高中,也是Tomchei Temimim的分支,也位於森林小丘。[37]
布拉姆森ORT大學是一所本科教育學院,它由猶太人慈善機構世界ORT的美國分支機構運作。其主校區位於森林小丘,在布魯克林有一個分校區。杜魯學院/NYSCAS在森林小丘有一個分校區。廣場學院是一所小型的區域認可的學院,提供聯培及學士學位,也位於森林小丘。
交通


主要通道是皇后大道,該路的寬度和複雜性已經導致大量行人死亡,故有「死亡大道」之稱。[40]大都會道以其古董商店而聞名。森林山小丘的商業中心位於奧斯汀街,在黃石大道(Yellowstone Boulevard)和阿斯甘道之間大約一英里長。阿斯甘道的名字是1909年開發商弗雷德里克·巴克斯以自己父親阿斯甘·巴克斯二世(Ascan Backus, II)的名字命名的。[41]
森林小丘地鐵站是地鐵的快車站,位於大陸道和皇后大道的交叉路口,E,F,<F>,M,與R 線在此停靠。慢車站75道站(停靠E,F,與<F> 線)也位於這一區域。快車站邱園地鐵站(E,F,與<F> 線)的某些出入口也服務於森林小丘的東南部。在森林小丘的西北部,還有慢車站67道站,停靠F,M,與R 線。
多條MTA區域公共汽車運營線路,包括慢車Q23、 Q60、 Q64,以及QM4、 QM11、 QM12、 QM18服務該區域。[42]
公園及休閒
有兩座在皇后區相當大的公園與森林小丘相接壤,它們均由紐約市公園及休閒局管理:占地1,255英畝(5.08平方公里)的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是兩屆世界博覽會(1939年和1964年)的舉辦地,以及標誌性的法拉盛大地球儀的所在地;[43]以及占地544英畝(2.2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44]森林小丘內部的公園和遊樂場包括:黃石市政公園(Yellowstone Municipal Park)–凱斯曼遊樂場(Katzman Playground),位於黃石大道,68道(68th Avenue)和68路(68th Road)之間;[45]安納達爾遊樂場(Annadale Playground),位於黃石大道,64路(64th Road)和65道(65th Avenue)之間;[46]柳湖遊樂場(Willow Lake Playground),位於大中央快速路,71道(71st Avenue)和72道(72nd Avenue)之間;[47]埃倫賴希-奧斯汀遊樂場(Ehrenreich-Austin Playground),位於奧斯汀街,76道(76th Avenue)和76馬路(76th Drive)之間;[48]以及拉塞爾·塞奇遊樂場(Russell Sage Playground),位於68道(68th Avenue),奧斯汀街和布思街(Booth Street)之間。[49]
流行文化
虛構的漫畫角色蜘蛛俠的家被設定在森林小丘。他本名彼得·帕克(Peter Parker),在英格拉姆街(Ingram Street)20號(40.712805°N 73.843281°W)長大。在該系列中,這所房子被描述為一座樸素的兩層樓寄宿公寓,由他的梅嬸經營。[50][51][52]
雷蒙斯合唱團也出自森林小丘。在67道(67th Avenue)和110街(110th Street)、森林小丘高中前面,有一條雷蒙斯路(Ramones Way),即以該樂隊命名。[53]
西蒙和加芬克爾均在1958年畢業於森林小丘高中。該二人組合曾於1966年、1967年和1968年,以及1970年的兩個晚上,在森林小丘體育場演出。保羅·西蒙曾於2016年舉辦歸鄉(Homeward Bound)告別巡演期間,再次回到森林小丘體育場。[54]
名人
音樂界
- 奧卡菲娜(1989-),饒舌歌手[55]
- 伯特·巴卡拉克(1928-),音樂家,獲得6次格萊美獎、3次奧斯卡獎
- 沃爾特·貝克爾(1950-),音樂二重奏鋼鐵浮標之一[56]
- 沃爾特·伊根(1948-),創作歌手,代表作《磁與鐵》
- 蓋理·科福斯特(1947–2009),音樂會發起人及唱片製作人[57]
- 凱耶里·米努奇(1958-),爵士音樂家,艾美獎獲得者[58]
- 閔小芬(1961-),琵琶演奏家及聲樂家[59]
- 洛瑞·諾托(Lore Noto,1923–2002),外百老匯製作人,代表作音樂劇《愛海高飛》(又譯《油脂》、《夢幻愛程》)[60]
- 雷蒙斯合唱團,開創性的朋克搖滾樂隊:
- 雷納托·魯索(1960–1996),巴西樂隊領隊[來源請求]
- 西蒙和加芬克爾,著名美國民謠搖滾音樂組合[65]
- 塔蒂亞娜·特羅亞諾斯(1938–1993),次女高音,因其在大都會歌劇院的工作而知名[67]
- 傑夫·韋恩(1943-),音樂家,代表作《世界大戰》[68]
- 萊斯利·韋斯特(1945-),硬搖滾樂隊山的成員[69]
影視界
- 漢克·阿扎里亞(1964-),演員及配音演員[70]
- 大衛·卡魯索(1956-),演員,出演過《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和《紐約警局藍》[71]
- 坎迪·達琳(1944–1974),沃霍爾超級明星,她出現在很多安迪·沃霍爾的電影中[72]
- 約翰·R·迪爾沃思(1963-),動畫製作者,創造了卡通頻道的《膽小狗英雄》[73]
- 比利·埃西納(1978-),喜劇演員,演員及《比利當街》的主持人[74]
- 史蒂夫·霍夫施泰特爾(1979-),喜劇演員/廣播名人[75]
- 艾倫·金(1927–2004),演員/喜劇演員[76]
- 安德里亞·金(1919–2003),女演員[77]
- 大衛·克倫荷茨(1978),演員[78][79]
- 邁克爾·蘭德勒(1936–1991),演員,曾出演《富礦帶》和《牧場小屋》[80]
- 卡羅爾·奧康納(1924–2001),演員,飾演過的最出名角色是《一家子》中的阿奇·邦克[81]
- 瑞克·奧弗頓(1954-),演員及喜劇演員[82]
- 塞爾瑪·里特爾(1902–1969)女演員[83]
- 雷·羅曼諾(1957-),演員-喜劇演員,代表作《人人都愛雷蒙德》[84]
- 克里斯·拉什(1946-2018),脫口秀喜劇演員[85]
- 瓊·肖利(娘家姓富爾頓,1926–1987),女演員[86]
- 托德·斯特勞斯-舒爾森(1980-),電影導演、編劇、製片、剪輯及攝影[87]
- 弗雷德·斯通(1873–1959),演員
- 亨利·威爾森(1911–1978),好萊塢經紀人[88]
- 傑克·懷亞特(1917–2008),美國廣播公司《懺悔》的主持人;美國聖公會牧師[89]
- 皮亞·扎多拉(1953-),女演員
其它藝術界
- 約瑟夫·鮑勒(1928-),藝術家及插畫家[90]
- 邁克爾·A·伯斯坦(1970-),科幻作家[91]
- 塞奇·多甫拉托夫(1941–1990),俄羅斯短篇小說家和小說家;2014年,63馬路(63rd Drive)與108街(108th Street)的街角被以他的名字命名[92]
- 唐娜·卡蘭(1948-),時尚設計師[93]
- 喬·麥金尼斯,美國作家,撰寫過大量政治書籍,包括尼克松、里根、莎拉·佩林和奧巴馬。
- 木心,中國著名畫家、作家、詩人,於1996年搬至森林小丘,直到2006年回國。[94]
- 凱瑟琳·韋伯(1955-),小說家,寫了五部小說,包括《三角》(Triangle)和《真正的甜點》
- 阿道夫·亞歷山大·溫曼(1870–1952),雕塑家
政商界
- 雅各布·阿拉伯,雅各布公司創始人[95]
- 傑羅丁·費拉羅(1935–2011),美國眾議院議員,電視名人[96]
- 艾倫·G·海韋希(1940-),被貶職的紐約前監查官[97]
- 約翰·弗朗西斯·海蘭(1848–1936),紐約市市長(1918–1925)[98]
- 傑克·盧(1955),2013-2017年間任美國財政部長[99]
- 特呂格韋·賴伊(1896–1968),第一任聯合國秘書長,從1946任職至1952年[100]
- 亨利·歐文,美國外交官與布魯金斯學會的領導人(1969年至1978年)
- 邁克爾·西馬諾維茨(1971–2017),紐約州眾議院議員[101]
- 黛比·瓦瑟曼·舒爾茨(1966-),佛羅里達州第20屆國會選區的美國眾議院議員[102]
- 丹尼斯·蒂托(1940-),第一位太空遊客
- 唐納德·特朗普,企業家、美國總統,曾在森林小丘的邱林學校就讀
- 安東尼·韋納(1964-),政治家
體育界
- 丹尼爾·布坎茲(1917–2008)奧林匹克擊劍運動員[103]
- 厄尼·格倫費爾德(1955-),華盛頓奇才的總經理及前球員[104]
- 埃塞爾·D·雅各布斯(1910–2001),良種馬的主人和馴養者,赫希·雅各布斯的妻子[105]
- 赫希·雅各布斯(1904–1970),良種馬騎師,埃塞爾·D·雅各布斯的丈夫[106]
- 傑克·麥考利夫(1866–1937),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107]
- 波爾加·蘇珊(1969-),前女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108]
- 蕾妮·理查茲(曾用名理查德·拉斯金德[Richard Raskind],1934-),網球運動員[109]
- 布蘭奇·瑞基(1881–1965),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管理人[110]
- 鮑勃·塔夫茨(1955-),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前投手[111]
- 曼努埃爾·亞扎(1938-),入選國家賽馬博物館和名人堂的騎師[112]
其它
- 戴維·巴爾的摩(193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113]
- 吉米·布雷斯林(1930-),記者[114]
- 戴爾·卡耐基(1888–1955),自我修養講師及《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的作者,[115]住在溫多弗路(Wendover Rd)27號
- 約翰·V·霍根(1890–1960),廣播的開創者[116]
- 海倫·凱勒(1880–1968),演說家、作家、資金籌集人、激進分子。[117]其當年所住別墅位於現112街(112th St)71-11號,但已被拆除[118]
- 哈維·J·萊文(1924–1992),國際公認的通信經濟學開創者,長島第一個講座教授的持有者[119][120]
- 米歇爾·「大麥克」·米蘭達(1896–1973),熱那亞犯罪家族的參謀,熱那亞犯罪家族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強大的紐約黑幫之一[121]
- 威廉·賴希(1897–1957),心理醫生,因其機體能理論而知名[122]
- 丹尼爾·利波科夫(1959-),私家偵探及《史蒂夫·威爾科斯秀》的測謊機專家[123]
- 吉迪恩·亞戈(1978-),記者,曾供職於MTV和CBS新聞[12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