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植烷酸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植烷酸(英語:Phytanic acid,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是一種支鏈脂肪酸,人類可以通過食用乳製品、反芻動物脂肪以及某些魚類[1]而獲得該物質。估計西方飲食每天可以提供50~100毫克的植烷酸[2]。在一項牛津大學做的研究中,食用肉食的個人,平均來說血漿中植烷酸濃度的幾何平均數比純素食主義者高6.7倍[3]。
Remove ads
人類病理學
不像大多數脂肪酸,植烷酸不能夠通過β-氧化被代謝。相反,它在過氧物酶體中經歷α-氧化,在那裡,它被脫掉一個碳而轉換為降植烷酸 [4]。降植烷酸在過氧物酶體經歷數輪迴β-氧化以形成中鏈脂肪酸,這樣就可以在線粒體中被降解成二氧化碳以及水。
患有成人雷夫敘姆病的個體,由PHYH基因中的突變所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神經障礙妨礙了進行α-氧化的活性,且使得他們的血液以及組織中積累了大量的植烷酸[5]。這常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小腦共濟失調、色素性視網膜炎、嗅覺喪失症以及聽力喪失[6]。
其他生物體中的存在情況
在反芻動物中,攝入的植物在消化道發酵中釋放出葉綠醇,這種物質是葉綠素的一部分,之後葉綠醇被轉變成植烷酸並被儲存於脂肪中[7]。最近,間接的證據已經證明大型類人猿(倭黑猩猩、黑猩猩屬、大猩猩以及猩猩),與人不同,在植物的後腸發酵過程中獲得數量可觀的植烷酸[8]。
淡水海綿都含有例如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 植烷酸以及降植烷酸之類的類萜,這表明這些酸對於海生和淡水海綿來說具有化學分類學意義[9]。
昆蟲,例如黃櫨跳甲,被報道可以使用葉綠醇及其代謝產物(例如植烷酸)作為防止自己被捕食的化學威懾劑[10]。這些化合物攝取自它的宿主植物。
轉錄調控劑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