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嗣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楊嗣修(1564年—1648年),幼淑,號景歐[1]河南懷慶府河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事实速览 楊嗣修, 籍貫 ...

生平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鄉試第四名舉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進士,廷試後,連丁父母憂,萬曆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詔冊封崇、益二王。萬曆四十年壬子(1612年),遷戶部主事。萬曆己未(1619年),遷湖廣衡州府知府,天啟壬戌(1622年)調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遷山東海防道副使[2]。丙寅(1626年),陞陝西布政司東路神木參政、陝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為寧夏巡撫,崇禎元年(1628年),陝西大饑荒,延綏缺餉,固原兵變發生,楊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彈劾,於崇禎二年正月回籍聽堪[3]

楊嗣修返鄉後,發展教育,設立義學。在沁河渡口,捐資購買船隻,用以濟人。捐資修河治渠,發展農業生產。崇禎十三年大饑荒,他設粥蓬賑濟,收留棄嬰,賤糶種子,救活人無數[4]。崇禎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擊敗孫傳庭官軍後,橫掃山西河南,懷慶府及左右的縣城均被攻破,當地的官紳被全部擄掠到陝西西安。時年八十一歲的楊嗣修全家也被迫遷到西安,關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長達五十日[5]。楊家在一日夜中逃出,從武關出關渡河,入聞喜、陽城,避於河之南,最後回到河內。清軍入關後,其子楊挺生被任命為平陽府推官,將楊嗣修接到官署奉養,但一月後即病逝,時順治五年,享年八十五[6]

Remove ads

家族

原籍山西洪洞縣,七世祖楊九老始徙居河內。曾祖楊倫。祖父楊來勤,生二子:楊棣、楊桐,同為庠生,楊嗣修即楊棣之子。母親趙氏,継母陳氏[7]

原配孫氏生長子楊挺生,側室劉氏生次子楊尊生。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