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樊世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樊世興(596年—658年5月28日),字積慶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後避唐太宗諱,稱樊興,唐初開國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參與者。

生平

樊世興之父樊方在隋朝時因犯罪,被配沒為皇家奴僕。大業十三年(617年),父子隨唐國公李淵太原起兵,樊方被任為慶善宮大監,樊世興則以戰功,加左光祿大夫,除左監門郎將、左監門將軍。以破薛舉功勳,授上柱國西華縣開國公。破劉武周,進封襄城郡開國公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參與玄武門之變,以功被封為營國公,食實封四百戶。[1][2]貞觀六年,領兵破陵州(今四川仁壽縣)群獠,拜左驍衛將軍。不久因坐公事被削除封爵。貞觀九年(635年), 隨李靖吐谷渾境內作戰,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坐遲留不赴軍期,又部下士卒多死,失亡甲仗,以勛減死。

貞觀十一年唐太宗重新提拔他為右監門將軍。十五年,扈從唐太宗巡方,檢校左驍衛大將軍,領千騎。十八年,授雲麾將軍,守左監門大將軍,封襄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樊世興隨行至河北定州,以樊世興忠謹,命他回長安輔助司空房玄齡,留守京師宮城。太宗回朝後,撿校右武候大將軍。貞觀二十三年,除左監門大將軍。永徽元年四月廿三日(650年5月28日),薨雍州長安縣懷遠里第,春秋六十有三。贈左武衛大將軍、都督洪江饒吉袁鄂虔撫八州諸軍事、使持節洪州剌史,陪葬唐獻陵,諡曰思公。[3]

長子護軍濮王府兵曹參軍事樊修義、世子上騎都尉荊王府法曹參軍事樊修武。

Remove ads

樊興碑

《樊興碑》全稱為「大唐故左監門大將軍襄城郡開國公樊府君(興)碑銘」,此碑石灰岩質,圓首圭額。通高3米,上寬0.97米,下寬1米,厚0.28米。碑首浮雕六螭下垂,圭額陰刻篆書「唐故大樊將軍□之碑」9字,3行,行3字。碑文正書32行,滿行61字。有磨泐。碑原樹立於陝西三原縣東北唐高祖李淵獻陵陪葬區的樊興墓前,現由三原縣博物館珍藏。

家族

  • 高祖:樊弼,魏武陵太守
  • 曾祖:樊睿,魏員外敬騎常侍、巴州刺史、新淦縣開國侯
  • 祖:樊文寔,隨南陵太守
  • 父:樊方,唐朝金紫光祿大夫、慶善宮監[4]

參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