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模式識別受體
可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内源性成分相关分子模式、介导固有免疫应答的一类受体分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簡稱 PRRs),又稱模式辨識受體,是固有免疫系統細胞所表達與病原微生物或細胞應激相關的蛋白。可以被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的微生物特定分子為病原相關分子模式。包括細菌的碳水化合物(如脂多醣和甘露糖);革蘭氏陽性菌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及真菌多糖.
![]() |
根據其功能,模式識別受體可分為細胞內吞噬受體或信號受體。信號受體包括細胞膜連的Toll樣受體[1]及胞漿內NOD樣受體。內吞噬受體促進吞噬細胞對微生物的附着,吞噬和破壞,而不傳導細胞信號。
分類
炎症過程中的「模式識別」理論由 Charles Alderson Janeway 提出於 1989 年。模式識別受體主要存在於固有免疫細胞表面或內部,是識別危險的蛋白質受體。此處的危險分為:病原感染與細胞損害;PRR在識別兩者後,會啟動免疫與炎症過程,清除病原和死亡或突變細胞。基於其特性,此群受體可識別兩種模式:「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s)或「損害相關分子模式」(DAMPs),前者識別病原特異分子,後者識別受損細胞釋放的內源應激信號分子;且目前已發現三類PRR:Toll樣受體(TLR)、RIG-I樣受體(RLR)以及NOD樣受體(NLR)。
以下是根據其細胞定位分為三類:膜連型[2](膜結合型)、胞質型(胞內型)、血清型(體液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