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樹蝰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樹蝰屬(學名:Atheris)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僅分布於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氣候地域。[1]由於樹蝰的活動俱域限制於熱帶雨林,因此有不少樹蝰都獨立地散佈到不同地區。[2]牠們有許多特徵都與亞洲及南美洲一帶的樹棲性蝮蛇相類似,奇妙地反映了部份物種聚焦性進化的現象。[3]目前共有8個種已被確認。[4]
Remove ads
特徵
相比一般蝰蛇而言,樹蝰體型較為細小,身長約在40至78厘米之間。[3]所有樹蝰的頭部均偏向寬闊,呈三角形,與頸部有明顯分野。鼻端圓鈍。頭額佈滿細碎如瓦片般的平滑鱗片,鱗片大小均等。雙眼偏大,瞳孔呈橢圓形,眼睛與上唇鱗間有1至3排的鱗片相隔,與鼻鱗間亦有2至3排鱗片相隔。[2]
樹蝰身型幼細扁平,每片背鱗間覆疊構建,有強烈的龍骨狀尖銳特色,鱗尖有凹孔。身體中段約有14至36排背鱗,腹鱗則約有133至175排。尾下鱗排列為單片式,為數約38至67片。[2][3]尾巴強而有力,能抓緊樹木枝幹。[5]樹蝰屬成員擁有多變的色彩及身體斑紋,尤其是角樹蝰(A. ceratophora)與鱗樹蝰(A. squamigera)更以外貌多變而著稱。[6]
地理分布
樹蝰主要分布於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地區。[1]有些樹蝰從古代森林裡一直延續後代,生活至今,因而獨立分布於某些地域。故此學者估計樹蝰曾於世界上廣泛分布,但其分布狀況正日趨惡劣。[3]
棲息與行為
樹蝰棲息於熱帶雨林地帶,多居於遠離人群的偏僻地方。有部分樹蝰正因棲息環境受到破壞而陷於瀕危。[3]所有樹蝰都是樹棲性的,然而牠們亦被發現曾於地面上活動。[6]
進食習慣
樹蝰主要捕食兩棲動物、蜥蜴、鼠類、鳥類與及其它蛇類。有些種類的樹蝰以專食蛙類聞名,但大部份樹蝰都被形容為機會主義獵食者。[2][6]樹蝰多以樹上伏擊為其獵食方式,牠們會向獵物施以咬擊,注射毒素,待其死後再將其吞食。[6]
繁殖
所有樹蝰都是卵胎生的。[5]在非洲地區七至八月時,樹蝰可能會停止進食。樹蝰約於九月至十一月開始進行交配,雌蛇約於三月至四月時生產。[7]
飼養
在多種樹蝰中,鱗樹蝰(A. squamigera)被認為是相當適合飼養的蛇類,牠們只需要一個能讓牠們攀爬的環境就已足夠,對於居所溫度等細節沒有特殊要求。被飼養的樹蝰多進食鼠類及小鳥。[2]然而,亦有報告指出樹蝰之間有可能會發生同類相食的事件。[6]
毒性
關於樹蝰毒性的資料其實並不充裕,然而普遍了解的是樹蝰毒液中含有強烈的神經毒素,能引致傷口疼痛、腫脹,與及凝血異常等狀況。[3]直至最近,有研究指出樹蝰毒素的毒性其實不及許多其它種類的蛇毒猛烈,這結果可能是因為樹蝰本身並非容易發動咬擊的蛇類所致[2],然而樹蝰本身的危險性依然不容輕視,目前已有不少報告指出被樹蝰所咬會導致嚴重出血。[8][9][10]當中更有一宗是致命事件。[2]目前尚未有針對樹蝰的特製血清。[3]除了專門醫治山蝰蛇毒的血清能對鱗樹蝰的毒素稍為產生正面作用之外,其它種類的抗毒劑及血清的功效均甚為微弱。[2]
物種
Remove ads
分類
根據一些文獻資料,樹蝰屬可能還包括以下成員:[15][16]
- A. acuminata(Broadley, 1998):發現於烏干達西部。
- A. broadleyi(Lawson, 1999):發現於喀麥隆東部省份。[17]
- A. hirsuta(Ernst & Rödel, 2002):發現於象牙海岸。[18]
- A. rungweensis(Bogert, 1940):發現於坦桑尼亞、贊比亞、馬拉威。
- A. subocularis(Fischer, 1888):發現於喀麥隆及尼日利亞極東地區。[19]
另外,也有一些陸行性蛇類亦被指為樹蝰屬的成員:[2]
備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