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次方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次方數,也稱為累乘數、冪次數(英語:Perfect power),是指一正整數n可以表示為另一正整數的平方、立方或更高次方。n為次方數的條件是存在正整數m > 0及k > 1使得mk = n,此時n可以稱為完全k次方數,若k = 2或k = 3,n可以稱為平方數或立方數。由於針對任意正整數k,1k = 1均成立,0k = 0也成立,因此有時也將0, 1視為次方數。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4日) |

次方數的列表和倒數和
次方數數列可以用將m和k代換不同的整數值而得,以下是頭幾個次方數(允許重複數字)(OEIS數列A072103):
次方數倒數的和(其中可以有重複的次方數,像34和92都是81)為1:
可以用下式證明:
沒有重複的的次方數如下:
- (有時會有0和1)4, 8, 9, 16, 25, 27, 32, 36, 49, 64, 81, 100, 121, 125, 128, 144, 169, 196, 216, 225, 243, 256, 289, 324, 343, 361, 400, 441, 484, 512, 529, 576, 625, 676, 729, 784, 841, 900, 961, 1000, 1024, ... (OEIS數列A001597)
沒有重複的次方數,倒數和為[1]:
依萊昂哈德·歐拉所述,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曾在信上證明(而信沒有留下),若p是0,1以外的次方數,且不考慮重複次方數,1/p − 1的和為1:
有時會稱為哥德巴赫-歐拉定理。
Remove ads
=次方數之間的間距
2002年時,羅馬尼亞數學家Preda Mihăilescu證明了唯一一組連續的次方數是23 = 8和32 = 9,證明了卡塔蘭猜想。
Pillai猜想指出針對任意正整數k,只有有限對次方數的間距會是k,此問題目前還未解決[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