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廷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廷芳(越南語:Võ Đình Phương/武廷芳;17世紀—18世紀),順化廣平府麗水縣人[1],廣南國政治人物。
生平
武廷芳年少好學,十八歲,昭王阮福瀾時應試第一,但他面部有疤,身形矮小,頭部最大,人稱為「貢頭」,昭王召見後覺得他面目醜陋,說:「可惜有才無相。」放還回鄉,居家時博覽群書,頗通兵法,其時他已五十歲。
哲王阮福瀕年間鄭主鄭梉打算測試南朝人物,於是送贈一個大鼓到廣南國,大鼓木面寫著鍍金「狐不食」三字,哲王感到奇怪,問部屬也不能回答,哲王說:「我聽聞武廷芳博學,他一定知道為何。」於是他得召見,說:「這是北人測試我們。」擊鼓後發覺它和其他鼓一樣無異。哲王問:「木題「狐不食」三個字是什麼意也?」他說:「這是北人隱反之說。狐狸不食就會瘦,用國音反讀就是『木棉』。[註 1]」立刻受嘉獎,即日拜任廣平記錄,充任行邊參謀,管理二衛士兵,跟隨節制阮有進調度討伐鄭軍,攻取乂安七縣。盛德五年(1657年)鄭主鄭梉去世,他奉使前往憑弔。
永壽三年(1660年)張福雄與鄭軍戰敗,乂安新降的士兵多懷異心,阮有進和諸將計劃商議,攻守策略未定,他進言說:「興師討伐應該快而不應久,必以全力爭取天下,只要兵不鈍而利則可全,只在於急攻。現在我軍士兵十萬,千里運糧勢慢,士兵就算不倦於戰爭,也會思於歸路。兵法有云:『利而誘之,彊而避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就是兵者的詭道。況且軍心有變,敵勢已堅,不如回兵圖謀後路。」阮有進聽從他的意見
Remove ads
引用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