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漢大學校史爭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漢大學校史爭議,是指武漢大學在1990年代初期通過行政決策,將其建校起點由原先公認的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前推至1893年的自強學堂,並於1993年隆重舉辦「百年校慶」。這一舉動被部分學者和輿論批評為「篡改校史」「校史造假」。

武漢大學對校史的調整導致其在1983年舉辦了建校70周年校慶,而十年後的1993年又舉辦了建校百年校慶。

修改經過

在1990年代以前,武漢大學官方和社會各界普遍承認其建校時間為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成立之年。1983年,武漢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校慶」,相關文獻和校史記載均以1913年為起點。

進入1980年代末,校內外部分學者和管理層提出應將辦學歷史追溯至1893年的自強學堂。與天津大學(1895年)、北京大學(1898年)建校時間相比,武漢大學的1913年建校時間顯得「年輕」,在高校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百年老校」更有利於形象與資源。

1991年,武漢大學成立「校史研究工作組」,提出「以自強學堂為前身」的方案。研究組主張「地點、校舍、師資延續」,但在人事與制度傳承方面證據不足;部分教師提出質疑,但未被校方採納。

1991年4月2日至4日,武漢大學校友總會在全國範圍內(來自20個地區的校友會負責人)組織召開了一次「武漢大學部分地區校友會負責人座談會」,主題圍繞討論80周年校慶活動展開。會議上,秘書長張清明在《武漢大學校友總會工作報告》中指出:「1993年是母校建校80周年……母校自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以來,迄今已走過近80年曆程」。

1992年,武漢大學黨委常委會和校務會議通過決議,正式將建校年份追溯至1893年,原定於舉辦的80周年校慶,直接改為百年校慶[1]

Remove ads

各方評論

多名學者指出此舉缺乏史料支持,是「行政推動的歷史倒退」。批評者認為,武漢大學在1983年還以1913年為起點,十年後卻突然延長20年,帶有明顯功利色彩。深圳大學教授李均公開撰文,稱此舉「準備倉促、證據不足、論證錯漏百出」,是典型的「校史造假」[2]。媒體將武漢大學視為「高校篡改校史」的典型案例,引發對全國類似現象的反思[3]

支持者觀點

支持者認為武漢大學與自強學堂具有歷史連續性,主要依據如下:

劉經南認為,地點、校舍、設備、檔案和圖書資料的繼承,以及少量師資的延續,特別是分科辦學理念和方式的繼承,加起來體現了一脈相承[4]

武漢大學校方回應稱,有大量史實依據支持延至1893年的校史起算[5][自述來源]。校方認為校史溯源問題在國家教委直接指導下進行過審慎考證[6]

曾昭安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的江漢書院。[註 1]

模糊觀點

武漢原校長王世傑將武大校史追溯到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但也承認方言學堂在武大校史中的地位。1978年,國立武漢大學校友殷正慈在台灣採訪了王世傑校長,並將其訪談記錄整理成《記王雪艇先生談珞珈建校》一文。王世傑在採訪中提到:「武漢大學前身,你們想必都已知道,最早是由方言學堂,而武昌高師,而師範大學,而武昌大學,然後改為中山大學,校址在原來武昌城內閱馬場(原文為「廠」字——筆者注)旁的東廠口。」[8]

反對者觀點

反對者認為,武漢大學與自強學堂唯一的聯繫是武漢大學前身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在1913年創辦時曾使用自強學堂(1902年改名為方言學堂,1911年停辦)的校舍。質疑和批評者包括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等。[9][10][11][12][13][14]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曾先後在方言學堂和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任課的惟有一位多校兼職的外籍語言教師,校方所稱師資上的繼承關係實則薄弱[15]

潘懋元教授和劉海峰教授在《關於武漢大學校史淵源的論證意見》中寫道:「我們一時未能找到其他有關資料加以論證。建議武漢大學最好能找到武昌高師開辦時的籌辦報告或批件之類的文獻或檔案。我們認為,只要這些第一手資料中或武昌高師15年間的其它資料中,有提到與此前的湖北方言學堂有繼承關係,武漢大學校史起算時間上延至1893年的論證便可以成立。」[16]

武漢大學教師吳驍認為,2012年12月8日《湖北日報》刊登的《武大回應:120年校史依據充分》一文存在篡改基本原始史料與憑空捏造的問題[17]

此外,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史教授孫邦華、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梅志罡等人均認為,武大校史存在「注水」的問題[來源請求]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