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殊像寺 (五台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的佛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五台山殊像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台懷鎮西南1公里,為五台山五大禪林(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青廟十大寺之一,因寺內供奉文殊菩薩的真像而得名。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承德殊像寺系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內務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規制在熱河(今承德)興建。
歷史
該寺創建於東晉初年,隨後在「五胡之亂遭回祿,灰飛煙滅」[1]。唐代、元泰定二年(1325年)重修,後毀於大火。現存殿宇為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由鐵林果禪師主持修建,萬曆年間重修。有重修碑記。
1983年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建築

殊像寺山門(天王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供奉彌勒佛、韋陀菩薩。兩側是四大天王。左右兩側為鐘鼓樓。
該寺沒有大雄寶殿,山門內第二座殿宇即正殿文殊殿,立於1.5米高台之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頂層檐下密布三昂七踩斗拱,二層檐下設重昂五踩斗拱。
文殊殿正中佛台上供奉文殊菩薩騎狻猊的塑像,為五台山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高9.87米。文殊胯下狻猊高近4米,身體青色白點,綠色鬃毛環目圓睜,張口作咆哮狀[2]。傳說這是文殊菩薩的真像,塑造此像時,文殊菩薩於天空顯真容,匠人急中用蕎面頭照樣捏制,因此又名「蕎面頭文殊菩薩」。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為此像題匾「瑞相天然」。
殿內的東西山牆和後牆壁上的彩色懸塑,描繪了五百羅漢渡江的故事,總長48米,高6.8米,面積326.4平方米,衣着神態各不相同[3]。
東西配殿祖師殿、伽藍殿分別供奉達摩祖師和伽藍護法菩薩。楹聯分別為「踏蘆一渡脫迷津,面壁九年歸覺路」和「赤面赤心扶日月,青龍青史鎮乾坤」。
大殿南側院內立有明清御碑數通。
後院和東西兩路均為新建的仿古建築,其中藏經閣,三重檐歇山頂,體量遠大於大文殊殿[6]。
Remove ads
保護
1986年8月18日,殊像寺公布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編號2-143[7]。
2009年,殊像寺列為世界遺產的子項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