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倫 (合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伦 (合金)
Remove ads

比倫(billon,/ˈbɪlən/)是一類合金的稱呼,其主要成分是賤金屬(例如),另外含有少量貴金屬(最常見的是銀,但也有金)。它主要用於製作錢幣獎章代幣

Thumb
Abbad II al-Mu'tadid的比倫迪拉姆,(1047–1048年)

這個詞來自法語「bille」,意思是「原木」。[1]

歷史

Thumb
蘇格蘭詹姆斯五世的比倫硬幣(鑄造於1538年至1543年之間)

比倫硬幣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希臘,一直持續到中世紀。在公元前六世紀和五世紀,萊斯沃斯島的一些城市使用由60%的銅和40%的銀製成的硬幣。在古代和中世紀,都存在銀含量低於2%的比倫硬幣。[2][3]

最出名的也許是羅馬帝國的比倫硬幣,公元三世紀,羅馬第納里烏斯和地方的四德拉克馬的逐漸貶值導致這些硬幣中的銀含量下降而青銅含量增加。最終,到公元三世紀下半葉,這些硬幣幾乎完全由青銅組成,只有一層薄薄的銀。[4]

Thumb
1942-45年的Billon鎳幣,帶有「D」鑄幣廠標記和不尋常的顏色。

1942年至1945年發行的傑斐遜鎳幣是被認為是美國的一種比倫硬幣。為了節省用於戰爭的鎳和銅,硬幣的成分改為含銀35%、銅56%和錳9%的合金。這些硬幣很容易通過其顏色和位於蒙蒂塞洛圓頂頂部的大型鑄幣廠標記進行識別。

參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