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安基奴斯環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安基奴斯環形山(Blanchinus)是月球正面崎嶇的南部中央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隕坑,約形成於45.5億年前-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五世紀意大利費拉拉大學民法、教會法、數學及天文學教授暨宮廷占星師喬瓦尼·比安基尼(Giovanni Bianchini,拉丁名:約翰·布蘭基努斯 Johannes Blanchinus,1410年-1469年),1935年該名稱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 |
Remove ads
描述
該隕坑西側毗鄰普爾巴赫環形山、西北靠近拉卡耶環形山、維爾納環形山位於它的南面、西南坐落着雷喬蒙塔努斯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25.32°S 2.44°E,直徑59.9公里[3],深度約2.714公里[4]。
比安基奴斯環形山的外側壁已被後續的撞擊明顯侵蝕、損毀,現已變成一圈由崎嶇的山丘和山脊構成的外環。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210米[1],內部容積約3036.92立方公里[1]。坑內底表接近平坦,沒有較大的醒目撞擊坑,除中心點附近的小衛星坑「比安基奴斯 M」,沿坑底西南散布有少量的細小月坑。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比安基奴斯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