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爾·海伍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尔·海伍德
Remove ads

威廉·達德利·海伍德(英語:William Dudley Haywood;1869年2月4日—1928年5月18日),綽號「大比爾」,是美國工會活動家、世界產業工人聯盟的創始成員和領導人之一,也是美國社會黨全國執行委員會委員、美國共產黨成員。

Thumb
比爾·海伍德,約攝於1913年

9歲時,海伍德在用刀削制彈弓時不慎傷到右眼,導致該眼永久失明;他從未用玻璃義眼替代受損的眼睛,因此在拍照時總是側頭展示左臉。後來,他的叔叔理查德安排他去一處農場做契約勞工,但海伍德並不喜歡這份工作,於是他將自己的名字從「威廉·理查德」改為「威廉·達德利」,以紀念其父親。15歲時,海伍德在幾乎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情況下,便開始進入礦井工作;短暫做過牛仔自耕農後,他於1896年重返採礦業。1886年的乾草市場慘案和1894年的普爾曼大罷工等重大事件激發他對勞工運動的興趣。在20世紀的前20年裡,海伍德參與多場重要的勞工鬥爭,包括科羅拉多勞工戰爭英語Colorado Labor Wars1912年勞倫斯紡織業罷工英語1912 Lawrence textile strike以及馬薩諸塞州新澤西州的其他紡織工人罷工

海伍德是產業工會主義工團主義的積極倡導者。工團主義是一種主張將整個產業的所有工人,不論工種和技術水平如何,統一納入一個工會的勞動理念。這一思想與當時盛行的按手藝劃分的工會制度(如美國勞工聯合會)形成鮮明對比。他認為,所有族裔的工人都應團結在一起,並主張採取直接行動而非政治途徑來推動工人權益[1]

由於海伍德支持使用暴力手段,他經常成為政府檢察機關的打擊對象。1907年,他因涉嫌參與弗蘭克·斯圖能伯格英語Frank Steunenberg謀殺案而遭起訴,但最終未被定罪。1918年,在第一次紅色恐慌期間,他與其他100名世界產業工人聯盟成員因參與反戰活動而被判入獄20年。1921年,在上訴期間獲得保釋的海伍德逃往蘇聯,並在那裡度過餘生,直至1928年去世。在所有美國人中,只有保羅·弗里曼約翰·里德查爾斯·魯登堡威廉·福斯特和海伍德5人被安葬於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