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弗 (賓夕法尼亞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弗(英語:Beaver)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比佛郡的一個自治市鎮和郡治。[2]它位於匹茲堡西北約48公里的比弗河和俄亥俄河的匯合處。 截至2010年人口普查,比弗人口為4,531人。 該市鎮是一個樹城美國社區。[3]
羅伯特·林恩擔任比弗市長58年(1946-2004年),使他成為美國任期最長的市長之一。 這個自治市鎮是有影響力的美國參議員馬修·「老闆」·奎伊的家鄉。
Remove ads
歷史
比弗周圍的這個地區曾經是肖尼印第安人的家園,後來他們被明戈和德拉瓦等群體取代而流離失所。 這是在英法北美戰爭期間有爭議的俄亥俄領地的一部分。
1763年,隨着英法《巴黎條約》的簽訂,這裡被割讓給英國,併入英屬北美殖民地。此前賓夕法尼亞省和弗吉尼亞殖民地都在向這個地區移民,但英國政府為了履行與印第安部落結盟時的條約條款,劃定了禁止墾殖邊界,這一地區位於該線以西,這意味着這個地區的居民必須放棄財產遷回東部,導致當地居民對這一法令的牴觸和對獨立運動的同情。
1776年北美十三個英屬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於1783年與宗主國英國簽訂《巴黎條約》,獲得獨立並建立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地區便成為了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的爭議地區(此時因為西弗吉尼亞州尚未獨立,所以弗吉尼亞的西北部邊界在俄亥俄河一帶),而此前由於兩個殖民地之間的競爭,已經導致這一地區局勢緊張。
後來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兩州簽訂條約,將匹茲堡地區劃入賓夕法尼亞,比佛地區就成為賓夕法尼亞的領土。1800年3月12日,比佛縣成立,該市被指定為縣城,縣名與市名相同,為河狸的英文名。
19世紀中後期,由於匹茲堡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阿勒艮尼河和俄亥俄河沿岸地形崎嶇和缺少建設用地,比佛所在地區很快因為臨河而受到工廠投資者的青睞,因此這裡變成了一片工業地區及其居民區。然而由於二戰後美國重工業衰退,外國的競爭及本國越來越嚴格的環保和勞動法規導致匹茲堡地區中小型傳統工業企業倒閉,比佛也陷入了衰退和人口流失的困境。
Remove ads
人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