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毛里求斯角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毛里求斯角鴞(學名:Otus sauzieri)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鴟鴞科角鴞屬的鳥類,也被稱為毛里求斯貓頭鷹(Mauritius owl)、毛里求斯蜥蜴貓頭鷹(Mauritius lizard owl)、康默森貓頭鷹(Commerson's owl)、索齊耶貓頭鷹(Sauzier's owl)或牛頓貓頭鷹(Newton's owl),是毛里求斯馬斯克林群島的特有物種。人們通過Mare aux Songes沼澤的一批亞化石骨骼、德·若西尼於1770年繪製的詳細草圖、朱利安·德雅爾丹於1836年對其的同樣詳細的描述以及一些關於貓頭鷹的簡短報告,才得知其存在,最早見於威廉·范·韋斯特贊(Willem van Westzanen)於1602年的報告和馬特列夫於1606年的報告。
Remove ads
分類
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確並無有關貓頭鷹描述的記錄,從而導致了巨大的混亂,尤其是骨化石指向無耳簇的林鴞或倉鴞,而圖像和描述卻明確顯示有耳簇存在。以至於人們長期以來認為該島有2種甚至3種貓頭鷹。
原先認定為倉鴞(Tyto newtoni)是根據一具疑似該物種雄性個體的跗跖骨得出,而毛里求斯貓頭鷹的正模標本卻似乎是一副體型較大的雌性鳥骨,而這隻鳥既不是林鴞,也不是倉鴞。反而這些被稱作馬斯克林貓頭鷹的Mascarenotus屬物種很可能是角鴞譜系的成員。毛里求斯貓頭鷹是該屬中最大的物種,總長度約為60厘米。其學名是為了紀念泰奧多爾·索齊耶 ,他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第一批骨骼。
2018年,盧沙爾及其同事進行的一項DNA研究發現,Mascarenotus屬的貓頭鷹均屬於角鴞屬,因此被歸於該屬下。下面的支序圖顯示了毛里求斯角鴞的位置: [2]
| ||||||||||||||||||||||||||||||||||||||||||||||||||||
Remove ads
滅絕


在人類定居前,毛里求斯角鴞是該島最大的食肉動物。因此,與當地其他鳥類不同,它並沒有受到貓、鼠和食蟹獼猴等捕食者入侵造成的太大影響。在19世紀30年代,該物種似乎經常於該島東南部的蘇亞克和居爾皮普正東的邦布山(Montagnes Bambous)之間被發現,最後目擊為1837年的數次遭遇。然而,由於甘蔗、茶葉的種植侵占了棲息地,加之盲目獵殺,該物種迅速消失。1859年,喬治·克拉克(George Clark)認定其已經滅絕。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