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寶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江寶釵台灣學者作家,生於新北市新莊,送養於移居三重的高雄人,成長於台北市,就業於嘉義。現任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教授兼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中心主任、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副主任。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先後歷任4任所長,並帶領台文所轉型為「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並曾任中文系系主任、代理文學院院長。

事实速览 江寶釵, 羅馬拼音 ...

江寶釵是重要的臺灣文學學者,她在中正大學創立台灣文學研究所,推廣台灣文學。研究主題與專長則跨民間文學、臺灣古典文學、臺灣現當代文學與文學理論,古典文學以漢詩為主,現當代文學則著力於小說研究,擅以結構分析及文化建構的觀點從事現當代文學批評。早期即關注民間文學,多年來更是投入田野調查、閩南語諺謠、故事的採錄、整理、研究,同時介入文學史志的撰寫工作,並且投入文化觀光旅遊的創意產業。[1]有鑑於近年來的學術亂象,江寶釵自費巡講,展開「學術倫理」推廣活動,陸續在台大、成大、清大、中興及中正大學等五校發表論文、演講及座談會。[2][3]

Remove ads

簡介

求學

  • 三重國小畢業。
  • 三重明志國中畢業。
  • 北一女中畢業。
  •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畢業。
  • 2001年美國聖塔芭芭拉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
  • 2007年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
  • 2010-11年美國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訪問學人(臺灣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獎學金、美國傅爾布萊特基金會旅行演講獎助)。

教學與研究

台北縣新莊國中

  • 於新莊國中實習期間,與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汪靜明為該校「生物科學研習社」主編《苖圃》年刊,為第一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態文學刊物。

中正大學校內教學/研究中心

獲獎

  • 江寶釵,中山文藝創作獎,1991:《不只一扇窗》(散文集)。
  • 江寶釵,文建會現代文學研究獎,1993-1995。
  • 江寶釵,教育部文藝創作獎,1994:〈念舊〉(散文)。
  • 江寶釵,臺灣省散文創作獎,1998。
  • 江寶釵,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1999。
  •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市民間歌謠集》,二書獲國立台灣文獻會優良本土刊物,1999.06。
  • 江寶釵,臺灣本土文獻貢獻獎,2000。
  • 江寶釵,臺灣文學論文獎助,碩論指導2002【3篇】、2003、2007、2010、2011。
  •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優良獎,2005 學年度。
  • 江寶釵,臺灣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資深學者赴美研究獎學金,2010.09.01-2011.07.30。
  • 江寶釵,美國傅爾布萊特基金會旅行演講獎金,2010.08.01-2011.07.31。
  • 江寶釵,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2013.08.01-2015.07.31;2018。
  • 江寶釵,《嘉義文獻》38期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04 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類」,2015。
  •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術著作獎勵,2008-2018。
  •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產學合作績優獎,2017。
  • 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社會參與貢獻獎,2018
Remove ads

創辦臺灣文學研究所

2000年,推動中正大學設置臺灣文學研究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3年獲教育部同意成立,並開始招生;擔任任代理所長,2004年擔任所長。[4] 2005年台灣文化學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成立並進行招生。

學術倫理研究

2001年,江寶釵向國家單位申請一項著作獎勵,遭檢舉有抄襲疑慮,此案後證明屬於引注慣例,在審查會議中並未成立,但也令她思考「何為抄襲」、「如何定義抄襲」的學術議題,遂將抄襲納入研究範疇;並在2006年到2007年接受科技部人文學研究中心委託,邀請中文史等學門召集人一起對中文書寫的學術倫理進行討論,並成立「中文書寫學術規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網站,可說是最早投入中文書寫學術倫理的學者。2016年,在累積了15年對「學術倫理」的研究能量後,她自費巡迴演講,告訴大家怎樣不抄襲,以導正歪風。[5]同時發表研究論文,並在2022年完成專書 《中文書寫創襲傳統與學術倫理》(臺北:遠流)。

臺灣文學研究所改名

為因應少子衝擊與高等教育對社會責任的思考,2015年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改名為「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課程強化實務、創作等面向,引來朱宥勳[6]、顏訥[7]等人的質疑,中正台文所浦忠勇[8]助理教授發言捍衛;但討論並未擴大。


著作目錄

學術專書

  • 江寶釵. 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 嘉義: 嘉市政府文化局. 1998.
  • 江寶釵. 臺灣古典詩面面觀. 台北: 巨流. 1999.
  • 江寶釵. 從民間文學到古小說. 高雄: 麗文文化. 1999.
  • 江寶釵. 白先勇與台灣當代文學史的構成. 台北: 駱駝. 2004.
  • 江寶釵.嘉義市志卷八語言文學志文學篇.嘉義:嘉義市政府.2005.
  • 江寶釵.嘉義縣志文學篇.嘉義:嘉義市政府.2009.
  • 江寶釵.台灣全志卷十文化志文學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 江寶釵.真假、愛情與悲劇:紅樓夢論集.台北:文水.2015.
  • 江寶釵.地方精靈的記憶與再現:臺灣現代文學論集.台北:文水.2015.
  • 江寶釵. 傳統性、現代性與殖民性的遘接與調適: 連橫文學研究. 臺北: 臺灣學生. 2019.
  • 江寶釵.語言、國民性與文學場域的建構: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學論.卷一. 臺北:文水. 2020.
  • 江寶釵、謝崇耀. 語言、國民性與文學場域的建構: 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學論.卷二. 臺北: 文水. 2020.
  • 江寶釵、方慧臻.文化觀光與創意產業.臺北:文水,2020.
  • 江寶釵著.中文書寫創襲傳統與學術倫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北:遠流. 2022.
  • 江寶釵. 詩的旅程:詩言志、詩教與詩義. 台北:允晨文化. 2025
Remove ads

專書論文

  • Rollins Bart. The Murdering Woman in a Chinese/Taiwanese Cultural Context: Li Ang's The Butcher's Wife. 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of Women Who Murder. New York, 2010.9, p.115-p142.
  • Rollins Bart. Eileen Chang and the Chinese Diaspora: Re-Defining Chineseness. Defining and Re-Defining Diaspora: From Theory to Reality. Oxford, UK, 2011.9, p.1-p.22.
  • Pao-Chai Chiang、Hui-Chen Fang. Linking innovation to cultural product design: An empirical study of Alishan Tsou tribe in Taiwa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MSIE2014), Hongkong, 2014. MOST 102-2420-H-194-004. 【EI】.
  • 江寶釵.從李德和研究看台灣古典詩研究跨世紀後的積累與變遷. 第十一屆馬來西亞漢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 2016.
  • 江寶釵.八景詩的移動:從東亞到臺灣所反映的文化意義. 研討會專題演講. 漢詩與區域文學:第三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漢學研究會.2019.
  • 江寶釵.中國述學體書寫之創襲爭議探析. 滋蘭九畹,樹蕙百畝:2016年柯慶明教授壽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秀威資訊.2020.
  • 江寶釵.反思二十年來台灣方志文學篇纂修的若干現象. 臺灣地方志研究(1999-2019).臺北:中研院.2021.05.
  • 江寶釵.雞林有價:論連橫的詩歌體勢、鄉愁書寫與群我交流.風雅傳承:民初以來舊體文學論集(第二輯).香港中文大學.2021.頁365-392.

期刊論文

  • 江寶釵.自道家學說演申之文學觀念.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99卷.1984.頁9-14.
  • 江寶釵.老莊與神仙思想之關係研究.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207卷.1985.頁25-30.
  • 江寶釵.論早期文學中之生命不滅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29卷.1985.頁809-909.
  • 江寶釵.神仙思想之始源初探.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13卷.1985.頁41-45.
  • 江寶釵.孔孟思想中的永生觀念.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19卷.1986.頁16-21.
  • 江寶釵.自群經之禮樂思想觀殷周人文理念之升沈. 孔孟月刊. 第293卷.1987.頁3-8.
  • 江寶釵.大稻埕、霞海城隍與靈安社.民俗曲藝.第47卷.1987.頁91-101.(Tssci、THCIcore)
  • 江寶釵.國語流行歌雛論.民俗曲藝.第51卷.1988.頁109-117.(Tssci、THCIcore)
  • 江寶釵.陶淵明「桃花源」的締造歷程與象徵意義. 國立中正大學學報.1991.頁63-90。(THCI Core)
  • 江寶釵.屈原的繼承、創新與影響.大陸雜誌.第85卷. 1992.頁33-41.
  • 江寶釵.試論民間故事之定義與特色. 國文天地. 第98卷. 1993.頁48-52.
  • 江寶釵.論中國文學中「考驗貞潔」之故事類型及其意涵. 中國學術年刊. 第14卷.1993.頁211-235.(THCI Core)
  • 江寶釵. 從「辨騷」到「變乎騷」——朝向一個文學史觀的建立.中國學術年刊. 第15卷.1994.頁183-212.(THCI Core)
  • 江寶釵. 論寶黛愛情悲劇的成因及其象徵意義. 中國學術年刊. 第17卷.1996.頁287-299.(THCI Core)
  • 江寶釵.中國古小說的起源、興盛與發展試探. 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1996.頁99-137.(THCI Core)
  • 江寶釵.白先勇小說中的投水事件與憂國傳統.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5卷.1997.頁128-143.(THCI Core)
  • 江寶釵.論白先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社會關係與內在心理. 中國學術年刊.第18卷.1997.頁367-387、446.(THCI Core)
  • 江寶釵.「紅樓夢」詩社活動研究——性別文化與遊戲美學的呈現.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卷.1997.頁71-93.(THCI Core)
  • 江寶釵.「文心雕龍」中的民間文學觀. 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1997.頁115-137.(THCI Core)
  • 江寶釵. 論張愛玲小說的通俗性. 中國學術年刊.第20卷. 1999.頁535-551、615.(THCI Core)
  • 江寶釵. 張文環「閹雞」中的民俗與性別意識. 中國學術年刊. 第21卷2000. 頁447-464、551.(THCI Core)
  • 江寶釵.從臺灣日據時期小說中「自然」的三種形態看張文環「夜猿」的殊異性.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0.頁185-215.(THCI Core)
  • 江寶釵. 期待一本不同的臺灣文學史:語言與書寫評價的矛盾性. 臺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2卷. 2001.頁1-4。
  • 江寶釵.雲嘉地區的民間文學管見.國文天地.第190卷.2001.頁67-71.
  • 江寶釵.時間、空間與主體性的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 中外文學.2001.頁82-105.(THCI Core)
  • 江寶釵. 臺灣漢詩言說現地的建構與離散——嘉義李德和的「文藝沙龍」研究. 國文學誌. 第8卷. 2004. 頁117-134.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藝旦養成教育之書寫研究——以「三六九小報花系列」為觀察場域.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2004. 頁29-63.(THCI Core)
  • 江寶釵. 重省五○年代臺灣文學史的詮釋問題——一個奠基於「場域」的思考.東華漢學.2005.頁319-347.(THCI Core)
  • Chiang, Baochai;J. B. Rollins. Stories of Taiwanese Women by Tzeng Ching-wen. World Literature Today, 9, 2007,p72-p73.(A&HCI)
  • Chiang, Baochai;Rollins, J. B. Needs Deprivation and the Pre-Oedipal Mother in Li Ang's The Butcher's Wife. 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36(3), 2009.9, p256-p273。
  • 江寶釵. 我要回來再唱歌——從階層書寫論「隱含作者」在鄭清文小說文本中的實踐. 文與哲.2009.頁379-400.(THCI Core)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對世務之肆應——以連橫的漢學傳播事業為觀察核心. 成大中文學報.2009. 頁81-117.(THCI Core)
  • 江寶釵、謝崇耀.從瀛社活動場所觀察日治時期臺灣詩社區的形成與時代意義. 中國學術年刊.2010. 頁209-255.(THCI Core)
  • 江寶釵. 臺灣海洋諺語所反映的濱海地區日常生活. 東華漢學.2011.頁143-172.(THCI Core)
  • 江寶釵. 向文化大傳統的回歸與變奏——連橫對臺灣古典詩「正典」的追尋. 東吳中文學報. 2011.頁249-280.(THCI Core)
  • 江寶釵. 論台灣傳統文人社群「行動力」的興微與變遷:以「臺灣文社」暨《臺灣文藝叢誌》為觀察核心. 文學評論. 第4期. 2011.(CSSCI)
  • 江寶釵.論臺北城的殖民現代性——以市區改正與新興建築為觀察核心.文與哲.2012.頁409-446.(THCI Core)
  • Chiang, Baochai;Rollins, J.B.;Wang, Jing. Cultural Self-Translation and Chinese Globalization: Eileen Chang's Yuan nü and The Rouge of the North. 香港翻譯學會《翻譯季刊》第53、54期,2009.12,頁73-92.
  • Rollins, J. B;Chiang, Baochai. Dialectical Narrative Strategy and the 「Angel of History」 in Two Early Stories by Huang Chun-ming. 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2012.9, p.113- p.137. (A&HCI)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詩話編輯、校注與研究價值述略.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2012.頁133-168.(THCI Core)
  • 朱芳源、徐清文、江寶釵. 庶民口傳的隙頂歷史.嘉義縣文獻.2013.頁137-161.
  • 浦忠勇、江寶釵、嚴新富. 從植物誌到民族植物誌——兼及阿里山鄒民族植物與生活空間之關係探討. 嘉義縣文獻. 2013. 頁122-136.
  • 江寶釵、方慧臻. 中正大學城的興起與地方觀光產業發展可能性初探. 嘉義縣文獻. 2013. 頁26-48.
  • 江寶釵、謝崇耀. 從日治時期「全島詩人大會」論臺灣詩社的轉型及其時代意義. 中正漢學研究. 2013. 頁327-359.(THCI Core)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對語言使用的主張暨其平議. 東吳中文學報. 2013.頁245-264.(THCI Core)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國民性論述暨其意義. 淡江中文學報. 2014. 頁205-236.(THCI Core)
  • 江寶釵. 黃得時的臺灣古典文學史論暨其相關問題.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2014. 頁191-222.(THCI Core)
  • 江寶釵、方慧臻、周育叡. 文化創意觀光產品設計初體驗——以阿里山鄒族部落為例. 嘉義研究. 2014. 頁105-135.
  • 浦忠勇、江寶釵. 命名、利用與分類:阿里山鄒族植物初探. 嘉義研究. 2014. 頁217-248.
  • 江寶釵、謝崇耀.「全島詩人大會」在嘉義市舉辦之過程考察. 嘉義市文獻. 2015. 頁135-152.
  • 江寶釵、羅林. 上海風華:文化變遷下的反宏觀敘事——張愛玲與王安憶小說的相似與不同. 南國學術. 2015. 頁154-164.(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
  • 江寶釵. 生活在「他齋」——論陳夢林纂修《諸羅縣志》之特色暨其內蘊與價值. 東吳中文學報. 2015. 頁147-168.(THCI Core)
  • 江寶釵. 論邱坤良《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中地方精靈的記憶與再現. 戲劇學刊. 2015. 頁7-24.(THCI Core)
  • 江寶釵. 論連橫「地方」書寫中的兩種方式與寓意:以〈臺灣史跡志〉、〈臺南古蹟志〉為觀察核心. 中正漢學研究. 2015. 頁129-159.(THCI Core)
  • 江寶釵. 臺灣閩南語謠諺中反映的性別意識. 臺灣文學學報. 2016. 頁1-32.(THCI Core)
  • 江寶釵. 黃媽典暨其東石自動車株式會社. 嘉義市文獻,2017.頁15-30.(THCI Core)
  • 江寶釵. 論連橫對臺灣藝旦文化的考釋與述作. 臺灣文學學報. 2017. 頁33-61.(THCI Core)
  • 江寶釵、羅德仁. 原住民學研究理論之商榷:從後殖民理論到華語語系的思考. 臺灣文學學報. 2019. 頁159-192.(THCI Core)
  • 江寶釵. 中西書寫倫理的差異與衝突——以宋代為中心的考察. 南國學術.2020. 頁216-229.(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
  • 江寶釵. 論文學史述作的學術倫理——從楊雲萍批判黃德時之「剪刀漿糊」說起. 東吳中文學報.第40期. 2020. 頁117-142.(THCI Core)
  • 江寶釵.學述,述學與陳湛銓:對當代臺灣學審體制的微反思.鵝湖.47卷10期. 2022.04.頁a2.

通俗類

  • 江寶釵. 追尋傳奇——評吳錦發《春秋茶室》.文訊. 第35卷. 1988. 頁161-164.
  • 江寶釵. 冰山底下的真相——評呂則之《雷雨》.文訊.第36卷. 1988. 頁160-164.
  • 江寶釵. 充滿行動張力的沙河之流︰陳燁印象. 文訊. 第40卷. 1989. 頁120-122.
  • 江寶釵. 在寂寂停頓中——評楊牧的散文集《亭午之鷹》. 中外文學. 1996. 頁167-173.(THCI Core)
  • 江寶釵. 歎惜張愛玲. 聯合文學. 第150卷. 1997. 頁66-67.
  • 江寶釵. 開闢一片活水田——訪胡萬川先生,談民間文學. 文訊. 第155卷. 1998.頁69-72.
  • 江寶釵. 正視經典陌生化的危機. 文訊. 第162卷. 1999. 頁10-11.
  • 江寶釵. 一種自主自在的遊戲——張大春《小說稗類》.文訊. 1999. 頁34-35.
  • 江寶釵. 仗劍江湖載道行——記李豐楙先生的學術之旅. 文訊. 第166卷. 1999. 頁95-97.
  • 江寶釵. 行行重行行——臺灣文學二十世紀的回眸,二十一世紀眺望. 文訊. 第167卷. 1999. 頁57-59.
  • 江寶釵. 戀戀鄉城——「區域文學史」撰述經驗談. 文訊. 第174卷. 2000. 頁45-47.
  • 江寶釵. 區域文學史的另類書寫——從「嘉義市志文學篇」的纂編說起. 文學臺灣. 第40卷. 2001. 頁46-52.
  • 江寶釵. 走過的痕跡——嘉義地區文學的採集、調查、整理與研究概述. 漢學研究通訊. 第74卷. 2000. 頁188-195.(THCI Core)
  • 江寶釵. 一生長做看花人——札記白先勇先生的人與書. 聯合文學. 第211卷. 2002. 頁156-160.
  • 江寶釵. 長耕臺灣文學——杜國清及其「臺灣文學英譯叢刊」評介. 文訊. 第201卷. 2002. 頁12-14.
  • 江寶釵. 與文學傳媒結緣——談臺灣新文學期刊的研究. 文訊. 第213卷. 2003. 頁13-14.
  • 江寶釵. 黃得時的二、三事(一九三七以前). 北縣文化. 第83卷. 2004. 頁22-30.
  • 江寶釵. 閱讀袁哲生. 聯合文學. 第236卷. 2004. 頁118-127.
  • 林鎮山、江寶釵.「春雨」的「秘密」:專訪元老作家鄭清文. 文學臺灣. 第52卷. 2004. 頁119-148.
  • 雷家驥、阮忠仁、吳昆財、陳文尚、吳育臻、陳美玲、李佩倫、陳淳斌、王明燦、林德政、翟本瑞、楊弘任、張峻嘉、張建俅、張秀蓉、顏尚文、江寶釵、蕭藤村、李淑卿、明立國、李奉儒、林明地、楊維真、楊宇勛. 《嘉義縣志.大綱修訂總說明. 嘉義縣文獻. 2005. 頁22-61.
  • 林鎮山、江寶釵. 「春雨」的「秘密」——專訪元老作家鄭清文. 文學臺灣. 第53卷. 2005. 頁65-103.
  • 尤靜嫺、江寶釵. 遊目歐美,遊心臺灣——從林獻堂「環球遊記」看臺灣遲到的現代性. 文訊. 第232卷. 2005. 頁56-57.
  • 江寶釵. 傳統舊詩詞,網路新知識——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啟用誌言. 文訊. 2005. 頁16-18.
  • 江寶釵. 萬燭光搖祝嶺東——張達修的遊阿里山詩析逑. 嘉義縣文獻. 2005. 頁168-171.
  • 江寶釵. 錯愛——我對「理論重要嗎?」的一些看法. 文訊. 2006. 頁35-37.
  • 林鎮山、江寶釵. 意圖與策略(上)——鄭清文先生訪談錄論〈玉蘭花〉.文學臺灣. 2006. 頁170-211.
  • 林鎮山、江寶釵. 意圖與策略(下)——鄭清文先生訪談錄論〈玉蘭花〉. 文學臺灣. 2006. 頁63-78.
  • 江寶釵. 蘭記在嘉南地區的活動. 文訊. 2007. 頁65-67.
  • 江寶釵. 官方出版品觀察報告(1999-2007). 文訊. 2009. 頁64-67.
  • 江寶釵. 在破折號之號——我對當前臺灣文學議題的觀察與管見. 文學臺灣. 2014.頁229-235.
  • 陳萬益、柯慶明、李魁賢、鄭邦鎮、莊萬壽、彭瑞金、周益忠、翁聖峰、江寶釵、吳昭明、黃美娥、趙偵宇、蕭明治. 「臺灣文學學科體制化的回顧與思考」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 臺北文獻(直字).2014. 頁1-61.
  • 林啟屏、賴錫三、毛文芳、江寶釵. 「乙未孟冬 清談沙龍」南渡終點.東亞啟航:《1949禮讚》悅讀會(實錄). 中正漢學研究, 2015.2. 頁323-356.(THCI Core)
  • 楊儒賓、胡曉真、江寶釵、毛文芳、侯汶尚. 「丙申孟冬 清談沙龍」微物收藏:一個知識人建構文化版圖的方法(實錄). 中正漢學研究. 2017. 頁203-233.(THCI Core)
  • 謝世民、賴錫三、陳國榮、胡曉真、林啟屏、江寶釵、毛文芳、陳厚任.「丁酉孟冬 清談沙龍」——散步.行遠:臺灣人文舒活新思維(實錄). 中正漢學研究. 2017. 頁207-233.(THCI Core)
  • 林啟屏、賴錫三、毛文芳、江寶釵、張書豪、曾若涵、賴柯助、陳韻.「戊戌仲夏 清談沙龍」中國近世知識分子的在家與離散(實錄). 中正漢學研究. 2018. 頁257-285.(THCI Core)
  • 江寶釵. 浪濤盡,多少新生意?——大學文創系所的教學與現況述略. 文訊. 第421期. 2020.頁54-57.
  • 江寶釵.【人物春秋】懷念作家〈傷悼啟文〉.文訊. 第432期. 2021.10. 頁140-142.
  • 江寶釵.【本期專題】拈花示現——白先勇文學教學誌述. 文訊. 第433期. 2021.11.頁5-8.
  • 江寶釵. 追述林正弘先生與台灣文學因緣:蘭若生春陽,涉冬猶盛滋. 文訊.第441期.2022.07. 頁104-106.

研討會論文

  • 江寶釵、張淵盛. 市廛況味已深諳,老愛林泉不算貪──詩,張達修的山水詩老張達修.「海峽兩岸台灣文學史」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主辦. 2005.10.16-18.
  • 江寶釵.《牡丹亭》對身體的不滿與追求──從湯顯祖到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研討會. 江蘇:八大高校聯合舉辦. 2005.07.10.
  • 江寶釵. 從文學期刊重估台灣文學思潮(1945-1960).「台灣文學與英譯」國際學術研討會. 美國加州: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台灣研究中心主辦. 2005.09.24.
  • 江寶釵. 生事歸清恬──張達修生平作品與比興物色. 張達修暨同時代漢詩人學術研討會. 南投:國立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05.06.25.
  • 江寶釵、許劍橋. 如何製造浪漫──韓劇《Full House》(浪漫滿屋)的感事結構與感知結構. 交流與互動:上海、漢城(首爾)都市文化比較學術研討會. 上海: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辦. 2005.10.20-24.
  • 江寶釵. 影響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現代文學》與60年代現代主義文學. 台灣文學傳播全國學術研討會. 台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06.05.12-13.
  • 江寶釵. 台客文化的後殖民觀點.台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硏討會. 韓國首爾:韓國高麗大學中國學研究所主辦. 2006.07.07.(由羅林教授代為宣讀)
  • 江寶釵、J. B. Rollins (2006, May). Cross-Cultural Reading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zeng Ching-wen. 第二屆經典人物-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灣文學館籌備處、教育部主辦.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東亞系合辦. 2006.05.27-28.
  • 江寶釵、林鎮山.「現代英雄」:與鄭清文先生論龐大的影子. 第四屆加州大學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美國加州: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園世華文學研究中心主辦. 2007.10.16-18.
  • 江寶釵. 遊民、族群與械鬥─雲嘉民間文學的區域特色. 2007文學『南台灣』學術研討會. 嘉義: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07.11.13.
  • 江寶釵. 文學與文化對位—從南台灣的區域整合研究說起(專題演講). 2007文學『南台灣』學術研討會. 嘉義: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07.11.13.
  • 江寶釵、J. B. Rollins (2007, Nov). A Cross-Cultural Reading on Li-Ang. 2007文學『南台灣』學術研討會. 嘉義: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 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07.11.13.
  • Sophie Marie Rollins, 江寶釵 (2008, May). Missing the Mark: Chinese-English name translation.「黃春明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 嘉義:中正大學主辦. 2008.5.31.
  • 江寶釵. 清代文人宦台海洋敘事中的抒情形態於中國詩學典範的承變. 中文書寫典範之追尋工作坊. 美國. 2011.04.
  • 江寶釵 (2011, Jan). Hsia Yu's Postmodern Polyglot Poetry.. Presented at the 126th MLA Annual Conventio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 江寶釵 (2012, Mar).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in Eileen Chang’s Writing on the Foreign. 2012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美國.
  • 江寶釵 (2012, Jun). Chinese Writers in Exile: Eileen Chang and Gao Xingjian. . Fifth Global Conference on Diasporas, Exploring Critical Issues. , 英國:Mansfield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UK).
  • 江寶釵. 善男子的負面邏輯──論陳克華書寫中的性政治與隱喻. 第五屆經典人物陳克華學術研討會:騎鯨少年的詠唱史.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12.3.9-10.
  • 江寶釵. 張愛玲港/海時期華洋書寫的文化意義. 2012 海峽兩岸華文文學學術研討會. 桃園. 2012.04.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詩話家的語言書寫主張──從土語到世界語的轉變.「區域交流與中文書寫典範的追求」國際學術研討會.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2012.5.25.
  • 浦忠勇、江寶釵. 從指定「鄒族戰祭」為無形文化資產的一些討論〉,看得見的文化傳承:保存無形文化資產研討會. 新北:新北市十三行博物舘. 2012.10.
  • 江寶釵,謝崇耀. 從日治時期「全島詩人大會」論台灣詩社的轉型及其時代意義. 2012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2012.11.29-30.
  • 江寶釵. 中文學術書寫中的創襲研究. 漢語人文學術的現狀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 澳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南國人文研究中心主辦. 2012.11.26.
  • 江寶釵. 生活在「他齋」──論陳夢林暨其纂修《諸羅縣志》的特色. 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二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及清代學術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辦. 2012.11.17-18.
  • 江寶釵. 從存在、遊走與身分位置的想像論當代臺灣知識分子的道路:以白先勇為例. 白先勇的文學寫作與文化實踐兩岸三地研討會. 北京: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主辦. 2012.11.10-11.
  • 江寶釵. 日治時期台灣民族文藝的想像與流動.「現當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反思與重構」國際高端學術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哈佛大學東亞系主辦. 2012.12.8-9.
  • 江寶釵. 三屋父子遺臺文物觀察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日常生活. 第八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時空流轉:文學景觀、文化翻譯與語言接觸」.臺北:台灣師範大學主辦. 2013.09.
  • 浦忠勇、江寶釵. 命名、利用與分類:阿里山鄒族植物初探. 第九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 嘉義:嘉義大學主辦. 2013.10.
  • 江寶釵、方慧臻、周育叡. 文化創意觀光產品設計初體驗——以阿里山鄒族部落為例. 第九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 嘉義:嘉義大學主辦. 2013.10.
  • 江寶釵.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原真性傳承保護研究. 第三屆海峽兩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論壇. 廈門:廈門理工學院主辦. 2014.05.31.
  • 江寶釵. 民俗與科技的對話─以阿里山鄒民族植物與生活空間為例. 第十一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傳統工藝論壇. 赤峰:內蒙古師範大學主辦. 2014.07.
  • 江寶釵. 論陶淵明對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性與意義:兼及臺灣女性詩人李德和的仿陶作. 生態文明與中國陶淵明研究會. 江西:師範大學當代文藝形態學研究基地. 2015.08.06-11
  • 浦忠勇、江寶釵. 鄒民族狩獵文化中的禮與法. 海峽兩岸少數民族研討會. 山東:曲阜. 2015.10.
  • 浦忠勇、江寶釵. 原初的禮、法、器-台灣阿里山鄒族的飲食文化. 第五屆亞洲食學論壇之禮、法、器. 山東:曲阜市人民政府、浙江工商大學主辦. 2015.10.16-18.
  • 江寶釵. 述作、評騭與贈答-連橫的紅粉交遊與性別想像. 臺灣文學的抗日意識與原鄉情懷. 福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2015.10.28-31.
  • 江寶釵、 J.B. Rollins (2016, Oct). Cultural Reductionism & Identity Subvers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5th Asia-Pacific Forum on Translation & Intercultural Studies。
  • 江寶釵、方慧臻. 翻轉的可能:從阿里山鄒族無形資產的教育體制說起. 第四屆民族文化遺產論壇. 2016.12.
  • 江寶釵. 韓國漢學家李家源與台灣文人的交流、活動與書寫. 淵民先生誕辰百周年記念國際學術大會. 2017.04.
  • 江寶釵、羅德仁 (2017, Jun). Representations of Indigenous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017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 江寶釵 (2017, Oct). The Ways for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to Return Ho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culturality and indigenous cultural writings in Taiwan。
  • 江寶釵、J B Rollins (2018, Jul). Politically-Activated Alterations in Aesthetic Response to Taiwanese Eight-View Poetry. Literature 2018 (ICL), 馬來西亞。
  • 江寶釵 (2018, Sep). Construction of Object, Place and Taiwan Consciousness. Taiwan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台北:中央研究院.
  • 江寶釵. 如何在地,怎樣創藝?──阿里山觸口遊客中心的營運模式. 第三屆京台學者共研會.
  • 江寶釵. 文學致用,創意加值-從三個故事說起. 第五屆中國民族文化遺產論壇暨高峰論壇. 海南三亞. 2018.9.20-27.
  • 江寶釵. 雞林有價:論連橫的詩歌體勢、鄉愁書寫與群我交流. 第二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 2018.9.7-8.
  • 江寶釵. 詠史懷古:論連橫時空旅遊書寫中所反映的自我與家國關係. 第三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國際研討會.
  • 江寶釵. 文學用世,故事行銷. 第五屆中國民族文化遺產論壇. 中國海南島.
  • 江寶釵、方慧臻. 山美社區文化觀光營運模式創新之研究. 台灣文學學會2018年會暨研討會.
  • 江寶釵. 臺灣漢文書寫的類型暨其所反映的實用美學:以《雅堂文集》為例. 第四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臺灣八景重劃的殖民現代性意義. 文學地理學與臺灣文學研究新視野研討會. 廈門. 2018.11.16-18.
  • 江寶釵. 論蘇軾追和、櫽括陶淵明的典範意義. 2019年陶淵明與生態文明國際研討會. 中國宜春. 2019.08.25-29.
  • 江寶釵、羅德仁. 局外內視者的現實、表演與反思. 2019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台中,2019.11.23-24.
  • 江寶釵. 言說、詞場與樂園. 第五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2019.11.23-24.
  • 江寶釵. 從八景詩吟誦談台語詩的聲韻與聲情. 第五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嘉義:中正大學. 2019.11.22-23.
  • 江寶釵. 反思二十年來台灣方志文學篇纂修的若干現象. 近二十年臺灣地方志成果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中研院. 2019.11.21-22.
  • 江寶釵. 穿越疆界的難題. 2020科技部人類學及族群研究學門成果發表會議. 2020.10.31-11.01.
  • 江寶釵. 當地景遇見大數據. 2020國際大數據產學前沿應用教學研討會. 台北. 2020.12.10-11.
  • 江寶釵. 日治台灣菊文化的傳譯. 臺灣文學史編輯與纂寫國際研討會.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2021.11.19.
  • 江寶釵. 日治時期諸峰醫院產婆講習所與張李德和的漢詩事情.「醫者、醫館、醫者町」研討會. 嘉義. 2023.05.06.
  • 江寶釵. 梅山太平的文學痕跡. 文訊. 456期. 2023.10. 頁65-67.
  • 江寶釵、羅德仁、王柏青. 當逐鹿不逐鹿.「台灣文學與跨媒介轉譯」研討會. 台北. 2023.10.14.
  • 江寶釵. 時間荒野裡那些花紅的記憶. 收錄於陳凱琳《恆河沙數的我和她》.台北:蓋亞文化. 2023.09.20.
  • 江寶釵. 逐鹿可食地景的推動、公民參與暨創新科技. 原住民知識、現代科學與永續發展研討會. 台北. 2023.09.04.
  • 江寶釵、王柏青. 災後阿里山鄒逐鹿可食地景的創新想像與推動.「邁向臺灣部落永久屋的永續環境建構」工作坊. 嘉義. 2022.10.01.
  • 江寶釵. 從八景文化內蘊的建構看新竹八景的變遷暨其意義. 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新竹:清華大學. 2023.11.10-11.

研究計畫

國科會(科技部)

  • 江寶釵,〈席慕蓉作品中的女性特質與通信性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許劍橋,1998.08-1999.02。
  • 江寶釵,〈鍾理和作品中的女性關懷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廖雅婷,1997.07-1998.02。
  • 江寶釵,〈嘉義詩人賴惠川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幹上傑,1999.07-2000.02。
  • 江寶釵,〈嘉義賴家文學調查、整理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謝佳琪,2000.07-2011.02。
  • 江寶釵,〈古都新城-朱天心〈古都〉的空間結構與時代感受之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賴奕倫,2002.07-2003.02。
  • 江寶釵,〈鷗社暨《鷗社藝苑》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張瓊月,2003.07-2004.02。
  • 江寶釵,〈黃凡的政治書寫:以《躁鬱的國家》為主要觀察對象〉,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蔡孟宸,2004.07-2005.02。
  • 江寶釵,〈黃得時的「台北城書寫」研究〉,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莊家瑋,2005.07-2006.02。
  • 江寶釵,〈臺灣圖象的再建構─以簡媜散文《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好一座浮島》為主要觀察對象〉,大專生研究計畫,指導學生:莊家瑋,2006.07-2007.02。
  • 江寶釵,「進化論」影響下的近現代小說創作(1895-1925),獨立博士後研究員,2019.08-2022.07。
  • 江寶釵,邀請國外學者短期訪問,林鎮山 Jenn Shann Jack,2008.06.14-2008.06.20。
  • 江寶釵,邀請國外學者短期訪問,羅德仁 TERENCE CRAIG RUSSELL,2009.07.31-2009.08.06。
  • 江寶釵,邀請國外學者短期訪問,張頌聖 Yvonne Chang,2000.05.22-2000.06.04。
  • 江寶釵,邀請國外學者短期訪問,吳漠汀 Martin Woesler,2012.05.24-2012.05.29。
  • 江寶釵,邀請國外學者短期訪問,研覽客座教授:羅德仁「民族誌記錄影片:加拿大與臺灣的原住民族經驗」教學計畫,2014.04.01-2014.06.26。
  • 江寶釵,邀請國外學者短期訪問,邀請大陸人士:趙季,2016.01.01-2016.06.5。
  • 江寶釵,〈北非亞洲國際會議,廿世紀東方研究〉,出席國外研討會,匈牙利:布達佩斯,1997.07.12-1997.07.12。
  • 江寶釵,〈人與自然:環境文學國際研討會〉,出席國外研討會,新加坡,1999.02.26-1999.03.01。
  • 江寶釵,〈加州大學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出席國外研討會,美國:奧克蘭,1999.08.20-1999.08.21。
  • 江寶釵,〈Asian Conference on Arts & Humanities 2010〉,出席國外研討會,日本:大阪,2010.06.18-2010.06.21。
  • 江寶釵,〈後現代女性敘述與通俗性研究〉,赴國外短期研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2001.06.01-2001.09.30。
  • 江寶釵,〈「女性敘事與女性自我建構」之理論與實踐─以台灣外省女性小說家的家國書寫(1987~)為觀察核心〉,赴國外短期研究, 2007.07.16-2007.09.26。
  • 江寶釵,〈清領台灣旅行文學中的海洋敘事研究〉,赴國外短期研究,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2011.10.29-2012.06.01。
  • 江寶釵,〈文學與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2002.12。
  • 江寶釵,〈地貌的縫線:臺灣文學史料編纂學術研討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2003。
  • 江寶釵,〈第三屆經典人物-2008「黃春明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科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05-2008.07。
  • 江寶釵,〈性別、記憶與跨文化書寫—第四屆經典人物李昂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5/21~5/22-國科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05-2000.05。
  • 江寶釵,〈「第十一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5/26-5/27-國科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05-2012.07。
  • 江寶釵,〈地方、認同與回歸:第七屆經典人物「渡也」國際學術研討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01-2015.11。
  • 江寶釵,〈第八屆經典人物李喬.七○後國際學術研討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09-2016.10。
  • 江寶釵,〈第四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07-2018.12。
  • 江寶釵,〈第五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11-2019.12。
  • 江寶釵,〈論中國文學「考驗貞潔」之故事類型及其意涵〉,研究獎勵一般獎, 國科會人文司,1993。
  •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經驗的角度出發〉,研究獎勵一般獎, 國科會人文司,1995。
  • 江寶釵,〈從紅樓夢到現代文學-紅樓夢三論〉,研究獎勵一般獎, 國科會人文司,1996。
  • 江寶釵,〈從民間文學到古小說〉,研究獎勵一般獎, 國科會人文司,1997。
  •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研究獎勵一般獎, 國科會人文司,1998。
  • 江寶釵,〈台灣文學論集〉,研究獎勵一般獎, 國科會人文司,1999。
  • 江寶釵,〈中文學門學術規範研究〉,研究計畫,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2016.10-2017.07。
  • 江寶釵,〈「日治時期台灣報刊知見漢詩調查、整理」〉,研究計畫,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2000.01-2003.07。
  • 江寶釵,〈台灣嘉義地區文學發展史(古典文學調查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86-2411-H-194-017,1996.08.01-1998.01.30。
  • 江寶釵,〈台灣嘉義地區文學發展史(現代文學調查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87-2411-H-194-001,1997.08.01-1999.01.30。
  • 江寶釵,〈台灣雲林縣傳統詩發展史〉,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88-2411-H-194-014,1998.08-1999.01。
  • 江寶釵,〈清代台灣文人樂府調查整理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89-2411-H-194-034,1999.08-2000.07。
  • 江寶釵,〈日治時代台灣樂府調查整理研究:文人篇〉,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89-2411-H-194 -039,2000.08-2002.02。
  • 江寶釵,〈日治時代台灣樂府調查整理研究:文人篇〉,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89-2411-H-194-039,2000.08-2002.07。
  • 江寶釵,〈戰後台灣新文學期刊圖志(調查、整理、編輯、研究、數位化)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91-2411-H-194-015,2002.08-2003.07。
  • 江寶釵,〈戰後台灣新文學圖志(調查整理音像編輯研究數位化)(II)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92-2411-H-194-030-,2003.08-2004.07。
  • 江寶釵,〈嘉義地區民間文學調查、採集、整理與研究—一個區域性的考察〉,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94-2411-H-194-026-,2005.08-2006.07。
  • 江寶釵,〈傳統性、現代性與殖民性—連雅堂文學校注與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96-2411-H-194-028-,2007.08-2008.07。
  • 江寶釵,〈校勘「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作品集數位典藏計畫〉,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97-2631-H-194-001-,2008.03-2009.12。
  • 江寶釵,〈正典的混雜、建構與變遷─「臺灣詩話」研究兼及整理、編輯〉,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99-2410-H-194-126-,2000.08-2001.07。
  • 江寶釵,〈正典的混雜、建構與變遷─「臺灣詩話」研究兼及整理、編輯(II)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NSC100-2410-H-194-125-MY2,2001.08-2013.07。
  • 江寶釵,〈主體性、知識典範與部落發展—從誌述、導覽到食譜的形構─鄒民族植物的調查、創發與行銷(II)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MOST103-2420-H-194-004-MY2,2014.01-2016.07。
  • 江寶釵,〈Read Her─李德和暨其琳瑯山閣周邊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MOST103-2410-H-194-099-,2014.08-2015.10。
  • 江寶釵,〈Read Her─李德和暨其琳瑯山閣周邊研究(II)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MOST104-2410-H-194-096-,2015.08-2016.07。
  • 江寶釵,〈Read Her─李德和暨其琳瑯山閣周邊研究(III)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MOST105-2410-H-194-089-,2016.08-2017.07。
  • 江寶釵,〈知識體系的斷裂、重構與部落發展-重整舊山林─阿里山鄒族「生產活動敘事」的調/蒐、譯/研與實踐〉,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MOST106-2420-H-194-003-MY2,2017.01-2019.07。
  • 江寶釵,〈比興、類應與傳譯─臺灣八景詩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MOST106-2410-H-194-092-MY2,2017.8-2020.1。
  • 江寶釵,〈一個人的文藝復興?—香港南來傳統文人陳湛銓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科技部編號110-2410-H-194 -089,2021-2022。
  • 江寶釵,〈再建/見新「原」鄉—部落調查、文化探尋與產業營造-逐鹿部落的生產活動敘事暨其文化再造—從鄒永家屋到鄒創商圈〉,國科會計畫,2022。
  • 江寶釵,〈初/出現與再現:清代台灣古典文學的「書寫」原住民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編號MOST112-2410-H-194 -098,2023.08.01-2024.07.31。
  • 江寶釵,〈逐鹿部落的生產活動敘事暨其文化再造—從鄒永家屋到鄒創商圈(3/3年期)〉,執行起迄:2023.01.01-2023.12.31。

非科技部

  • 江寶釵,〈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出版〉,出版計畫,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
  • 江寶釵,〈嘉義縣文藝社區網站架設計畫-社區文學網站〉,產學合作,嘉義縣文化中心,1999.06-1999.06。
  • 江寶釵,〈張李德和(1892-1972)調查研究計畫〉,研究計畫,嘉義市立文化中心,1998.08-1999.06。
  • 江寶釵,〈嘉義縣文化節—魚鹽滿布袋成果專輯〉,產學合作,嘉義縣文化中心,1999.05-2000.06。
  • 江寶釵,〈補助出版「李弦全集」〉,產學合作,嘉義市文化局,2000.09-2000.11。
  • 江寶釵,〈嘉義市閩南語故事集(一)、(二)出版計畫〉,產學合作,嘉義市文化局,2000.05-2000.12。
  • 江寶釵,〈嘉義縣藝文資源文學調查計畫案〉,研究計畫,嘉義縣文化中心,2000.04-2000.12。
  • 江寶釵,〈一位女性文人的生活工程-張李德和策劃展(傳記、書畫集)〉,研究計畫,嘉義縣文化中心,1999.08-2000.12。
  • 江寶釵,〈九十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女性文化教學改進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01.02-2001.10。
  • 江寶釵,〈『黃得時全集』整理編輯計畫〉,研究計畫,文資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03-2001.12。
  • 江寶釵,〈『黃得時全集』整理編輯計畫〉,研究計畫,文資保存中心籌備處,2002.03-2002.12。
  • 江寶釵,〈嘉義縣藝文資源山區文學深入調查工作計畫〉,研究推廣,嘉義縣文化局,2002.05-2002.12。
  • 江寶釵,〈台灣漢詩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推廣,文資保存中心籌備處,2002.09-2002.12。
  • 江寶釵,〈《黃得時全集》整理編輯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03.01-2003.12。
  • 江寶釵,〈嘉義地區庶民文學暨山區作家文學數位化建置〉,研究推廣,嘉義縣政府,2003.08-2003.12。
  • 江寶釵,〈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大陸地區研究生黃勤來台研究〉,補助兩岸交流,中華發展基金會,2004.10-2004.12。
  • 江寶釵,〈93學年度下學期「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日治時期台灣通俗文化與現代性〉,教學計畫,教育部,2005.02-2005.07。
  • 江寶釵,〈第七屆國家文藝獎駐校藝術家〉,研究推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08-2005.07。
  • 江寶釵,〈94年度上學期個別型通識教育改進計畫:日治時期台灣通俗文化與現代性〉,教學計畫,教育部,2005.08-2006.01。
  • 江寶釵,〈第二梯次「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之『大學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習營』,其中子計畫之『台灣文學中的作者、族群與階層研習營』—陽明大學主辦〉,教學計畫,教育部,2005.04-2006.03。
  • 江寶釵,〈鄭清文暨其小說中的女性書寫研究〉,研究計畫,文學台灣基金會,2005.04-2007.03。
  • 江寶釵,〈中華發展基金會96年度第2期獎助大陸地區研究生來台研究-郭昱〉,補助兩岸交流,中華發展基金會,2007.06-2007.10。
  • 江寶釵,〈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柯喬文(中文所)-96/7/10-96/9/10〉,補助兩岸交流,中華發展基金會,2007.06-2007.10。
  • 江寶釵,〈「臺灣全志.文化志」纂修計畫(文學篇)〉,研究計畫,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12-2008.08。
  • 江寶釵,〈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大陸研究生來臺-王璟(清大)〉,教學計畫,教育部,2008.08-2008.10。
  • 江寶釵,〈97年全球化下的臺灣文史藝術中綱計畫—地方知識、深度報導與紀錄片製作〉,教學計畫,教育部,2008.08-2008.07。
  • 江寶釵,〈99年度全球化下的台灣文史藝術中程綱要計畫—國際交流計畫—台灣文學地理中消失/顯現的人文地景研究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10.04-2010.07。
  • 江寶釵,〈全球化下的台灣文史藝術中程綱要計畫—台灣文史藝術課程強化研發植根—課程實務應用〉,教學計畫,教育部,2009.08-2009.07。
  • 江寶釵,〈舊監文物整理與建檔計畫〉,產學合作,嘉義監獄,2010.09-2010.07。
  • 江寶釵,〈青年古典文獻閱讀與創作計畫〉,產學合作,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11.07-2011.10。
  • 江寶釵,〈嘉義縣公有古物清查計畫〉,產學合作,嘉義縣政府,2011.05-2011.11。
  • 江寶釵,〈清領台灣旅行文學中的海洋敘事研究〉,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傅爾布萊特基金會,2011.10.29-011.06.01。
  • 江寶釵,〈「第三屆桃城文學獎」活動宣傳企劃執行委託服務案〉,產學合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2.01-2012.05。
  • 江寶釵,〈10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11-12-2013.01。
  • 江寶釵,〈嘉義市邀請駐市作家及城市之書出版計畫〉,產學合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3.01-2013.06。
  • 江寶釵,〈「第五屆桃城文學獎」活動宣傳企劃執行委託服務案〉,產學合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3.08-2014.04。
  • 江寶釵,〈「《嘉義縣文獻》第38期編輯印製計畫」勞務委託案〉,產學合作,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12.04-2014.08。
  • 江寶釵,〈吟詠嘉義活動暨邀請駐市作家出版計畫委託服務案〉,產學合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4.04-2014.12。
  • 江寶釵,〈103年度強化人文藝及社會科學之基礎應用人才培育中程計畫—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多語之地方知識,深度報導與紀錄片製作〉,教學計畫,教育部,2014.02-2015.01。
  • 江寶釵,〈第六屆桃城文學獎活動宣傳企劃執行委託服務案〉,產學合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4.09-2015.05。
  • 江寶釵,〈第七屆桃城文學獎評審執行委託服務案〉,產學合作,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6.05-2016.11。
  • 江寶釵,〈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文化資產學院第一期人才培育計畫〉,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5.04-2016.12。
  • 江寶釵,〈嘉義市文獻第25期編輯印製委託案〉,教學計畫,教育部,2016.06-2017.02。
  • 江寶釵,〈105年度「磨課師課程推動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16.05-2017.04。
  • 江寶釵,〈諸羅瑰寶,盒餅明珠-許家銘餅舖品牌新創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15.09-2017.06。
  • 江寶釵,〈「嘉義縣市產業先期調研計畫-子計畫5:「文創觀光與青年創業」〉,教學計畫,教育部,2016.10-2017.08。
  • 江寶釵,〈希諾奇博物館揭幕儀式〉,教學計畫,教育部,2017.08-2017.09。
  • 江寶釵,〈第八屆桃城文學獎活動委託服務案〉,教學計畫,教育部,2017.05-2017.11。
  • 江寶釵,〈「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人才培育計畫」之系列講座〉,教學計畫,教育部,2017.08-2017.11。
  • 江寶釵,〈朴子地區文化景點內容盤點與整理〉,教學計畫,教育部,2017.08-2017.11。
  • 江寶釵,〈106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試辦計畫(USR計畫)—「竹光發熱黑金計畫-諸羅竹葉展風華」〉,USR計畫協同主持人,教育部,2017-08-2018.03。
  • 江寶釵,〈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人才培育計畫(系列講座)〉,教學計畫,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09-2018.11。
  • 江寶釵,〈107年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C類深耕型:竹光發熱黑金計畫—諸羅竹業展風華〉,USR計畫協同主持人,2018.04-2018.12。
  • 江寶釵,〈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文化資產學院第三期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學程─以中/南部為主要範疇(教學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8.01-2018.12。
  • 江寶釵,〈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文化資產學院第三期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原住民鄒族文化資產應用與推廣─mimiyo教室(推廣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8.01-2018.12。
  • 江寶釵,〈超越AI時代:地方體驗、敘事應用與數位化─地方知識、深度報導與紀錄片製作〉,教學計畫,教育部,2018.08-2019.07。
  • 江寶釵,〈108年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C類深耕型:竹光發熱黑金計畫—諸羅竹業展風華〉,教學計畫,教育部,2019.01-2019.12。
  • 江寶釵,〈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學程:以南臺灣為主要範疇(教學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03-2019.12。
  • 江寶釵,〈臺灣原住民族鄒族文化資產應用與推廣─Mimiyo教室(推廣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03-2019.12。
  • 江寶釵,〈108-109年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計畫〉,教學計畫,教育部,2019.02-2019.12。
  • 江寶釵,〈108學年度「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人才培育」計畫〉,教學計畫,原住民族委員會,2019.09-2020.06。
  • 江寶釵,〈108學年度數位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創新計畫-跨越AI時代:地方體驗、敘事應用與數位化-地方知識、深度報導與紀錄片製作〉,教學計畫,教育部,2019.08-2020.07。
  • 江寶釵,〈文化部補助「記憶再現,文化復振-台灣漢詩知識建構行動」〉,產學合作,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2018.12-2020.12。
  • 江寶釵,〈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嘉義文史廳」人才培育及產學合作發展計畫〉,產學合作,故宮,2020.03-2020.12。
  • 江寶釵,〈109年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國際連結萌芽型:竹光發熱綠金計畫—臺灣竹業展風華〉,USR計畫協同主持人,教育部,2020.01-2020.12。
  • 江寶釵,〈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文化資產學院人才培育計畫-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創意與應用學分學程-教學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0.04-2020.12。
  • 江寶釵,〈南院周鄒音樸雅pasuhoha'va融入在地文化資產的場域體驗計畫-推廣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0.04-2020.12。
  • 江寶釵,〈附錄2:提升高教公共性:透過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原住民學生成效〉,教學計畫,教育部,2020.01-2020.12。
  • 江寶釵,〈3-2-1友善族群與社會鏈結【學務處原民中心】〉,教學計畫,教育部,2020.09-2020.12。
  • 江寶釵,〈1-5-2建構跨領域學習環境,培育核心與博雅能力【文學院】〉,教學計畫,教育部,2020.01-2020.12。
  • 江寶釵,〈1-5-10建構跨領域學習環境,培育核心與博雅能力【中文系-閱讀書寫計畫辦公室】〉,教學計畫,教育部,2020.01-2020.12。
  • 江寶釵,〈裸弓射獵—「原」運動文化【學務】〉,教學計畫,台綜大,2020.01-2020.12。
  • 江寶釵,〈嘉義縣國家文化記憶庫「E起走讀,記憶抵嘉」108年度專業服務團隊委託案〉,產學合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0.03-2020.02。
  • 江寶釵,〈109學年度「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人才培育」計畫〉,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0.09-2020.06。
  • 江寶釵,〈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2021文化資產學院人才培育計畫-2021原住民地方文物館的展示、規劃與導覽實物-產訓群組〉,教學計畫,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21.04-2021.12。
  • 江寶釵,〈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2021文化資產學院人才培育計畫-五層崎竹枝吟─融入在地文化資產的場域體驗-推廣群組〉,教學計畫,原住民族委員會,2021.02-2021.12。
  • 江寶釵,〈附錄2:提升高教公共性:透過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輔導原住民學生成效〉,教學計畫,教育部,2021.01-2021.12。
  • 江寶釵,〈1-5-2建構跨領域學習環境,培育核心與博雅能力【文學院】〉,教學計畫,教育部,2021.01-2021.12。
  • 江寶釵,〈1-5-10建構跨領域學習環境,培育核心與博雅能力【中文系-閱讀書寫計畫辦公室】〉,教學計畫,教育部,2021.01-2021.12。
  • 江寶釵,〈3-2-1友善族群與社會鏈結【學務處原民中心】〉,教學計畫,教育部,2021.01-2021.12。
  • 江寶釵,〈文化資產守護網絡-2021文化資產學院人才培育計畫-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創意與應用學分學程-教學群組〉,教學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1.01-2021.12。

學術活動相關計畫

  • 江寶釵,〈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教育部,2006.04-2006.06。
  • 江寶釵,〈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舉辦學術活動,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05-2007.02。
  • 江寶釵,〈第一屆嘉義文學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原住民族委員會,2004.12-2004.12。
  • 江寶釵,〈原住民文學工作坊〉,舉辦學術活動,原住民族委員會,2005.03-2007.012。
  • 江寶釵,〈台灣詩人張達修百年紀念活動〉,舉辦學術活動,張振騰,2005.03-2007.012。
  • 江寶釵,〈「黃春明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活動經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學術活動,文建會,2008.05-2008.06。
  • 江寶釵,〈「黃春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05-2008.12。
  • 江寶釵,〈全球化下的台灣文史藝術計畫-黃春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教育部,2008.01-2008.12。
  • 江寶釵,〈性別、記憶與跨文化書寫—第四屆經典人物李昂跨領域國際學術研討會5/21~5/22-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0.05-2010.05。
  • 江寶釵,〈99年度全球化下的台灣文史藝術中程綱要計畫-國際交流計畫-第四屆經典人物--李昂國際學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教育部,2010.03-2010.07。
  • 江寶釵,〈第七屆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0.03-2010.12。
  • 江寶釵,〈第五屆經典人物—陳克華學術研討會」-台灣文學館〉,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03-2012.05。
  • 江寶釵,〈第十一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研討會5/26-5/27-台灣文學館〉,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05-2012.07。
  • 江寶釵,〈媽祖信仰文化暨在地人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2012.10-2012.12。
  • 江寶釵,〈「第十一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研討會」&「區域交流與中國文學書寫典範的追求研討會」-蔣經國文教基金會〉,舉辦學術活動,蔣經國文教基金會,2012.05-2012.07。
  • 江寶釵,〈媽祖信仰文化暨在地人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碩〉,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05-2013.08。
  • 江寶釵,〈斯卡羅人的吟唱:第六屆經典人物「巴代」暨原住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畫〉,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04-2014.06。
  • 江寶釵,〈林臥雲文學圖書調查、蒐集、研究及推廣計畫〉,舉辦學術活動,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4.06-2014.12。
  • 江寶釵,〈地方、認同與回歸:第七屆經典人物「渡也」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5.01-2015.11。
  • 江寶釵,〈第八屆經典人物「李喬.七O後」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07-2016.12。
  • 江寶釵,〈徜徉山林.鄒遊獵國:鄒族狩獵文化展計畫案〉,教學計畫,教育部,2017.04-2017.06。
  • 江寶釵,〈第四屆東亞漢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學術活動,國立臺灣文學館,2018.05-2018.12。
  • 江寶釵,〈從八景文化內蘊的建構看新竹八景的變遷暨其意義〉,「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主辦,2023.11.10-11)。
  • 江寶釵,「用雙語「話」嘉義」講座,時間:112.10.31,地點永慶高中3F數位教室,主講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抄襲:一個文化轉譯的難題」講座,時間:112.10.16,地點: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一樓,主講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不存在的時間:讀《星期天的圖書館:林黛嫚短篇小說選》〉,《文訊》457期(2023.11),頁198-200。
  • 江寶釵,〈梅山太平的文學痕跡:行踏張文環的「地方生活」〉,《文訊》456期(2023.10),頁65-67。

文學創作

  • 江寶釵. 不只一扇窗. 台北: 漢藝色研. 1991.
  • 江寶釵. 四十花開. 嘉義: 嘉義縣政府. 1998.
  • 人生三書[9]
    • 江寶釵. 在寂寂停頓中: 我的閱讀手記. 台北: 文水. 2013.
    • 江寶釵. 嘉年華的憂與歡: 江寶釵的社會文化觀察. 台北: 文水. 2013.
    • 江寶釵. 你從來不是唯一的一隻羊: 江寶釵的文字因緣. 台北: 文水. 2013.
  • 江寶釵. 如常. 台北: 文水出版社. 2017.
  • 江寶釵. 一頂小斗笠(繪本). 台北: 文水出版社. 2019.

文學教材

  • 江寶釵編. 綿綿思遠道: 樂府詩選粹. 台北: 幼獅. 1991.
  • 江寶釵, 范銘如主編. 島嶼妏聲: 台灣女性小說讀本. 台北: 巨流. 2000.
  • 江寶釵, 陳國偉主編. 小說今視界: 當代臺灣新世代小說讀本. 台北: 駱駝. 2003.
  • 江寶釵, 辛金順主編. 時代新書: 中國現代小說選讀. 台北: 駱駝. 2003.
  • 江寶釵, 蕭藤村, 周碧香, 董育儒編. 閩南語文學教材. 高雄: 麗文. 2001.

地方文化創生

  • 江寶釵編. 嘉義縣八十八年文化節「魚鹽滿布袋」成果專輯.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9.
  • 江寶釵主編. 紫荊花事: 中正大學創校十年紀念集. 高雄: 麗文文化. 2000.
  • 江寶釵主編. 榮耀之路The Glorious Road: 中正大學創校二十週年紀念集. 高雄: 麗文文化. 2009.
  • 江寶釵, 謝昆樺, 吳亦昕主編. 靈光湧現 舊監啟示: 建國百年法務新象獄政攝影圖文集. 台北: 文水. 2011.
  • 江寶釵, 吳亦昕主編. 鉄格子の越しの風景:嘉義舊刑務所及びその週邊. 台北: 文水. 2011.
  • 江寶釵編. 甜蜜的亞熱帶: 我在嘉義的漫遊. 嘉義: 嘉義市文化局. 2013.
  • 江寶釵編, 穿越市街的時光: 鍾文音攝影圖文選集. 臺北: 文水. 2013.
  • 江寶釵, 李知灝, 吳亦昕主編. 嘉義縣文獻第38期. 嘉義: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2013.
  • 江寶釵編輯統籌.大嘉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嘉義:民雄薪傳二手書店.2013.
  • 江寶釵編. 在嘉義市醒來: 作家群詠, 一座城市的夢. 嘉義: 嘉義市文化局. 2014.
  • 江寶釵編. 李昂的獨嘉美食. 嘉義: 嘉義市文化局. 2014.
  • 江寶釵編.穿越市街的時光.台北:文水出版社.2015.
  • 江寶釵、辛金順、郝譽翔等作,又見榮耀之路:國立中正大學創校三十週年紀念集. 臺北:文水. 2019.
  • 江寶釵編. 來嘉好𨑨迌. 嘉義縣E起走讀計畫. 2020.
  • 江寶釵編. 小獅子吃蚵趣. 嘉義縣E起走讀計畫.2020.
  • 江寶釵編. 來嘉蓋一枚八景的時光戳印 .嘉義縣E起走讀計畫. 2020.
  • 江寶釵編. 在山轉彎的地方. 嘉義縣E起走讀計畫. 2020.
  • 江寶釵編. 佇嘉小代誌. 嘉義縣E起走讀計畫. 2020.
  • 江寶釵主編. 歸心佇嘉.時光旅圖:中正三十週年紀念文集. 中正大學中文系.
  • 江寶釵、毛文芳主編. 人文新視界:中正三十.五四百年【清談沙龍實錄】2015-2019.中正大學中文系.

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古典文學校編

  • 江寶釵編, 黃鷗波著, 浮槎錄.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7.
  • 江寶釵編, 蔡策勳著, 海濤閣詩集.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9.
  • 江寶釵編. 張李德和書畫集. 嘉義: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00.
  • 江寶釵編. 張李德和詩文集. 台北: 巨流. 2000.
  • 江寶釵編, 黃水文著, 黃水文詩選. 高雄: 麗文, 2002.
  • 江寶釵編, 全台詩(部份), 臺南: 國家台灣文學館, 2004.
  • 張達修原著; 江寶釵, 林文龍主編. 生事歸清恬: 張達修詠讚臺灣百首精選譯註. 台北: 駱駝. 2006.
  • 江寶釵, 林文龍, 李知灝編選, 江寶釵等譯注, 生事歸清恬: 張達修詠讚臺灣百首精選譯註. 臺北: 駱駝, 2006.
  • 江寶釵校注, 李知灝責任編輯, 全台詩話: 瑞桃齋詩話校注. 臺北: 國立編譯館, 2009.
  • 江寶釵主編, 李知灝責任編輯, 賴惠川等著, 嘉義賴家文學集. 嘉義: 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 2009.
  • 江寶釵校注, 李知灝, 黃清順, 梁鈞筌責任編輯, 雅堂詩話校注. 高雄: 麗文, 2010.
  • 江寶釵編, 台灣文藝叢誌暨文人社群作品提要集. 嘉義: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10.
  • 江寶釵編注, 吳濁流集.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3.
  • 江寶釵校注, 劍花室詩集校注.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2020.
  • 江寶釵校注, 雅堂文集校注.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2020.
  • 江寶釵編纂, 連橫年表新編.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2020.
  • 江寶釵校注. 八景詩選校注. 臺北:文水出版社.2020.
  • 江寶釵校注. 三屋清陰詩集. 臺北:文水出版社.2020.

民間文學採錄

  • 江寶釵編. 嘉義市閩南語歌謠集(一).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7.
  • 江寶釵編. 嘉義市閩南語歌謠集(二).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8.
  • 江寶釵編. 嘉義市閩南語歌謠集(三).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8.
  • 江寶釵編. 台灣童謠選編專輯. 南投: 台灣省文獻會. 1997.
  • 江寶釵編. 嘉義縣民間文學集(4): 布袋鎮閩南語謠諺集.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8.
  • 江寶釵編. 嘉義縣民間文學集(5): 布袋鎮閩南語故事集.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8.

其他著作

  • 江寶釵. 不只一扇窗. 嘉義:嘉義市政府. 1991.
  • 江寶釵. 四十花開. 嘉義:嘉義市政府. 1998.
  • 江寶釵. 你從來不是唯一的一隻羊:文字因緣. 臺北:文水出版社.2013.
  • 江寶釵. 嘉年華的憂與歡:社會文化觀察. 臺北:文水出版社. 2013.
  • 江寶釵. 在寂寂停頓中:閱讀手記. 臺北:文水出版社. 2013.
  • 江寶釵. 美學的人間行走與穿越——「孽子」的救贖之路. 聯合文學. 351期. 頁60-66. 2014.01.
  • 楊儒賓、林啟屏、江寶釵、陳佳銘與談,毛文芳主持,侯汶尚整,「乙未仲夏 清談沙龍」臺灣位置:從民國學術到新儒家(對話實錄). 中正漢學研究. 2015:1=25. 頁233-260. 2015.06.
  • 江寶釵主編. 《山林的恩典》(阿里山鄒族攝影圖文集).2016.08.
  • 楊儒賓、胡曉真、林啟屏、江寶釵、毛文芳. 「丙申孟冬 清談沙龍」微物收藏:一個知識人建構文化版圖的方法. 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系. 2016.11.29.
  • 江寶釵,《如常》(現代詩集),文水出版社,2017.09。
  • 謝世民、賴錫三、陳國榮、胡曉真、林啟屏、江寶釵、毛文芳.「丁酉孟冬 清談沙龍」散步.行遠:臺灣人文舒活新思維. 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系,2017.12.6.
  • 江寶釵. 寫字せんせい,天國再見. 文訊雜誌. 鄭清文紀念專輯. 2017.12.
  • 江寶釵. 創作發表〈我想要有你的生活〉等八首新詩. 人間魚詩社.
  • 江寶釵. 歷史事件各論:228事件及白色恐怖. 原住民族歷史學術研討會. 台北:魚籃文化有限公司. 2024.04.14.
  • 江寶釵. 為什麼女鬼到處有-台灣的女鬼的性別文化意義. 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工學院. 2024.03.29.

文學史志

  • 江寶釵編纂. 嘉義市志 卷八 語言文學志 文學篇. 嘉義: 嘉義市政府. 2005.
  • 江寶釵編. 嘉義縣志 文學篇. 嘉義: 嘉義市政府. 2009.
  • 江寶釵編. 台灣全志 卷十 文化志文學篇. 南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9.

當代作家作品

  • 江寶釵編,李弦(李豐楙)著, 大地之歌: 李弦詩集.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1999.
  • 江寶釵編, 李弦(李豐楙)著, 下午, 寂寞的空廊: 李弦詩集(二).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2000.
  • 江寶釵編, 李弦(李豐楙)著, 李弦散文集: 蝶翼. 嘉義: 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2000.
  • 江寶釵編, 黃得時全集1-11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2.
  • 江寶釵編, 舟子的歌:文心集. 臺北: 文水. 2013.
  • 李弦著, 江寶釵主編. 將葵花般的仰望舉起: 李弦現代詩論集. 台北: 文水. 2013.
  • 渡也著, 江寶釵主編. 諸羅記. 嘉義: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15.
  • 林鎮山, 江寶釵合編, 意圖與策略: 鄭清文訪談錄. 臺北: 文水. 2015.
  • 江寶釵編,李弦(李豐楙)著, 李弦文集1: 詩歌卷:大地之歌. 嘉義: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23.
  • 江寶釵編,李弦(李豐楙)著, 李弦文集2: 散文卷:蝶翼. 嘉義: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23.
  • 江寶釵編,李弦(李豐楙)著, 李弦文集3: 論述卷:將葵花般的仰望舉起. 嘉義: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23.
  • 江寶釵編,李弦(李豐楙)著, 李弦文集4: 論述卷:中國古典文學與純粹性探究. 嘉義: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2023.
  • 江寶釵、張日郡編. 張文環日文小說創作集. 臺北:文水. 2021.
  • 江寶釵、游富凱編. 張文環研究資料補編. 臺北:文水. 2021.

其他服務

  • 江寶釵,擔任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
  • 江寶釵,擔任清華大學新聘教師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之作品結案評審委員。
  • 江寶釵,擔任長庚大學文學獎散文組之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台灣文學學會監事。
  • 江寶釵,「阿里山融入地方知識、清真友善的觀光5G先鋒討論會」線上會議,時間:2024/02/25,主持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擔任《臺北大學中文學報》論文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成功大學中文學報》論文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靜宜中文學報》論文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審查委員。
  • 江寶釵,113年2月28日參與「2024櫻華詩會-文學與咖啡茶的對話」,現場發表詩作。
  • 江寶釵,擔任2023嘉義市立博物館展望諸羅5G數位應用互動製作勞務委託服務案之諮詢委員。
  • 江寶釵,擔任《現代文學》〈核心期刊〉編輯顧問。
  • 江寶釵,擔任稻香出版社台灣文化類書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112-113年海洋保育繪本出版及數位動畫委託製作服務」評選會之評審委員。
  • 江寶釵,擔任112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之評審委員。
  • 江寶釵,擔任高雄大學兼任教師資格送審之外審委員。
  • 江寶釵,擔任《高雄師大國文學報》之審稿委員。
  • 江寶釵,擔任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嘉義營運處執行「嘉義市立博物館展望諸羅5G數位應用互動製作勞務委託服務案」之專案顧問。
  • 江寶釵,112年10月5日(四)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舉行「112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頒獎典禮」,江寶釵老師出席並於典禮上以評審委員的身分代表致辭。
  • 江寶釵,本校創新創業基地在112年10月25日於校內舉辦「七院巡迴演講」,江寶釵老師應邀出席並於席上致辭。
  • 江寶釵,「人文學域職涯煉金術」課堂講座,時間:10/25,主講人:黃信彰博士,主持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中正大學場,時間:11/17、11/18,主講人:李瑞騰老師,主持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臺灣文化資產的形成、保存及活化案例分析」課堂講座,時間:2023.11.18,主講人:謝貴文老師,主持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民雄文化資產的導覽與製作」課堂講座,時間:2023.11.18,主講人:李瑞騰老師,主持人:江寶釵老師。
  • 江寶釵,擔任112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散文項評審,並代表評審致詞。
  • 江寶釵,擔任雲林科技大學兼任教師資格審查委員。
  • 江寶釵,擔任第13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審查委員。
  • 江寶釵,受邀為數位人文專家媒合資料庫之專家。
  • 江寶釵,擔任「中正漢學研究」(THCI學術期刊)編輯委員,總編輯;總編期間獲得校內外補助。
  • 江寶釵,擔任「中國現代文學」(THCI學術期刊)編輯顧問,2012-迄今。
  • 江寶釵,擔任「嘉義市桃城文學獎」 主辦人第2、3、5、6、8屆,1995-2016。
  • 江寶釵,擔任「中國時報文學獎」、「桐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年度好書獎,國立台文館評審委員,2013-2015。
  • 江寶釵,每年1-2次擔任國際學術研討會或論壇之「專題演講人」。
  • 江寶釵,品牌策展人。講故事人,年度媒體曝光平均在六次以上。
  • 江寶釵,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者,投入教育文化公益,觸發感動;提供免費學宿;捐募成立江美雲女士紀念獎學金、邱子修博士紀念獎學金、江寶釵教研基金等。
  • 江寶釵,受文化部(原文建會)、科技部等委託,耗資2千萬元為當代文化領域打造數千萬字資料庫(主站:「臺灣好文學網」,下有「臺灣漢文網」、「臺灣漢詩資料庫」、「臺灣期刊資料庫」、「臺灣文藝叢志資料庫」、「嘉義地區海線文學數位博物館」、「中文學術書寫規範」等6個分支資料庫,設計數百頁的網路頁面、兩百本電子書,提供免費閱讀。

採訪

江寶釵. 許劍橋專訪. 學者生活:如常的詩. 文訊雜誌. 2017年12月「專題人物」.

技術報告

江寶釵. 嘉義縣藝文資源調查研究報告——作家文學之部. 嘉義: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2000. 江寶釵. 嘉義縣藝文資源調查研究報告——庶民文學之部. 嘉義:嘉義縣立文化中心. 2000.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