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江紑(5世紀—527年),含潔(或含絜),濟陽考城[1][2]南北朝南梁人,因有孝行而聞名。

江紑是劉宋吏部尚書江夷的後裔,父親則是南梁光祿大夫江蒨。江紑自幼有孝順的本性,十三歲時父親有眼病,他在旁侍疾整個月,不能安睡。晚上他夢見有一名僧人對他說:「患上眼病,飲慧眼水一定會痊癒。」醒來後,江紑到處問有慧眼水的地方,但沒有人知道[1][2]。他和三叔江祿一同到草堂寺找智者法師詢問,智者說:「《無量壽經》云:『慧眼見真,能渡彼岸。』」於是江蒨跟著智者到同夏縣界牛屯裡布施建寺,並請求朝廷賜寺名。朝廷下詔:「純臣孝子,往往會有感應。晉朝的顏含夢見童子送藥;而現在智者知道你感夢,要喝飲慧眼水。慧眼則是五眼其中一號,如果造寺,可以用慧眼為名。」建寺後打通一口井,井水比平常泉水清澈,江蒨取水洗眼和煮藥後就開始好轉,最後痊癒,時人都認為孝感動天[3][4]

南康王蕭績出任南兗州刺史,徵召江紑為主簿。江紑個性文靜,好老、莊的道家玄言,又擅長佛理,不喜歡做官。父親去世,他住在墳墓旁,整天不停號哭,月多後就去世[5][6]

Remove ads

家族

引用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