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湯姆·魏爾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汤姆·魏尔伦
Remove ads

托馬斯·約瑟夫·米勒(英語:Thomas Joseph Miller,1949年12月13日—2023年1月28日)藝名湯姆·魏爾倫(英語:Tom Verlaine),美國歌手、吉他手及創作人,紐約搖滾樂隊電視樂隊領銜藝人。

事实速览 湯姆·魏爾倫, 男歌手 ...

生平

魏爾倫於1949年12月13日在新澤西州登維爾出生[1],父親維克托·安德魯·米勒[2](1921–2008)是立陶宛血統[3],但出生於蘇格蘭的科特布里奇[4],母親則具有波蘭血統,祖籍賓夕法尼亞州[5]。魏爾倫的父親起初是一名修理工[3],後來轉行為銷售經理[2]。魏爾倫有一個雙胞胎兄弟[2],但在1984年24歲時意外死亡[6],魏爾倫在六歲時隨父母搬到了特拉華州威爾明頓[7]

魏爾倫很小時就開始學習鋼琴,但在初中時受到斯坦·蓋茨的一段錄音感染,改為學習薩克斯管,並曾經得到約翰·柯川艾伯特‧艾勒英語Albert Ayler等爵士樂薩克斯手的激勵[8]。魏爾倫一開始並未注意到吉他在搖滾樂和爵士樂中的作用,但後來在青年時期聽了滾石樂隊的《19th Nervous Breakdown》之後,開始着手吉他的學習[9],此後更花費大量時間來探索個人風格。而下一個對魏爾倫的音樂生涯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是邁爾士·戴維斯的電子音樂作品 [10]

小時候的魏爾倫和她的雙胞胎兄弟約翰被父母送到特拉華州郝凱森一間名為桑福德預備學校英語Sanford School的寄宿制學校就讀。約翰在校期間體育成績優異,最終於1967年畢業[11],而魏爾倫則對寫作和詩歌感興趣。魏爾倫在桑福德認識了後來的樂隊夥伴理查德·赫爾[12],兩人開始交往後不久就發現彼此都對音樂和詩歌濃厚興趣。

魏爾倫和赫爾都沒能從桑福德畢業,兩人後來都搬到了紐約,藝名魏爾倫便是在搬到紐約後開始使用,取自法國詩人保羅·魏爾倫,但魏爾倫表示他選用這個名字並非是因為受到詩人本身的啟發,而是喜歡這個名字的讀音[13]。魏爾倫與赫爾共同創立了樂隊「霓虹男孩英語Neon Boys」,並將比利·菲卡英語Billy Ficca聘為樂隊鼓手[14],由於找不到第二位吉他手,樂隊於幾個月後即告解散[註 1]。數月後,兩人選擇了理查·洛伊德英語Richard Lloyd (guitarist)作為吉他手,重新組建電視樂隊[14],並開始在諸如CBGB麥克斯堪薩斯城等各大頗具影響力的朋克俱樂部演出。1975年,魏爾倫因赫爾在表演技巧和行為上存在諸多問題,將他從樂隊解僱,並找來弗雷德·史密斯英語Fred Smith (bassist)作為替代,同年,樂隊發行第一首單曲。這一時期內,魏爾倫在參加朋克節目時認識了詩人兼歌手帕蒂·史密斯,並曾與她約會。電視樂隊在發行了兩張專輯後於1978年7月解散[14]

Thumb
1990年代初電視樂隊重聚巡演上的魏爾倫

不久後,魏爾倫發布了一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個人專輯。由於作品反響積極,魏爾倫曾短暫居住於英國及歐洲其他大部分地區,歌曲《Kingdom Come》曾被大衛·鮑伊翻唱。1990年代,魏爾倫與包括帕蒂·史密斯在內的多位不同領域藝人展開合作,並曾為1994年電影《情人與槍英語Love and a .45》譜寫過一首配樂。1990年代初,電視樂隊成員重新聚集,錄製了一張錄音室專輯及一張現場專輯;其後樂隊成員開始定期重聚並舉辦巡迴演出。

2006年,魏爾倫發布個人新專,在此之前他已多年未有發行個人專輯。2010年,魏爾倫繼續經常與電視樂隊成員舉辦巡演,其中以2014年和2014年在歐洲的兩場巡演最為知名[15]

魏爾倫於2023年1月28日在紐約去世。前電視樂隊成員理查·洛伊德透露,魏爾倫很久前就患上了前列腺癌,並且癌細胞早已擴散。此前電視樂隊曾收到比利·愛多爾的歐洲巡演邀請,但魏爾倫因身體原因未能參加[1][16]

Remove ads

與其他藝人的合作

魏爾倫曾與傑夫·巴克利商討合作製作專輯事宜,惟後來巴克利於1997年不幸溺水身亡[17]

魏爾倫多次以吉他手的身份與其他藝人合作,例如Luna樂隊英語Luna (1990s American band)的《Penthouse》。他與老情人帕蒂·史密斯有過多次合作,史密斯的艾美獎提名作品《Glitter in Their Eyes》便是由他負責吉他演奏。除此之外,魏爾倫還曾在1996年協助史密斯製作過兩首歌曲以及在1970年代史密斯剛出道時為她提供過吉他伴奏,其中史密斯的出道專輯《Horses》中的《Break It Up》則是由二人共同創作。2005年,史密斯邀請魏爾倫一起舉辦了《Horses》發行三十周年音樂會。

魏爾倫還曾是一個超級搖滾樂團的成員之一,其他成員則包括後來的音速青年成員李·拉納爾多英語Lee Ranaldo史蒂夫·雪萊英語Steve Shelley威爾可合唱團吉他手內爾斯·克萊恩英語Nels Cline、鮑勃·迪倫的貝斯手托尼·加尼耶英語Tony Garnier (musician)、吉他手史摩基·荷美爾英語Smokey Hormel及鍵盤手約翰·梅德斯基英語John Medeski[18]等人,該團隊的一些作品曾被鮑勃·迪倫的傳記電影《搖滾啟示錄》用作配樂。

2012年,魏爾倫與The Smashing Pumpkins樂隊前吉他手伊葉吉伸英語James Iha合作製作了他的第二張個人專輯[19]

Remove ads

音樂風格

樂器

魏爾倫在其職業生涯中彈奏的吉他大多來自芬達樂器公司,最常使用芬達·爵士英語Fender Jazzmaster和Jaguar,其使用的揚聲器英語Fender amplifier也多來自芬達及Vox公司。魏爾倫曾提到自己選擇芬達爵士的原因是因為這種吉他因聲音較小和容易走音而不受大眾青睞,使得其價格非常便宜,而他在使用習慣之後又逐漸覺得這種吉他的振音手把英語Vibrato systems for guitar效果良好,於是開始經常使用這種吉他[20]

吉他演奏及效果

Thumb
2014年的魏爾倫

魏爾倫擅長近距離收音英語Microphone practice音效延遲英語Delay (audio effect)混響、拍打回聲、相位變換英語Phaser (effect)/鑲邊效果英語Flanging震音等技法,其中尤以振音最為突出,少有出現嚴重失真。魏爾倫較常使用吉他的琴橋拾音器而非琴頸拾音器,認為這樣能夠產生「飽滿但不失清晰的聲音」[21]

魏爾倫的吉他風格可能是受到其學習過程的影響,在一次《吉他手英語Guitar Player》雜誌的採訪中,魏爾倫談到自己從不跟隨錄音彈奏,故而並不像其他人一樣熟悉所有音階。魏爾倫還提到他曾經認識的一位19歲的吉他手,能夠彈出丹尼·加頓英語Danny Gatton作品的所有音,但在他看來彈得並不正確[21]

注釋

參考資料

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