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汪清縣反日游擊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清县反日游击队
Remove ads

汪清縣反日游擊隊,亦稱汪清縣抗日游擊大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汪清縣委領導成立的一支抗日武裝游擊隊,是當時東滿地區最早的抗日游擊隊之一[1]:267,也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主要構成之一[2]

Thumb
汪清游擊隊隊長梁成龍

歷史

1930年「紅五月鬥爭」期間,延邊各地開始籌建游擊隊。同年7月,中共汪清縣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汪清縣羅子溝成立。同年10月,汪清縣革命軍事委員會組建了一支12人的羅子溝游擊隊。朴世雲任隊長。同年10月末,羅子溝游擊隊與金勛領導的工農游擊隊在龍水洞合併成立汪清縣反日游擊隊。梁成龍任隊長,朴世雲任副隊長。[3]:119[1]:267-268[4]:98

1930年11月,張龍山和韓根(許相范)率安寧縣紅軍轉移至汪清縣與游擊隊會合,使游擊隊人數增加到30人。梁成龍繼續任隊長,韓根任政委兼參謀長。同年末,由於游擊隊在氣候惡劣的冬季遭到「圍剿」,縣軍事委員會決定讓游擊隊分散各地過冬。副隊長朴世雲違背指令,將40餘支槍埋藏在地下和樹洞後,帶數十名隊員前往蘇聯。游擊隊的槍支後幾乎全被保安團發現起走。組建游擊隊的工作遭到重挫。[1]:269[4]:98

九一八事變後,汪清縣委決定重建汪清游擊隊。1932年1月2日,時任中共延和中心縣委軍事部長金明均被東滿特委調任汪清縣委軍事部長。金明均在小汪清馬村舉辦了為期兩個月的軍事學習班[5]:35[1]:269。同年3月,中共汪清縣委根據東滿特委「明月溝會議」精神在小汪清重建汪清縣反日游擊隊[2]。金哲任隊長,金明均任政委。汪清縣委同時決定由李光等9人組成別動隊打入吳義成的救國軍部隊做統戰工作。李光任別動隊隊長[1]:269-270[6]:47-48

Thumb
汪清別動隊隊長李光

1932年4月,汪清縣反日游擊隊收編40多名救國軍戰士和70餘支槍支後擴編成游擊中隊,下設3個小隊。游擊中隊在金哲、金明均和李光的帶領下先後在南蛤蟆塘、吉青嶺、大北溝、小馬鹿溝、牡丹池橋、老松嶺、北蛤蟆塘等地取得游擊戰勝利並繳獲槍支與物資[5]:35[1]:270。同年10月,金哲隊長在南蛤蟆塘馬鹿溝的戰鬥中犧牲[3]:122[6]:48。此後,梁成龍繼任中隊長之職[4]:98

1932年11月,汪清縣反日游擊中隊與吉林國民救國軍別動隊和安圖游擊隊合併成立汪清縣抗日游擊大隊,下設3個中隊。游擊大隊總人數超90人,擁有長槍70餘支、手槍10餘支。梁成龍任大隊長。1933年5月,李光被土匪暗殺後,他的別動隊也被編入汪清抗日游擊大隊[3]:122[6]:48

1934年3月,汪清縣游擊大隊被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第三團,趙春學任團長[2]

Remove ads

紀念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東光鎮大梨樹溝建有汪清縣抗日游擊大隊部遺址紀念碑。1987年10月,汪清縣抗日游擊大隊部遺址和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一起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