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汾城城隍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汾城城隍廟為原太平縣的城隍廟,創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現存建築為天啟七年(1627年)重建,「共計建修殿廊一百五十餘間,增塑神像三百一十尊」。
建築
汾城城隍廟坐北朝南,規模宏大。現存山門、戲台、獻殿、大殿、鐘鼓樓、配殿及西廡等8座建築,以及影壁3座,石頭旗杆2個、東西二牌坊[1]。
汾城城隍廟的建築中,正殿、獻殿為明代建築,戲台主體建築為明代遺構,前檐抱廈為清代增建,其餘為清代建築。
中軸線建築為重檐歇山頂,配套建築則為懸山頂。
汾城城隍廟的山門巍峨高大,莊嚴古樸,斗拱飛檐,極為精美[2]。正對山門是3座彩色影壁,有聯「人化物物化人人物無窮,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山門的東西兩側,跨街建有兩座明代的木牌坊,分別為「鑑察坊」「翊鎮坊」[3]。
山門內不到1米為過路式戲台,裝飾華麗,上覆台板為舞台,下面是人行通道。
大殿的明代琉璃瓦頂,和鐘鼓樓的木雕,均極精美[4]。大殿屋頂琉璃構件保存完整,為明代琉璃佳作,雕刻花鳥怪獸,仙人彩馬[5]。
-
鑑察坊
-
翊鎮坊
-
影壁
-
戲台
-
天花板
-
大殿
-
鐘鼓樓
Remove ads
保護
2006年5月25日,汾城城隍廟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6-384。[6]
衍生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