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友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友梅
Remove ads

沈友梅(1904年—1995年),浙江鄞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立法院資深立委

Thumb

生平

大陸時期

大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生於浙江省寧波府鄞縣茅山鎮。早年赴上海求學,業於上海市私立興業營造測繪專門學校和上海市私立正風文學院。

192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曾任中國國民黨鄞縣黨部執監委員會常委。1934年,調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縣市黨部幹部訓練班培訓(第一期結業)。之後歷任鄞縣、奉化縣(今奉化區)、鎮海縣(今鎮海區)三縣東錢湖水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寧波城河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

抗日戰爭期間,曾兼任抗敵後援會常務委員、戰地服務團團長。是鄞縣農會理事長和浙江省農會常務理事。1940年調任國民黨鎮海縣黨部書記長。1942年,出任中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浙東區巡察,浙江省政府社會處浙東區督導,第三戰區長官部參謀上校軍銜),並兼任寧波區工作站站長。曾任戰時鄞縣臨時參議會議員[1]

曾任定海縣(今舟山市定海區)、象山縣的聯合中學校長,象山縣立中學校長。沈熱衷辦學。於1943年8月,和友人一起創立鄞縣私立堇南初級中學(今寧波市鄞州區姜山中學[2]。還創辦有花園小學、鄞縣鄉村師範學校(今茅山中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中國國民黨鄞縣黨部委員。曾先後創辦《寧波大報》、《寧波日報》,均任報社社長。並任鄞縣通志館編審委員。

是鄞縣參議員、浙江省參議員。1949年,《寧波日報》報社遷舟山定海並改組作《浙海日報》,任《浙海日報》社社長。[1]

Remove ads

台灣時期

1950年,舟山戰役後隨舟山撤退臺灣。同年遞補留大陸的浙江省第二區正選立法委員金鳴盛,任立法委員[3]曾入革命實踐研究院(後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二十二期結業)。曾兼任中國新聞函授學校校長

沈友梅赴台後數度擔任台灣立法院經濟、司法委員會召集人。是立法院立法委員黨部委員、常務委員,立法院司法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經費稽核委員會召集委員,服務於立法院逾四十年。1988年,沈友梅宣布辭去立法委員一職,以回應大眾對萬年國會改革的期望,是中國國民黨立委第一人,引起強烈反響。

曾任臺北市寧波同鄉會第五至第八屆理事長、榮譽理事長,並在台北發行《寧波同鄉》月刊。[1]

晚年研究台灣歷史,尤專沈光文研究,曾率隊勘定沈光文在台灣遺跡,並收集沈光文著作[4]。1989年10月5日,沈友梅排除重重阻力回到久別的故鄉。沈親眼目睹其親手創辦的茅山中學人才輩出,為國培養人才,沈友梅先生感到由衷高興,決意要在有生之年為家鄉出力,隨即捐資2萬美元,在茅山中學設立沈友梅獎學金。

1990年代回歸中國居住,1995年逝世葬於鄞縣故鄉。

慈善

沈熱衷教育事業、辦學。曾創辦多所中小學並出任校長。晚年大力支持寧波大學建設,在寧波大學創設沈氏獎學金,獎金高達200多萬人民幣[5][6]

家庭

1949年,赴定海時,據傳拋下妻子和七個子女。1950年,移居台灣時,亦無攜帶妻、子女赴台。有女兒後來曾任寧波市、浙江省政協委員。

沈琪年,曾捐贈《寧波日報》、《浙海日報》合訂本微縮膠卷予鄞州區檔案館[7]。女婿周子薦為知名畫家[8]

著作

  • 沈光文斯菴先生專輯》
  • 《臺灣文獻初祖沈光文》專集[1]
  • 《傅氏支譜:不分卷》,沈友梅主修,傅豐炎等纂修,1947年貞西房木活字本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